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展重大火灾隐患整治活动的认识与思考
今年*月以来,在公安部的统一部署下,全国开展了声势浩大的重大火灾隐患集中整治专项行动。*支队针对区域性火灾隐患特点,为进一步巩固成效和深化整治活动,必须在总结经验、查找不足、持续推进的基础上,牢固树立“五个坚持”工作理念,强力推进监管常态化、整治系统化、执法规范化、培训实效化、宣传全民化,全力确保社会消防安全环境不断优化和消防安全形势持续平稳。
一、坚持常态化监管,持续做到严查严管。 重大隐患整治活动首在大排查,重在严查管。各级要采取常规查、暗查、现场查、随机查、反复查、重点查等措施,大张旗鼓地开展消防安全大排查活动。一是认识要高。认识是开展工作的先导,也是推动工作的前提。各级公安消防监督员要充分认识重大火灾隐患集中整治活动是回应人民群众新期待、满足人民群众新要求的重大举措,集中精力抓学习、抓认识、抓谋划,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自觉地把思想、精神和能力凝聚到工作之中,把大排查活动严查到底。二是责任要明。责任是开展工作的动力,也是干好工作的保证。各级公安消防监督部门要建立大排查工作考评通报、责任追究问效、跟综督察整改等机制,采取监督包片、抓点、指导帮扶等措施,实行“一人一责、一事一责、一岗一责”,从消防监督员到单位法人、消防安全管理人、岗位操作人员,层层签订消防安全工作目标责任承诺书,夯实安全监管责任。三是管理要严。管理是开展工作的助手,也是落实工作的举措。各级公安消防监督部门要深化网格化管理,坚持软件、硬件兼管并重的原则,落实每月督察、季度评比、半年检查和年度考评制度,既严查消防安全责任落实、员工疏散演练、自查巡查管控、消防设施配备、火灾隐患整改等问题,又严管消防安全教育培训、管理制度建立、自防自救预案演练、设施维护使用等,确保消防安全管理标准不降、措施不软、隐患不漏、检查不松。 二、坚持系统化整治,持续做到真治真改。 从严整治是消防监管的重点难点,是检验消防执法能力的硬性指标。目前,我市少数基层消防大队整治不力、范围不广、环节不畅、连续不够、力量不均等现象时有发生,导致专项整治活动单打被动、应付了事、效果不佳。要解决以上问题,就必须坚持系统网格整治、创新手段措施、多方联动出击、努力营造氛围。一是狠抓系统整治。要突出把人员密集场所、高层地下建筑、危化品单位、建设工程施工单位、九小场所等作为排查整治重点,依托社会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模式,建立科学系统的整治网络和工作流程,确保整治内容全面、环节顺畅、方法科学、安排合理、组织规范。同时,充分发挥社会消防中介机构、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管理、消防设施操作值班、消防安全巡检人员的作用,重点实施岗位员工自查、保安人员巡查、安全部门专查和单位组织联查等措施,切实筑牢“安全网”。二是创新整治措施。采取重大隐患挂牌督办、媒体曝光、行业通报、强制查处、舆论点评等形式,不定期进行督导和暗访,做到“阳光执法”。特别对自动消防系统(设施)缺失、损坏和功能不全的重大火灾隐患,采取提请政府挂牌督办。对因招商引资出现未审先建、未验先用的一些重大项目及工业园区等,要现场办公、集中解决、依法治理;对由于城市建设或企业扩建,导致出现城乡消防安全布局不合理造成重大火灾隐患的,要开展评估论证、限制周边规划、保证自身安全。三是建立联动机制。坚持“日常治安管理与消防监督检查”相结合、“主体执法与消防保障”相结合、“部门履职与综合治理”相结合的措施,建立消防与安监、城建、工商、文化、卫生、交通等部门和公安机关相关警种的联动机制,形成齐抓共管消防安全、聚力治理火灾隐患的生动局面,切实转变公安消防部门“保姆式”的消防监督模式,实现消防治理从“单兵作战”向“协同作战”转型。 三、坚持规范化执法,持续做到强素强队。 提高消防执法人员素质是执法规范化建设的根本,建强消防监督执法队伍是检验执法规范化建设的标准。一是要抓教育、抓重点、抓落实。抓教育,就是要增强依法行政、执法为民观念,解决执法人员思想认识上的问题。抓重点,就是要抓住执法干部队伍建设的薄弱环节和要害部位,夯实基础工作。抓落实,就是要进一步明确各级各类执法人员的岗位职责,建立和完善全体执法人员的个人执法档案,做到人人有责、终身问责。二是要讲政治、讲法治、讲操守。讲政治,就是要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政治态度,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的理念,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讲法治,就是要以法律法规为准绳,准确理解、规范运用各项法律法规条文,切实做到执法先守法、严人先严已。讲操守,就是要严格队伍管理,严守职业道德,推动廉政建设,坚决杜绝执法不作为、乱作为、乱行政、乱处罚的问题。三是要学业务、严考评、促规范。制定科学的执法学习考评制度是执法规范建设的基础。要认真贯彻公安部《公安消防岗位资格制度规定》,采取“素质考评、绩效评估、社会测评、综合评价”的方式进行考核,全面、客观、公正地考核评价执法人员。要完善考核激励机制,把消防监督员考核结果、单位执法质量考评成绩与防火干部选拔、不胜任干部调整、干部岗位轮换等挂钩。要抓好执法监督人员的业务学习,建立业务学习考评制度,以搭建消防监督业务网上练兵系统为平台,来提高消防监督岗位人员学习业务的热情和弥补学习中漏洞。 四、坚持实效化培训,持续做到重培重效。 组织培训的目的是普及全民消防安全知识和推动消防工作社会化进程。各级只有既重视培训、又注重效果,把消防安全培训当大事、要事来谋划。一是强化消防监督员业务培训。坚持“人人培训、人人考核、人人过关”原则,利用消防大讲堂、执法例会、片区业务交流、交叉执法检查等,定期开展消防监督业务技能培训,并将培训考核结果与晋职晋衔、立功受奖和岗位调动相挂钩,增强培训针对性、实效性。二是抓好社会单位消防安全培训。抓重点培训,分批次对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法人、消防安全管理人、消防控制室值班操作人员进行岗位培训;抓专业培训,会同有关部门对水电工、电气焊工、化学技工、易燃易爆岗位技术员等特种作业人员开展消防安全专题培训,提高社会单位“四个能力”。三是推进社会单位自主培训。督促指导社会单位履行消防培训职责,抓好单位员工入职、转岗、分流和晋升的动态培训、跟踪考评,将消防安全培训列入员工劳动合同内容,考评结果与个人经济效益挂钩。 五、坚持全民化宣传,持续做到广宣广教。 开展宣传的目的是通过多方联动、点面推进,营造良好的大环境。为积极改变当前少数基层单位开展消防宣传声势不大、点面不全、氛围不浓的现象,就要做到广宣广教、全员普及。一是建强宣传队伍。抓好部队、地方、媒体宣传队伍建设,建成消防安全知识宣传骨干队伍;组建培训社区、农村、单位兼职宣传队伍;建立新闻媒体联谊报道队伍,实行重大信息互通互报机制,拓展壮大消防宣传力量。二是创新宣传措施。开展消防安全教育“示范学校”、“示范社区”、“示范企业”和“示范农村”创建活动;在农村、社区落实消防督导员,小区落实消防管理员,村组、高层居住建筑落实消防安全宣传员,适时开展消防安全知识培训和灭火及应急逃生自救演练,提高群众的自防自救能力。三是丰富宣传手段。积极开展媒体宣传、街面宣传、重点场所宣传、重大节日宣传、网络宣传和社会单位标牌宣传,召开新闻联谊会发布重大消防工作信息;在人员密集场所、易燃易爆单位和高层住宅设置消防宣传标语和“提示”标语,市区主要街道安装固定消防公益广告牌、街头电子显示屏,消防设施器材上设置醒目标识等等,普及消防安全知识,扩大消防宣传覆盖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