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消防战士高比例伤亡的原因及几点建议
近年来,随着建筑的跨度越来越大、高度越来越高、功能越来越复杂,以及各种天灾人祸,消防部队在处置难度高的灾害事故上已经显得有些捉襟见肘。原因是多方面的,特别是当*月*日*再次牺牲*名“*后”消防战士时,网络和媒体把消防部队现役体制、人员结构、专业技能等问题再次推到了风口浪尖上。诚然现役体制、人员结构素质有其固有的问题和缺陷,但不可否认的是,消防部队在现役体制下经过这么多年已经发展的较为成熟,形成了一套完善的选人用人和发展建设体系,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我们国家作为发展中国家,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经济、文化上都与美国等老牌发到国家有着较大差距。采用现役体制虽然对人才留用有一定制约作用,但现役体制消防部队也正是适应我国当前发展现状,并已经发展的较为成熟。因此,笔者主要从“主观”方面,即业务理论知识、专业技能水平和部队管理来做阐述。
一、“*后”官兵业务理论知识储备不足 近年来,中国消防官兵伤亡平均年龄只有**岁,而今年*总队牺牲的四名战士均为“*后”。我们在为逝去的年轻生命惋惜的时候,也要看到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些伤亡。这次*名消防员坠楼主要是轰然产生的高温和推力将人逼退,由于浓烟等原因遮盖视线而没有看到危险,导致坠楼。****年*月**日,*消防支队特勤二中队牺牲的战士也是因为躲闪轰然不及而坠楼。轰然,作为消防官兵应知应会的常识,其机理和如何避免及避险都是每名消防员应该掌握的基础燃烧知识。笔者在一次灭火救援行动中在一线指挥,当发现防盗门温度极高,上部缝隙喷出较浓黑烟时,没有直接破拆防盗门,而是对“猫眼”这一薄弱部分进行开孔,用水枪插入灭火,看到喷出的烟气白烟较多时才破拆开防盗门,确保不因盲目破拆导致轰然伤人。两起由轰然诱发的事故,间接反映出我们年轻的消防战士对于燃烧知识的储备是不足的,对于处置这种情况还没有经验。 **年开始,消防部队招入的兵源大部分都是“*后”,从变化上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思想较原先的兵员思想上更开放,更注重物质追求而不是精神追求,更多的考虑自己而非中队和组织;二是接受能力更强,对新的装备器材能在短时间内摸熟,对于新应用的系统软件也能很快熟练操作;三是身体素质逐年呈曲线下降,体能和业务水平较原先有较大差距,并逐年拉大;四是知识层次较高,高中生、大专生比例增加,能胜任更多的工作岗位;五是自愿服役的较少,多是家长强迫入伍,吃苦耐劳的精神较少,不愿干、不喜欢干,干两年就走的思想较为普遍。 可以说近几年的兵源呈现出两极分化的趋势,部队在管理、教育、训练中更多的精力投入在了保稳定、保安全上。加之普遍对部队的教育存在厌烦心理,理想信念、职责使命感逐步弱化。江泽民同志经典的话叫“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消防体能、技能业务水平关系到能否顺利高效完成灾害处置,而当前消防人才队伍培养不注重打基础,速成式、填鸭式培养导致消防部队整体作战能力的下滑。虽然装备器材高技*越来越高,但官兵伤亡情况仍呈逐年递增的态势。特别是大跨度、超高层、危化品等复杂情况灾害,官兵缺乏实战经验和针对性培养,对灾害和潜在危险认识不足。达不到人与装备的最佳结合,导致在处置过程中要面临更多的危险因素。 二、指挥员水平亟待提高 作为一线作战部队,中队担负起了辖区和跨区域的各类灾害事故处置,作为现场一线指挥,能否成功处置并保证安全是每一名中队指挥员应具备的基本能力。消防部队指挥层次有总队、支队、大队、中队、班长五级,其中起主要作用的就是中队和班长两级,这也是冲在最前面的指挥层次,其能力强弱,直接关系到作战效能。现今指挥员培养主要是部队院校培育、班长部队生长,但随着越来越多非指挥专业和消防专业的大学生入警,在部队又没有接受系统专业的指挥学习,下到基层中队后不能很好胜任指挥员的角色,不敢指挥、不会指挥和瞎指挥成了主要问题。部队培养出的班长骨干在服役期长了以后也多是安排学技术,许多都成了驾驶员、装备技师、制图员等岗位人员,一线作战指挥的班长骨干多是才提任的班长、副班长,处置经验的积累和对各种事故的认识还远远不足。 干部、班长对业务理论知识的学习没有有效开展,平常疏于学习,也没有带动整个中队认真开展业务理论学习,加上没有坚持好“每战必评”的战评工作要求,理论与实际结合不够。现在很多同志反映“练为战”的思想过时,灾害情况瞬息万变,练的和战的有很大差距。笔者认为“练为战”的思想并不过时,练要看怎么练,练扎实的业务技能、过硬的身体素质、丰富的理论知识、稳定的心里素质、敏锐的洞察力、随机应变的头脑和灵活多变的战术,这样练不就是为了应对复杂多变的灾害事故吗?指挥员怎么练、战斗员怎么练、供水源怎么练、驾驶员怎么练、安全员怎么练,怎么练得好才是保证人与装备最佳结合的关键所在。 今年部局提出了入警大学生实战化培训的要求,就是旨在加强指挥员的指挥能力和水平。班长指挥员队伍的建设要发挥好“传、帮、带”,有继承、有发展,才能确保一线指挥体系的作用能最大发挥。 三、防护、保护、避险的技能和意识还不强 *火灾战士伤亡事故带给了我们极深刻的教训,做好防护,不光是确保每名指战员的自身的安危,也是确保整体作战取得成功的手段。消防员个人的**种防护装备,对应的防护等级只是*级,并不能真正确保官兵在灾害处置中的人身安全,遇到轰然、回燃、爆炸等情况,也极易导致伤亡。每个消防中队都配备了避火服、隔热服,对于瞬间和较短时间的高温高热是具有很好防护作用的,为什么近几年在灭火战斗中穿着的时候越来越少,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怕麻烦”,穿戴费事、笨重,除了重特大火灾外,一般都极少穿着,殊不知这正是用官兵自己的生命来冒险。穿避火服、隔热服并不是一定要冲进火场里,一定要靠的多进,而是面对复杂的火场情况,采取高等级的防护更能确保作战官兵的人身安全。 当前要求在现场都要有专门或兼职负责的现场安全员,指挥员也有责任确保现场安全,要尽量多的考虑到潜在的危险和可能的突发情况,最大限度的确保作战官兵的人身安全。 紧急避险在近几年也越来越开始强调其重要性,当个人防护已经不能确保安全的时候,就要进行紧急避险。如何避险、怎样选择路径和遮蔽,在日常的学习和训练中往往是被忽视的。“练为战”中避险也是其一种手段,是辅助战斗、确保安全的一方面,也是整体作战的需要。我们的日常训练,除了体技能和辖区熟悉外,安全防护和避险的学习训练也应该有足够的比重。官兵的安全意识作为一种具有主观能动性的潜意识,需要坚持不懈的灌输和培养。有句流行语叫“碎碎念”,安全意识就需要平时不断的“碎碎念”,形成一种讲安全、重安全、抓安全的氛围,自然而然就会形成牢固的安全意识。除了以上几点,指挥员也要做到“四个知道一个跟上”,即知道灾害事故特点、知道潜在的危险、知道战略战术、知道人员位置,安全工作要跟上。以上就是笔者对当前消防部队伤亡问题的几点看法,还有很多疏漏,会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总结,加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