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活四篇文章筑牢消防安全屏障
随着各地党委、政府确立的“发展规划和核心发展战略,以及未来实施的“新区”建设,个别乡镇成为发展的主战场,城市建设规模迅速扩大,城市整体防范火灾的能力也在不断提升,乡镇*镇消防安全的薄弱环节更加突显。*镇房屋年代久远,大多为竹木结构、砖木结构房屋,建筑耐火等级低;电线普遍老化,诱发火灾因素多;人员高度密集,安全防范意识差;多数道路狭窄,消防车无法进入,消防设施缺乏,给灭火救援工作带来不利影响,公共消防网络化的构建就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乡镇启动了*镇消防安全工程,下大力气加强公共消防设施建设,实行网格化管理,并成立联动小组,建立“联户联勤”制度,从整体上改善*镇消防安全,具体做活四篇文章提升*镇消防安全指数,筑牢“防火墙”。
一、做活“责”文章,推动消防安全工作有序开展
乡镇党政主要领导挂帅,成立由乡镇、社区、公安、供电等单位共同参加的*镇消防安全联席会议,定期召开工作专题会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安全隐患,制定措施办法加以实施,形成了多方联动、协同合力的机制,切实加强对*镇消防安全的组织、指导和协调,确保消防安全责任到位、措施到位、任务到位。在联席会议统一领导下,分别成立社区消防安全建设工作小组和居民区消防安全点。消防安全建设工作小组由联席会议成员单位选派一名社区干部参加,负责落实、监督、检查联席会议明确的各类事项。居民区消防安全点依托*镇辖区内社区建立,负责消防安全宣传、志愿者队伍组织、消防巡逻、日常隐患排查、情况信息报送等工作。建立居民消防点,具体负责各居民小区、楼院的消防执勤、预警、报警、信息传递、初期火情的处置、居民疏散、消防知识宣传等工作。
二、做活“育”文章,加大力度宣传消防安全知识
乡镇政府高度重视消防安全的宣传工作,通过张贴消防安全警示标志、发放市民安全知识读本以及“安全用电温馨提示”卡等形式宣传消防安全知识,使他们认识种种不良习惯带来的火灾隐患和危害,养成自觉防火的习惯;组织开展消防演习,加强居民防火意识,扑救初期火灾及逃生的技能。每年利用安全生产活动月为契机,认真抓好消防宣传“进*镇”、“进社区”、“进楼院”、“进学校”工作,深入广泛地宣传贯彻党和国家的消防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向辖区群众普及消防安全知识。不断开展消防安全知识和火场逃生技能培训,以及灭火应急疏散演练,向*镇居民发放消防安全宣传资料,提高人民群众的消防安全意识,推动消防安全工作顺利持续开展。
三、做活“钱”文章,备足消防安全工作“粮草”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乡镇政府每年同电管部门、公安、社区等单位一起对*镇消防安全隐患进行摸底巡查,并划分安全隐患等级(一般隐患、严重隐患)。根据摸底巡查统计情况,乡镇政府召集安办、社区干部开会研究讨论,制定相应的资金投入方案。每年投入消防安全隐患专项资金,对*镇安全隐患进行入户整改。同时为满足消防灭火需求,政府每年对*镇所有灭火器材进行全面检查,一旦发现已使用或过期的,立即进行更换。对每个消防点执勤人员按月发放补助。同时,通过鼓励有条件的家庭自行配备灭火器,推广可燃气体点式报警器、家庭消防应急救援包等家用消防应急器材,提升群众预防和扑救火灾的能力。
四、做活“建”文章,强化消防队伍建设
加快多种消防队伍建设,坚持政府主导,有效整合现有消防资源,突出“联防共建”,成立社区消防安全建设工作小组和居民区消防安全点,建立和完善应急响应预案。
一是建立“联户联勤”制度,发挥公众参与优势
*镇在当地政府的指导下,各个社区实行“联户联勤”制度,引导社会广泛参与,健全群防群治工作格局,选聘具有一定安全知识、年轻力壮的居民参加,成立联动小组。一旦发生安全事故,立即启动“联户联勤、整体联动”预案,联动小组成员迅速出动,快速集中事故点附近的消防器材,真正做到了“打早、打小、打了”。
二是建立网格化管理模式,落实消防点建设
在当地政府的带领下,*镇建立“社区连社区、社区连居民、共建消防点”的平行网格化管理模式,以及街道—社区—居民小组—楼院—消防点—住户的纵向网格化管理模式,辖区内各社区成立消防小组,建立消防点,并与每个消防点签订安全工作消防责任书,全力做到以点带面,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整体动员,全方位保障*镇的消防安全。
*镇消防工作事关安全和民生,当地政府积极探索,并在管理模式上依托社区、派出所,广泛发动居民群众,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同时,消防器材进社区、进楼院、进家庭、进学校,消防工作向居民区延伸等措施正在落实中,面对这样一项全新的工作,需要各部门共同关心,进一步明确投入、建设、验收、培训、维护等职责,努力把好事办好,切实消除*镇消防安全隐患,提升街道安全指数,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