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墩羊骨头粥
进入寒冷的冬季,人们以各种方式取暖,有人买暖手宝取暖、有人开空调取暖、有人运动取暖……而我则在晚间喝碗热气腾腾的羊骨头粥后,方才睡觉。
我家住在坎墩街道,坎墩的羊骨头粥与匡堰的宋家漕香干、鸣鹤的年糕、天元的黄酒、三北豆酥糖等小吃一样出名。坎墩十里长街,开羊骨头粥的小吃店每隔2里多就有一家。与我爷爷年龄相仿的老人告诉我,坎墩早在50年代有了羊骨头粥,当初只有零零星星几家,没有像现在如雨后春笋般遍布十里长街。据说多吃羊骨头粥,能驱寒滋补,增强御寒能力,最重要的是味道鲜美、可口。
离我家20来米远有一家“阿山羊骨头粥”小吃店。每年冬季,我定会带着亲朋好友去吃一碗热乎乎的羊骨头粥。老板叫阿山,50来岁,其老婆是帮手。他的手艺是祖传下来的,开羊骨头粥小吃店已有六年。坎墩街道分坎东、坎中、坎西三大板块,“阿山羊骨头粥”则位于坎西较偏僻地段,阿山为人厚道、勤劳,自知自家小吃店位置偏僻,用充足的羊骨头、上等米料来吸引食客。
阿山每天下午四点开始准备,把事先切得如麻将牌大小的羊骨头,大约有40斤,相当于12、13只羊,与米一起放入木制圆桶、底部是铁的锅中,下面用四眼煤炉猛火烧。3小时后停止上火,焖锅保温。1小时后,揭开锅用长柄勺从锅底往四周、或往上反复搅拌。这样的做法有3大好处:一是羊骨头的骨髓与粥完全融合;二是粥不会粘锅底;三是搅拌过程中散发出浓浓的羊骨头香味弥漫整个巷弄。
“山哥,来一碗羊骨头粥。”“山哥,来二碗羊骨头粥。”来这家小吃店的上至耄耋的老人,下至年幼的孩提都称呼老板为“山哥”。晩上8点,人们陆陆续续上门。也许他们闻到了羊骨头粥诱人的浓浓香味,也许到了这个点想吃碗热气腾腾的粥解馋和暖身。
人们对羊骨头粥的吃法不同。年幼和年老的怕啃不碎骨头,喜欢粥多羊骨头少;年轻人牙齿好喜欢粥少羊骨头多;常客对羊骨头多少无所谓,其实四小时的炖、煮、焖,骨头轻轻一啃就化,而骨血和骨髓与粥也早已互相渗入。吃之前按个人口味加上炒盐,放些葱花,爱吃辣的加辣椒粉。有的人再点一对羊蹄或一盆炒年糕、香干、牛肉、蚕豆,配上一壶米酒。比当年鲁迅笔下孔乙己一碟茴香豆、一碗黄酒的生活舒适多。
晚间10点30分,阿山羊骨头粥小吃店生意迎来高潮,三四十平方屋子里客人爆棚,这样忙到凌晨一点多,山哥夫妻俩卖完羊骨头粥才匆匆打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