对当前公安机关经费基础保障的思考(二)
“三基”工程建设收关战已经打响,全国各地公安机关正在为即将到来的考核验收做着积极的准备。三年来,各地党委、政府对“三基”工程建设的重视程度、支持力度都是以往少有的,我们不仅有效地提高了广大民警的执法素质和执法水平,而且也初步解决了基础一线警力缺乏、基础设施薄弱、警务保障困难等一些“瓶颈”性难题;但随着公安工作的不断发展和财政改革的不断深入,公安经费保障任务越来越重,责任也越来越大,公安机关作为一个特殊的部门,它肩负着国家稳定与安全的职责,公安经费的保障不止是经费问题,更是政治问题,而多年来,经费保障不力始终是制约贫困县级公安工作正常运转和公安事业发展壮大的“瓶颈”,建立一个规范有序、运转协调、行之有效的公安经费保障机制,不再是单纯的加大公安的资金投入问题,后勤部门还应在坚持以“严格管理,热情服务,规范运作,保障有力”为目标的同时,更要牢固树立节约意识,更新管理理念,创新服务手段。作为一名从事后勤工作**多年的民警,可以说我经历了整个公安的改革和变迁,现从经济较落后地区的县级公安机关目前状况、存在的问题浅谈几点看法:
一、目前公安基础经费保障体制存在的问题
公安机关经费紧张,不仅受到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同时又受到各种因素影响,在日常保障运作方面经常会遇到较多困难和问题。
(一)公安经费保障制度不规范。一是市、县两级公安机关年初预算安排经费严重不足。不少县级财政只组织安排公安机关的基本工资预算,公安机关的公用支出要靠罚没款收入返还来维持,“以收定支”、“以罚定支”现象十分严重,根本无法满足正常业务和后勤保障需求。二是虽然规定了公安经费的保障标准,但标准过低,远远满足不了实际工作需要。三是公安经费的增长没有纳入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规划体系,总量严重不足。很多地方公安基础设施建设、城市防控体系建设、金盾工程建设均未列入地方社会发展规划,经费缺口很大。
(二)公安经费保障体系不科学。一是预算核定缺乏合理标准。当前,公安机关经费预算安排,除人员经费和一些行政经费外,其他开支缺乏核定预算的定额标准。如:办案费、装备费、装备和设施的维护及修缮费等,目前尚无明确的标准,财政部门也不认可,特别是办案费未列入预算,也没有制定一套科学完整的办案经费开支标准,导致公安经费保障的不规范。二是有些经费开支严重脱离实际。有的还在沿用以前的标准,这就进一步加重了基层公安机关的经费负担。三是公安经费保障的实施缺乏有力保证。虽然建立了各级公安机关的经费保障机制,财政年初也下达一定的预算,但“给不给,给多少随意性大”,往往是视公安机关本身创收的情况而定,没明确各级财政对公安经费保障责任,对公安机关的经费保障缺乏法律、制度的刚性保证。
(三)公安机关考核检查过频过繁。“好钢”不能真正用在“刀刃上”,随着绩效考评的规范,各部门都制定相应的考评标准,并且加大了检查力度。但考核检查过频,基层单位濒于应付检查,不仅加重了基层负担,在经费上也造成一些不小的开支,使“好钢”不能真正用在“刀刃上”。
二、公安经费保障体制对公安工作的影响
(一)基层公安机关资金匮乏,导致装备落后,工作条件和环境十分困难。三年来,虽然上级各部门对基层基础设施均加大了投入,但个别较贫困地区的县级公安机关必要的生活设施和业务用房还没有按要求落实到位,一些基层所队无办公用房,无交通工具和通信设备的现象还存在。随着形势的发展,办案难度日益增大,办案成本日益提高,公安经费的供需矛盾日益突显,这些都严重制约了公安机关打击敌人、惩治犯罪的能力。
(二)公安经费保障不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安形象和党群关系。个别地方由于“皇粮”吃不饱,为解决公安经费、维持正常运转公安机关只能通过罚款及行政性收费来搞“创收”,而由此引发的负面作用十分严重,这些都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公安整体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公安内部财务管理机制不健全,监督力度不大。由于经费短缺,各级公安机关管理部门既要考虑如何维持正常工作运转,又要应付各种临时性、突发性警务活动及专项斗争的经费支出,工作中很难做到突出重点、统筹兼顾,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有限资金的整体效能。公安财务管理仍存在统筹规划不够、监督指导不力等问题,资金使用浪费的现象时有发生。
(四)民警待遇差,拖欠严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安队伍的战斗力,同时也不利于队伍的管理。由于财政困难公安经费严重不足,基层公安机关特别是贫困县公安机关拖欠民警补助津贴的现象普遍存在。一些市县对增加的民警工作大打折扣、不兑现或者长期拖欠,一些应有的从优待警的措施无法落到实处。在物质利益的驱动下出现乱收滥罚现象,部分民警因家庭困难大思想压力加重,精神涣散,还有一些民警由于工资低、待遇差而对公安工作失去信心,淡化了执法为民意识。
三、如何做好公安经费保障工作,提升后勤保障服务效能
解决公安机关经费保障供给矛盾,克服公安经费管理工作存在的虚构环节,必须建立强有力的公安经费保障机制。
一是谋略全盘艰苦创业。结合实际我们应正视公安机关经费的现状,责任重,底子薄,预算经费偏紧,经费缺口增大,供需矛盾突出,加之近年来公安机关科技强警建设的要求,装备设施投入多,对公安机关正常工作经费的运作难度之大、压力之重是前所未有的,针对这些困难和压力,作为公安机关的后勤管理部门要结合日常工作实际,加强艰苦创业教育,确立全局意识,在资金的投向、使用上要谋略全盘,重点保证人员经费,解决办案经费基本保障,公用经费“量入为出,看菜吃饭”,使有限的资金管好用活。
二是开源节流,规范管理。根据年初的预算计划安排,结合公安工作实际,认真编制年度经费预算,做到年初有预算,年中有测算,年末有决算,努力为领导决策当好参谋,为基层部门加强指导服务,围绕中心工作,本着确保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适时调整公安经费支出结构,从大处出发,小处着手,既考虑公安业务需要,又考虑经费保障可能,既不应经费而影响滞后工作,又不能因缺少预算计划而盲目浪费资金,确保全年工作经费正常运作。
三是全员发动,提高认识。在日常工作中,后勤管理工作不是后勤一家能做好的工作,而是需要各个部门共同协作、配合。后勤管理部门在做好资源调剂使用、提高公安机关有限资源利用率,实行效益化管理之际,发动全员,提高认识,做到人人讲效益,事事讲成本,做到“勿以事小而不为”,合理、节约、有效地使用资源,是每个人特别是单位领导和专职人员的重要职责,各部门要各司其职,互相配合,落实谁使用谁管理的制度,共同抓好管理工作,形成一个齐抓共管的管理网络,努力营造人人参与资产管理的良好氛围。
四是加强力量,多管齐下。一方面要加强培训,提高素质。后勤管理是一项专业性、政策性、综合性很强的工作。作为后勤管理人员,特别是后勤部门的领导,不仅要熟练掌握市场经济、财经法规、基本建设等知识,还应具备财务、审计方面的专业知识,特别是在各项管理越来越规范化的今天,对以经费保障为主线的后勤工作专业性,显得越来越重要。不精通后勤业务就不可能理好财、聚好财、用好财,就谈不上保障有力,管理规范。精通业务之后才能厉行节约,有针对性地节约,科学地节约。所以要钻研业务,努力学习,条件允许的单位可定期、不定期地参加专业培训、学习。同时,加强敬岗教育,增强工作责任性,切实负起管理责任。另一方面科技辅助,提高效能。为进一步提高后勤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加快公安后勤信息化步伐,大力强化信息意识,依靠科技手段,狠抓后勤信息系统建设,不断提高公安后勤管理工作水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