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里的年味
每天埋头工作,忙碌生活,日子就这样一天天翻过,不知不觉间年的脚步已越来越近,年的气息也越来越浓。抬眼一看,“腊八”已过,“小年”又至,又一个春节要来了。谁说“年味”渐淡?每年一次的春运,号称“世界最大规模的周期性人口迁徙”,承载了多少人对“年”的期待?光影流转,岁岁年年,“总把新桃换旧符”,沧桑的只是人的容颜,而年的味道,却如同窖藏的美酒,在年轮的封藏下不断发酵,在不同时期散发出独特的风味,且愈加醇厚绵长。
小时候,年味是童真的甜蜜和美好的憧憬
童年,在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是一段最美好的时光。天真烂漫,无忧无虑,充满童趣。过年,对于小朋友们来说,更是一件无比美好的事情。过年,意味着放假、美食和尽情玩耍,意味着可以放鞭炮、堆雪人,好好看西游记、动画片,意味着可能收到一笔笔“巨款”(压岁钱),可以买更多的玩具、小人书,也意味着自己又长大了一岁,向“大人”又迈近了一步,开始对未来有了各式各样的梦想。
小时候,每逢过年,母亲就会将我最爱吃的零食装满一个柜子,父亲会给我买一大堆烟花爆竹和其他玩具。在大人们忙于置办年货、走亲访友之时,我就可以溜出去找小伙伴们玩。除夕那天,更是等不及吃罢年夜饭,便会冲到喧闹的街道上去玩。小孩子们聚集到一块,奔跑、嬉闹,欢声笑语伴随着鞭炮烟花回荡在大年夜里,分外热闹。记得当时还会打着灯笼去邻居家拜年,不一会各种糖果瓜子便会塞满口袋,剥开一颗糖塞进嘴里,那感觉真是甜到心底。
当兵时,年味是青春的甘冽和淡淡的乡愁
军旅生涯,是每个当过兵的人珍贵难忘的一段记忆。军营里的年,也是别有一番滋味。五湖四海的年青人聚集在一块,处处是昂扬的朝气,恰逢冬至春来,更显蓬勃生机,令春节名副其实。过年了,大家一齐将卫生打扫干净,换上崭新整洁的军装,贴出火热的春联,挂起火红的灯笼,敲响喜庆的锣鼓,包起吉祥的饺子,红红火火过大年。
除了看电视、打扑克、串老乡这些自选项目,部队还会组织歌咏、篮球等比赛活动,尽量充实节日生活,让年轻的士兵不太想家。可是远离家乡,走出父母亲人的呵护,思乡之情难以避免。由于部队严禁使用手机,过年期间,公用电话那里就成了最热门的地方之一。只要是休息时间,总能看见一群战士排队等着打电话,各种不同的地方口音此起彼伏,电波传递着游子的浓情淡愁。
此外,在部队有“过节如过关”这一说法。记得我们当时,除了照常的站岗放哨,应急备勤以及每天坚持的作息制度以外,从年前的战备教育,到过节期间不定时的战备检查和紧急拉动,还有那随时可能吹响的集合哨,有时紧张的气氛甚至会超过平时,每个人在休息娱乐时心底仍会绷着一根弦,想来真是一种特别的“年味”。当兵六载,共经历八个春节,除了两次休假,在部队里过了六个年,彼时情境,至今犹在眼前,然而当时一起欢聚的战友,分别后却大都未能再见,每逢佳节,感怀不已。
从警后,年味是岁月的浓郁和幸福的期盼
****年初,我离开部队,年底通过公务员考试转身踏入警营,至今又过去了六年。这些年里,经历了不少事情,工作单位也由分别位于全市最南端和最西端的两个偏远交警队,来到市区中心的市局机关,先后在高速公路巡逻、路面执勤、交通安全宣传和办公室等不同岗位工作过。光阴的淘洗、人事的磨砺,对很多事情包括过年,也有了新的体验和感受。儿时过年,无忧无虑,欢天喜地,一切不用操心;当兵时过年,年华正好,紧张欢快,一切跟从集体行动;而今过年,工作生活,人情世故,一切都要自己考虑周全,少了几分新奇与兴奋,多了几许责任和思虑。
然而无论多么紧张繁忙、怎样费心劳神,始终不变的,仍是那萦绕心头的年味。过年了,回家团聚,为父亲备上一壶好酒,为母亲送上一件新衣,陪他们吃一顿热腾腾的年夜饭;走亲会友,给亲友提上一份心意,给好友带去一份祝福,和他们围坐促膝,一叙衷肠;逛街赶会,看人山人海、一片欢腾喜庆,融入那浓浓的年味之中;就算是值班备勤,虽然辛苦,但是守候万家灯火、欢乐祥和,聆听爆竹声声、欢歌笑语,不禁令人沉醉,这也是一种独特的“年味”。记得以前做交警的时候,每年从春运开始,检查春运车辆、核发春运证、开展交通安全宣传和便民服务,忙得不亦乐乎。然而每天看着一辆辆车从自己身边奔向回家过年方向,看见每个旅途中的人脸上洋溢的团圆的幸福之情,我也被深受感染。此时此刻,真心期盼天下所有的家庭、游子,都能幸福安康、平安过年。
不论世事变迁、星转斗移,不分贫富贵贱、成败顺逆,“年”始终寄托着我们心头最柔软的情思和最美好的期许,不管过年的方式和习俗怎么演变,亲情、团聚、幸福是年永远不变的味道。年味,其实从来不曾淡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