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老街
老街,很多人回味童年的地方,也是他们找寻美好记忆的地方,任时光飞逝,风雨变迁,老街依旧在人们心中占有着无法取代的一席之地。古雅的建筑,配以精致的小桥流水,江南老街给人们的印象大抵便是如此吧。无论是当地之人又或者异乡来客,无论是生活又或是旅程,老街总能在他们的人生之路上留下些什么。
一条条幽深的小巷纵横交错,明暗相间,结构类似却各有不同。浅灰色的墙面上,隐约可见斑驳的题诗,不知是何年何月的哪位文人所作。出至能工巧匠的木质廊柱显得格外厚重,支撑着老街历经千百年的风风雨雨,也支撑着老街居民心中那些曾经的记忆。小巧玲珑的院子,满布青苔的古井,再配上三两盆长势极好的花木,这便是老街上寻常人家。
窄窄的河道被两边郁郁葱葱的柳枝覆盖了大半,精致的石桥跨河而过,高低的落差确实极大。与河道相比,两边的街道着实显得很宽,即使是热闹的节日也不至于拥堵。旧时尚书门口的牌匾与对联相互映衬,典雅而大气,不禁使人想起旧时榜上有名的轻狂少年,还有达官贵人那庞大的随行队伍。
慵懒的阳光刚略过树梢时,老街上的那家多肉馄饨店已座无虚席,对于久居于此的人来说,早饭似乎习惯于吃点汤汤水水的东西,虽然旧时的茶馆早已不在,但喝早茶的习惯却一直留了下来。多年未变的味道唤醒了人们强烈的味觉记忆,当然也少不了慕名而来的旅人。即便是再普通不过的一碗馄饨,经过巧妙的加工后也显得格外出彩,引来客人们啧啧称赞。
不远处的那家小吃店也排起了长长的队伍,虽然店面极为狭小,散发出的香味却足以使人垂涎三尺,来店里吃面的人多半是吃了多年的常客,一碗辣酱面,将人的劲头都提了上来,肉丁、笋丁、豆干,再配以陈年老酱,汤面亦或者干挑,都是不错的选择,浓油赤酱的浇头与素淡的面条激发出了滋味上的大开大合,随是旧味,却依旧令人意犹未尽。
在低矮的屋檐下做着手工活,躺在深巷的竹椅上乘凉,老街的居民,尤其是一些老人,身上总有着那么一种独有的气息。也正是他们见证着老街的昔日和今朝。还有不少隐居于此的文人墨客,朴实的大叔,或许在书画方面独有一番造诣,文静的少女,或许已出版过长篇小说。而这些,甚至连隔壁邻居都不会知晓。小隐隐于山,大隐隐于市,当真一点儿也不错。
虽然随着岁月的变迁,茶馆里那高谈阔论的场景已经不复,但街头巷尾依旧能听闻那些消逝多年的往事再一次被人们说起,一些离奇的故事也成了人们怀旧时的笑谈。而老街上的人早已和那风景那般融入到老街中去,成了一道独有的景致。
漫步于老街,踏着古老的青石板路,品一股儿时的旧味,听老者轻诉那些流传千古的奇闻异事,平日里脑海中的喧嚣也随之烟消云散。或走或停,思绪却未曾间断,或去或留,感动却未曾遗忘,或悲或喜,心境却未曾改变。只为那一份情愫,只盼那一年的邂逅,只因那一条浓墨重彩的江南老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