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灭火和抢险救援中发生伤亡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消防部队肩负着火灾扑救和抢险救援的重任,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赋予的光荣使命。但是在履行这一光荣使命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许多危险的情况,如化学危险品泄漏爆炸、可燃气体泄漏爆炸、有毒气体泄漏扩散和火灾使建筑物倒塌以及地震、风灾、水灾等等,时刻威胁着消防队员的生命和安全。据有关资料统计,在过去的*年间,全国消防部队平均每年有近*名官兵因在扑救火灾或抢险救援战斗中*牺牲,而光荣负伤的就更多了。从总体上来看,消防部队在扑救火灾和抢险救援中发生伤亡的原因,受灾害现场具体情况、消防装备水平等客观因素和消防队员体能、技战术、灭火救援知识、实战经验等主观因素的影响较大,有时出现一些伤亡是难以避免的。但有些伤亡却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只是由于消防队员在处置事故时缺乏专业知识和实战经验、思想麻痹、安全意识淡薄、个人防护意识不强和盲目指挥、处置措施不当以及冒险主义等等原因,从而直接导致了伤亡事故的发生。从近年来国内消防队员在灭火和抢险救援中发生伤亡的情况来分析,造成消防队员伤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缺乏经验,盲目指挥,处置措施不当
灭火和抢险救援工作具有极大地危险性。指挥员到达现场后,要根据现场具体情况、到场车辆装备和附近水源等情况,依据灭火和事故处置原则,采取正确的战术战法,合理部署兵力,积极争取主动权,避免被动,使部队保持有利形势,从而顺利完成灭火和抢险救援战斗任务。在战斗过程中,不论是哪一级指挥员首先到达现场,必须迅速采取各种有效措施解救被困人员、扑灭火灾、处置事故、减少灾害损失、杜绝人员伤亡事故的发生。如果指挥失误,将会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的截然相反的结果。
灭火和抢险救援工作不仅要求各级指挥员要有勇敢顽强、不怕牺牲、连续作战的大无畏献身精神,而且更要求有较强地专业技术知识、组织指挥能力和实战经验。如果仅有勇敢精神而缺乏专业知识、组织指挥能力和实战经验,在实施指挥中就容易出现盲目指挥的情况,因采取措施不当而造成消防队员伤亡和火灾损失扩大的恶果。
在灭火和抢险救援过程中出现盲目指挥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指挥员缺乏基本的灭火救援知识,对灾害事故存在的危险性预见不足,在组织处理事故的过程中盲目指挥,兵力部署不合理,措施失当;*、指挥员没有认真细致地对现场进行侦察,对具体情况不甚了解,对事故现场危险情况判断失误,所作的决策和行动方案不符合客观实际,采用的处置措施、方法错误,结果导致了灾情进一步扩大和造成不必要的人员伤亡;*、指挥员安全意识淡薄,在指挥中只考虑如何灭火,而对事故现场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视而不见,预防火场伤亡事故的敏锐性不强,当发生意外情况时,毫无准备,不知所措。
二、思想麻痹,对危险性认识不足
在每一次灭火和抢险救援战斗过程中,消防队员时刻伴随着浓烟烈火,爆炸、中毒、腐蚀、倒塌等危险常常存在,每名参战人员特别是指挥员对此应有高度警惕性。如果参战人员思想麻痹,对存在的危险性认识不足,稍有疏忽就可能发生意外造成人员伤亡。血的教训告诉我们,灭火救援战斗尚未结束,参战人员的安全之弦就不能松。特别是当战斗临近结束时,更要防止意外情况的发生。
在灭火和抢险救援过程中出现思想麻痹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参战人员特别是指挥员安全意识淡薄,对灭火救援现场可能存在的危险性认识不足;*、由于长时间战斗,参战人员体力消耗较大,在精疲力竭时,无意识地放松警惕,把安全抛到了脑后;*、在灭火救援战斗临近尾声时,参战人员有急于结束战斗的心理,导致指战员的安全意识淡化,很少想到会有意外情况的发生;*、对灭火救援现场的不安全因素缺乏不间断的侦察和观察,对存在的危险情况不明。
三、个人防护装备缺乏,防护意识较差
个人防护装备是消防员在灭火救援时为了有效地保护自身安全而必须穿着和佩戴的各种装备。如战斗服(隔热服、避火服)、战斗靴、头盔、空气呼吸器、安全绳、呼救器和照明工具等等,消防队员佩戴了这些装备,在灭火救援时自身的安全就有了保障;如果没有这些装备或者有装备而没有在战斗中使用,那消防队员的人身安全就毫无保障可言。
造成消防队员防护装备缺乏和防护意识差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地方政府对消防装备建设投入少,领导缺乏对消防队员个人防护装备在灭火救援中重要作用的认识,投入资金太少,补充慢,不能按照有关规定来配足、配齐;*、对已配备的防护装备维护保养困难,无可供更换的零部件,有些配套设施不到位,如空气呼吸器无充气设施等,造成部分防护器材长期无法使用;*、消防队员对处置灾害事故的危险性认识不足,防护意识不强,认为佩戴、携带麻烦,把一些必要的防护装备搁置一旁,轻装上阵,从而造成一些不必要的伤亡。
四、犯冒险主义错误,缺少避险措施
消防部队进行的每一次灭火和抢险救援战斗都有着潜在的危险,有时合理冒险是必要的,但是实施前要制定紧急避险措施,以防不测。如果指挥员明知现场危险,而又没有紧急避险措施,只报着侥幸心理,鲁莽从事,那就非常危险了。任何灭火和抢险抢险救援战斗行动都应当在勇敢和科学的基础之上进行。
在灭火和抢险救援过程中犯冒险主义错误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缺乏灭火救援基本知识,在实施指挥或战斗行动中采取不合理和不正确的方法;*、对灭火救援现场情况了解不全面,掌握的信息不准确,忽视了一些重要的信息;*、对灭火救援现场潜在的危险性缺乏连续观察,或毫无察觉,或有所察觉但不以为是;*、在没有或缺少防护装备,没有制定紧急避险措施的情况下,就进入危及消防队员人身安全的现场作业。
总之,造成消防队员在灭火和抢险救援过程中发生伤亡的原因是非常复杂的。消防部队的每一名官兵在每一次战斗行动中,都应当树立牢固的安全意识,特别是各级组织指挥人员,更要增强预防伤亡事故的敏锐性,切实杜绝消防队员在灭火和抢险救援过程中伤亡事故的发生。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公安消防部队所承担的职能由原来的消防灭火转为向社会救助、应急救援和处置特种灾害事故以及处置公共突发事件方向拓展,这给广大消防官兵提出了新的挑战和严峻考验。为了有效完成各类应急救援任务,树立消防铁军的良好形象,提高我们应对各项灾害的救援救护能力,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措施从多方面加强消防部队抢险救援的战斗水平:
(一)规范指挥程序,随时掌握现场动态。要规范火场和救援现场的指挥作战程序,科学调动力量装备,加强第一出动,按照处置方案或预案,实施计划指挥和临场指挥相结合,严格规范作战程序。作为现场指挥员,要做到“三个明确”:一是要明确参战一线官兵所处位置的危险性。指挥员在灭火战斗中,要重点掌握侦察、救人、灭火等战斗小组的所处位置的危险性;在抢险救援中,要重点掌握侦检、救生、堵漏等战斗小组的所处位置的危险性;随时掌握和评估现场灾情动态,适时调整战斗部署,确保参战人员安全;二是要明确一线作战官兵的数量及个人防护情况,及时作好后备力量的替换和防护装备的补充;三是要明确对威胁作战官兵生命的灾害现场,一定要树立“救人必先保已”的忧患意识,确保人员出现不必要的伤亡。比如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现场,出现人员已中毒昏迷、死亡现象时,要增强一线作战官兵的个人防护意识;楼层火灾已确定楼内可燃物多,火灾荷载大,燃烧时间长、无人员被困,要确立外攻为主、堵截火势的作战指导思想;公路特别是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现场,要建立实施交通管制、扩大警戒区域为参战官兵增大安全施救空间的理念等等。
(二)积极推进训练改革,实现“训练”与“实战”的最大结合。当今社会是数字化、网络化时代,各种高新技术得到广泛运用,消防部队训练工作必须吸收科技成果,加大改革力度,实现体能型向智能型、操场型向火场型、速度型向现代作业训练型的转变。一是在训练手段上,要积极探索新的组训路子和方法,配齐指教人员,尽快实现训练内容规范化、训练秩序正规化、训练方法模拟化;二是要加快训练基地建设步伐,建设模拟实战训练设施,为处置有毒气体、石油化工、城市高层建筑、地下工程、易燃易爆等特殊火灾和事故的提供有力训练保障;三是要高度重视心理训练,要探索心理训练的程序、方法,通过建起模拟训练基地、开发计算机模拟训练系统和实地演练等,用声、光、电、热等手段,营造逼真的火场环境,使官兵犹如身临其境,培养官兵处变不惊、临危不惧的心理适应能力。
(三)切实加强安全防护和正确运用战术措施。在灭火救援过程中发生官兵伤亡事故,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参战官兵自身安全意识淡薄所致。按规定进入一线参战的官兵都要佩戴齐全个人防护装备和所需防护器材等,进入有毒、烟区域时使用空气呼吸器具,要在上风或侧风无污染的新鲜空气场所佩戴好再进入,撤出时还要回到新鲜空气环境中才能摘下面具。明火消除后,需要进入室内或大跨度厂房车间清理火场时,要根据建(构)筑物的特点、状况、火势燃烧时间长短、确无异常征兆,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再考虑组织人员进人现场清理,清理过程中要指定具有一定指挥经验的干部特作现场监护,观察内部及环境变化,发现异常或险情立即通知场内人员撤离。处置易燃液体或蒸汽、可燃气体泄漏事故时,必须先关阀、断料、完成堵漏后再实施扑救,否则极有可能造成二次爆炸燃烧的恶性事故发生。扑救大跨度钢结构建筑或罐体火灾时也要实施先冷却后灭火的战术,避免塌顶或发生爆炸,造成人员伤亡。平时要特别加强对个人防护装备的保养,保养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战时人员的生命安危,也直接影响到灭火救援的成败。
(四)切实加强装备建设,提高个人防护水平。面对日趋复杂、危险的灭火抢险救援工作环境,必须加强车辆、器材等装备和辅助决策指挥通信系统的建设,不断完善侦检、警戒、堵漏、破拆、防化、洗消、救助等器材装备配备,重点加强个人防护器材的配备,严格按照国家《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配齐配全防毒、防化、防高温、防穿刺等个人防护装备,使装备建设由数量型向质量型、由单一型向多功能型转变。以先进的装备提高灭火抢险救援效能,为消防员在一线开展灭火抢险救援工作提供必要的安全保障。在提高装备建设的同时,还要加大消防员对装备学习、操作和管理力度,确保装备能用、好用。要及时出台个人防护等器材装备的有效使用期限审核、认定规定,杜绝因装备失效问题造成官兵伤亡。
(五)切实加强灭火救援安全知识教育,增强安全意识。灭火救援中发生消防队员伤亡,很多情况是由于参战官兵安全意识淡薄所致。如在有易燃液体或蒸汽、可燃气体泄漏的事故现场,未关阀断料就将明火扑灭,导致二次爆燃造成伤亡;在处置易燃易爆场所事故时,没有实施检测就冒然进入现场而造成伤亡;在不了解建筑结构的情况下,设立水枪阵地不当或进攻路线选择不当,因建筑物坍塌造成伤亡;在没有安全防护的情况下,消防队员进入浓烟、有毒或缺氧的环境进行灭火救援战斗,造成中毒、窒息等伤亡。因此,对消防官兵进行灭火救援安全知识教育,增强其安全意识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也是势在必行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