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位置:公安文秘网 >> 办公文秘 >> 理论调研 >> 浏览公安
  • 摘除马蜂窝之我见

    时间:2015年06月04日 来源:其他 点击:收藏此文 字体:

        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马蜂也越来越猖獗,消防官兵在承担繁重的灭火救灾任务的同时,每年都要在清除马蜂窝上耗费大量人力和时间。但就是这个看似简单的救援行为,却又是十分危险,如果侦察、安全、防护、措施不到位,或者摘取方法和行动不正确,稍有疏忽都有可能导致不安全的事故发生,甚至危及官兵和群众的生命安全。

        相信近几年发生的几起摘除马蜂窝安全事故,大家仍记忆犹新:****年**月*日,*省*市公安消防支队特勤中队战士任瑞森在摘除*市*医院顶楼一通信铁塔上的马蜂窝时,因蜂窝太大随身携带的口袋小,在改用手抓掰蜂窝时防蜂手套划破,手套破损处被马蜂蛰伤导致急性中毒,不幸牺牲;****年*月*日,*省*市*市公安消防大队战士杨波在铲除一巨型马蜂窝时,因防蜂服面罩被树杈划开长**余厘米的口子,马蜂从破损处侵入,面部不幸被严重蜇伤,后经抢救无效牺牲;****年*月**日,*省*市公安消防支队文城中队战士*在处置完马蜂窝后,未将马蜂窝就地焚烧或深埋,而是卸下防蜂服后将装有马蜂窝的*个编织袋带回营区,放置在水桶内准备将马蜂浸泡灭杀时,马蜂从袋中飞出,*左侧额头及左耳上部被蛰伤,送医院抢救无效牺牲。

        一、“袋装法”摘除马蜂窝存在的弊端:

        在日常的摘除马蜂窝过程中,笔者发现很多战友喜欢采用“袋装法”(即利用口袋装,继而摘除的方法),但通过日常实践和各地发生一些不安全事故,发现采用“袋装法”摘除马蜂窝是很危险的,特别是对于盘踞在高楼屋檐、阳台、窗户、雨棚下的马蜂窝,用“袋装法”既不安全又不方便。原因在于如下三个方面:

        (一)近距离接触安全威胁大。“袋装法”显然要队员手持“口袋”近距离与马蜂蜂接触,而马蜂的攻击性极强,毒性也大,特别是马蜂在发现自己的“老巢”受到威胁时,被击怒的马蜂必然倾巢而出进行攻击,不仅对操作队员构成极大的安全威胁,同时也危害到周边群众的生命安全。

        (二)高空作业增加危险系数。对于盘踞在高楼屋檐、阳台、窗户、雨棚下的马蜂窝,往往需要高空作业,常采用的方法是从高处(屋顶等)用安全绳将队员悬吊下来,队身上必须系安全腰带、绑保险绳,必须整个身体悬在空中实施“高空作业”,这无疑增加了摘除马蜂窝的危险系数。此外,队员在悬绳下降过程中,还有可能因安全绳、墙面的重力摩擦而导致防蜂服破损,进而让马蜂有可乘之机。

        (三)操作不便增加摘取难度。“袋装法”对口袋的质量、大小要求也很高,而蜂刺极小,稍不注意仍然可能出现马蜂“隔袋伤人”的不安全事故。对于一些个体较大的蜂窝,一般的口袋可能还装不进去。特别是在高空作业取蜂蜂时,由于不像地面操作那样有支撑点,操作起来极不方便,这无疑加大了摘除蜂窝的难度。

        综合所述,在摘除这类马蜂窝时,笔者不建议用“袋装法”。

        二、“斩草除根法”的操作方法

        作为常年奋战在灭火救援与社会救助一线的特勤消防队员,笔者曾无数次参与除蜂行动,为了能够让大家安全、高效、彻底地摘除马蜂窝,笔者结合马蜂的特性、蜂窝处置行动的危险性,以及日常的除蜂实践经验,就如何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彻底地铲除马蜂窝,笔者给大家推荐一种新的马蜂窝摘除方法,供大家参考与探导:

        斩草除根法(既毒药灭杀法)。这是笔者多年来总结出来的一种新方法,此方法可谓安全、简单、方便、实用,很大程度上可以取代常用的“袋装法。”

        “毒药灭杀”顾名思义就是要利用药物的毒性来实现消除马蜂之目的,主要针对生长在居民楼屋檐下、阳台、窗户、雨棚下的马蜂窝。实践中,可以用“敌敌畏”作为除蜂药物。其具体方法是:可利用筷子的末端用刀剖开做成一个“夹子”,尔后夹上棉絮,在绵絮上蘸“敌敌畏”农药后,用竹竿(有条件的也可特制可伸缩的长杆,类似于钓鱼杆)把蘸有毒药的夹子轻轻插入蜂巢内,一般每个马蜂窝应插入“药夹”不少于*个(具体视蜂窝的大小而定)。当马蜂发现“老巢”遭到袭击时,往往会倾巢而出进行护卫,而“敌敌畏”具有强挥发性,毒性快速扩散,马蜂很快就会被毒死而折翅落地;同时,药物还会渗透到整个蜂窝内,蜂窝内的蜂蛹也会因此而死,即使少数在外面觅食的马峰回巢同样会被毒死,这样就能将马蜂“一网打尽”。

        三、“斩草除根法”的优势

        与传统的“袋装法”相比,“斩草除根法”具有如下“四大优势”:

        (一)安全系数更高。由于不需要实施高空作业,加之不需近距离与马蜂接触,因此,其安全系数大大提高。

        (二)操作方便简单。采用这种方法摘除马蜂窝,队员可在地面、室内等平实之地操作,也不需要口袋,相比“袋装法”,摘除蜂窝的难度大为降低。

        (三)节约警力。一般只需*名队员就完可将蜂窝摘除,与高空作业实施“袋装法”相比,至少或节约*至*名警力。

        (四)除蜂效率高。因药物挥发性强,对马蜂而言毒性大,加之毒性可渗入整个蜂窝,连蜂蛹都可杀死,可以真正达到“斩草除根”之效果。

        当然,摘除马蜂窝的方式方法还有很多,常用还有如下几种,日常工作中需要我们根据蜂窝所处的位置、环境、大小等情况,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因地制宜、灵活应用,这样定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火攻法。主要适用于在农村主要生长在树梢、岩壁、涵洞、等地方的场所。主要材料是棉絮、汽油、长(竹)竿、扎丝等。操作时要有两名操作人员进行操作。摘除时首先侦察选定火攻的路线,操作人员应占据便于进攻和观察的位置,然后在生竹竿或者专用升速竿上绑上一块吸油的布,如棉花、棉布等。将棉花扎成一砣,浇上适量的汽油,然后操作人员持点燃的火把,对准蜂窝进行燃烧直至烧完为止。应注意防止掉落的碎火引燃地面燃烧物。

        *、水枪射击法。对于既不能用斩草除根法又不能用火攻法的场所,最好选用水攻法。主要是利用消防车出水,水(炮)枪的出水压力的冲击把马蜂窝击落。实施前,首先选好水(炮)枪阵地,架好水炮或者铺好水带干线,调整好射击角度,然后着防蜂服,待消防车出水压力稳定后,对准蜂窝射击,直到击落为止。对击落的马蜂要彻底清楚完毕。应防止击落在地面上的马蜂伤人。

        *、锯切法。适用于在农村主要生长在树梢上较高的马蜂窝。既不能火烧又不能水冲击的马蜂窝。利用机动链锯先把树砍下,尔后对马蜂窝进行火烧。应注意防止火引燃地面地燃烧物。

     

  • 关 键 词:
  •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资料来自于作者发布、网友推荐和网络收集整理而来,本站文章仅供学习写作参考,请勿原版抄袭、发表!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您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更正。
  • 上一篇:实战化训练感悟之谈
  • 下一篇:浅议如何提升消防部队战训工作
  • 相关文章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