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踏实地 攻坚克难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战勤保障对于战争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大型灾害事故处置过程中,战勤保障能力的高低,也直接对灾害事故的处置成功与否有直接关系。*市位于*南部,地处***三省交界,自古为“西南半壁”,战略位置十分重要。近邻*、*、*、*、*昭通等城市都是西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较为成熟的重要城市。*市还是全国重点监控的安全生产二十个城市之一,其工业种类繁多,化工、酒类、能源等产业更是该市支柱产业。*境内多山多河,又地处*和*两个地震带内,干旱、洪涝、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这些都极大地考验着*消防部队灭火抢险救援能力,同时也对*消防战勤保障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从*消防部队战勤保障能力现实水平出发,指出了*消防战勤保障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思路和办法,同时也为其他兄弟单位战勤保障工作提供参考。
一、当前*消防部队战勤保障情况
*消防部队战勤保障工作按照分级保障原则,分为支队级战勤保障和大队级战勤保障,其中,支队级战勤保障能力较强。截止目前,支队已建立战勤保障大队,并修建了近****平米的战勤保障*大队营房,同时成立了以分管副支队长为组长的战勤保障领导小组,确定战勤保障的车辆及人员,明确各级人员职责和任务。支队还与**家地方单位签署了战勤保障协议,聘请地方各类专家建立完善专家库。同时,支队与交通、水电气、医疗等部门建立了战勤保障联动体系,开展了多次贴近实战的战勤保障演练。
近年来,*支队共投入上亿元资金购买了一批高精尖的车辆器材装备,新近购置的各型消防车总数达到**辆,其中配有歼*发动机的涡喷消防车*辆,载重**吨重型水罐车*辆,排烟车*辆,各型举高消防车*辆,曲臂高喷消防车*辆,远距离供水消防车、空气充装车、照明消防车等各*辆,还配备了宿营车、饮食保障车、装备抢修车、运兵车等各型战勤保障车辆。同时,支队还购买了上万件(套)各型器材装备,其中有荷马特、八爪鱼、荷兰救援科技等较为先进的专用抢险救援器材装备。这些消防车辆装备的配备极大地提升了*消防部队战勤保障能力,同时也夯实了*消防战勤保障的物质基础。
近年来,支队通过战勤保障物资模块化和战勤保障工作实战化等方式,不断提升支队自我保障能力。无论是在日常灭火救援,还是在雅安芦山“*.**”地震、*摩尔百货商场火灾及总队地震拉动演练等重特大救援演练中,支队均圆满完成战勤保障任务,受到了参战官兵的一致肯定。
二、*消防战勤保障工作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这些年来,*消防部队的战勤保障能力有很大的提高,但在实际工作也存在不小的问题,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经费保障供需矛盾十分尖锐。无钱就是谈空话,战勤保障的核心还是钱的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消防部队职能不断拓展,经费需求日益增多,对消防部队战勤保障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消防队站建设即将实现“所有区县全覆盖”的目标,消防车辆装备数量不断增多,多种形式消防队伍规模不断扩大,新建队站所需车辆装备、办公设备及人员配套经费需求迅速提高。但由于*市本身处于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地方财力本身十分有限,而近期地方白酒、煤炭等支柱产业受到宏观经济形势及国家政策严重冲击,*各级财政面临下行压力,消防经费的保障较为困难,这对进一步提升支队战勤保障能力提出了严峻挑战。
*、战勤保障观念和意识较为淡薄。地方政府对消防工作重视不够,投入过少,仅满足消防部队的“温饱”要求,对灭火抢险救援工作重视不够,物资储备数量、种类不足且分散化。个别领导对打大仗、打硬仗和打持久仗的认识和准备不足,总认为承平已久、到时再说,遇到了就是“车到山前必有路”,存在侥幸心理和麻痹思想,对战勤保障工作重视不够、研究不足。基层大队更是忙于日常事务,没有沉下心来研究本辖区内的灾害事故特点及应对方法,对可能发生的大型事故和灾害也存在侥幸心理。
*、战勤保障物资储备不足。近年来,*消防工作还处于“还账式”发展阶段,消防队站建设尚未完全消灭“空白点”,车辆器材装备建设则处于“查漏补缺”阶段。部分区县执勤消防车辆普遍存在动力性能差、供水能力低和比功率小等问题,部分执勤消防车辆购置年限久远,使用年限较长等问题,经过多次维修已达不到应有的技术指标。大批执勤车辆也已接近最高服役年限,更换所需速度和周期较长。全市绝大部分区县战勤物资储备都未能达到要求,有些区县大队连最基本的战勤保障物资都没有。
*、人员编制少,战勤保障物资管理混乱。目前,支队警力紧张,机关后勤缺编严重,从事战勤保障工作的干部和人员少之又少。基层大队基本是大队参谋兼职战勤保障工作,战勤保障工作几乎没有开展。由于*消防部队战勤保障工作刚刚起步,普遍存在器材装备购置针对性不强、部门之间联动协同差、物资管理制度缺失、职责不明、管理混乱等问题。这些问题都亟待重视和解决。
三、当前解决存在问题的措施和相关对策
*、全力以赴确保消防经费保障到位,解决“锅里有”的问题。一是将车辆器材装备工作纳入政府规划。*支队谋求长远、统筹规划,努力争取地方政府政策支持,全力推动政府颁布实施《*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和改进消防工作的实施意见》(宜府发〔****〕**号),并将消防事业发展特别是车辆消防装备配备工作全面纳入*市“十二五”发展规划之中,从而为消防经费争取及车辆装备购置奠定坚实基础。二是要充分用足当前财政政策。支队深入贯彻落实财政部***号文件及省财政厅***号文件,并结合*地方实际,积极协调市财政局制定出台了《*市多种形式消防队伍经费基本保障标准》(宜财发〔****〕***号),为*地方消防经费争取提供有力的法规依据。三是要多方汇报,力争专项经费。支队克服当前地方经济形势严峻、财政收支压力巨大等困难,多次向市县各级政府进行专题汇报,并邀请相关政府部门对支队进行现场调研,努力争取基建、装备及专职队建设专项经费,确保*****年消防事业取得跨越式发展。四是多方化缘,力争上级财政专项资金。*市下辖多个国家级、省级贫困县,各区县经济发展差距悬殊,为推动*消防事业整体协调发展,支队积极向部局、总队进行汇报,争取中央、省级财政专项补助,用于贫困区县营房新建改建及消防车辆装备配备等。
*、求真务实抓好消防队站建设,着力解决“有窝住”的问题。为有效解决消防建设起步晚、基础差等问题,*支队着力经费的监管和使用,坚持把有限的经费使用在刀刃上,把消防队站、装备建设作为主要方向。截止目前,*总投资*.*亿余元、占地***亩、建筑面积近*万平方米的**个消防站、*个应急物资储备库和*个指挥中心项目全方位高效推进。其中,屏山县消防站、兴文县消防站、向家坝消防站和珙县孝儿消防站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占地**.*亩、建筑面积*****平方米、总投资****余万元的市***指挥中心(含西区消防站、战勤保障大队及公寓房项目)、*县消防站(含应急物资储备库)、高县消防站(含应急物资储备库)、临港消防站已竣工,达到入驻执勤条件;珙县、筠连县及南溪区罗龙消防站(含应急物资储备库)已完成三通一平,并开工建设;翠屏区新消防站完成图纸设计,正待方案审核。到****年底,全市消防站将实现“空白全消除、数量翻两番、规模超总和”的总体目标,*没有独立消防指挥中心的历史也将从此终结。
*、统筹规划构建“一队三库”战勤保障网络,着力提高跨区域辐射能力。*地处*南部,毗邻省内*、*、*、*昭通及贵州毕节等城市地区,距成都、重庆也不足***公里,地理区位优势明显。为此,支队按照部局及总队相关工作要求,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实际,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以支队战勤保障大队为中心,以南溪罗龙工业园区(位于*市东部)、*县铁北新区(位于*市西部)及高县(位于*市南部)战备物资储备库为支点,努力构建“一队三库”战勤保障网络。同时,支队依托后勤处及三个区县大队骨干人员为核心成立战勤保障分队,统一规划战备物资种类、数量及存放地点,统一配备相关战备物资,并制定详细战勤保障管理细则及方案,定期组织开展演练,从而为突发重大自然灾害及火灾救援做好充足物资储备,并形成涵盖*南、辐射***渝的跨区域战勤保障能力。
*、贴近实际需要完善战勤保障体系建设,不断提升战勤保障实战能力。*地处*南,境内山丘纵横、河流密布,自然灾害频发,对消防部队灭火救援能力要求极高。为此,支队以灭火救援实战化需要为根本出发点,不断完善战勤保障体系建设,不断提升战勤保障能力。一是完善战勤保障制度建设。支队根据*经济社会及部队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完善《*重大灾害事故战勤保障管理办法》,出台各类灾害事故保障预案,定期预演、不断完善,确保相关制度得到有效落实;二是健全组织保障体系。支队成立了战勤保障分队,下设食宿、物资、运输、联勤及财务等保障小组,明确战勤保障工作责任及组织分工,确保分队第一时间第一现场保障目标得到实现。三是强化保障车辆装备配备。支队结合总队三年灭火救援装备建设规划,制定《*市消防部队****—****年灭火救援装备建设规划》,科学合理配置战勤保障车辆器材装备。近五年,全市消防部队共投入专项经费*亿元,新增各型消防车**辆、器材装备*万余件套,登高车、涡喷车、宿营车、炊事保障车、空气充装车、装备抢修车等一大批特种消防车和高精尖装备入驻*,战勤保障辐射能力大幅提升。
*、积极协调建立社会联动战勤保障机制,有效提升消防社会化保障能力。*机械制造、酒类、化工等企业众多,大跨度、高层地下建筑不断涌现,面临的各种火灾及灾害事故威胁不断加大,对战勤保障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如单纯依靠消防部队自我保障,则难以满足部队长时间、高强度作战需要。为此,*支队积极探索社会联动机制,积极整合社会联动力量,从外部寻求更多支持,不断提高部队整体保障能力。支队积极推动政府制定出台《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等重要文件,推动建立政府统一领导,驻军、武警、民兵、医疗急救、交通运输、建设等部门,以及市政工程、水、电、气等公共事业单位共同组成的灾害事故抢险救援体系,积极推进后勤保障社会化,不断加强应急保障力量,最终形成以政府为领导、各部门积极参与的社会联动机制,建立起覆盖全区域保障救援网络,形成社会灭火救援综合保障体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