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公安局“六创新、六突破”推动社会管理创新
近年来,*县公安局积极顺应社会管理工作的新变化、新要求,不断解放思想,勇于探索,通过“六创新、六突破”,统筹整合各方资源,有力保障了全县社会治安大局稳定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一、创新公安科技应用,在信息化服务实战上求突破。坚持边建设、边应用、边实践、边完善的原则,把现代信息技术和社会管理创新有效结合起来,不断提升社会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一是整合公安信息平台。投入资金,整合视频监控、治安卡口、警务督察等平台,成立情报中心,配备专职人员,随时处置监控中发现的各类问题,信息科技服务实战的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二是强势推进网上办案。坚持把推进公安信息化与执法规范化建设统筹考虑,对执法办案实行标准化管理,全流程监控,实现执法信息网上录入、执法程序网上流转、执法活动网上监督、执法培训网上进行的运行模式,从源头上预防执法中违法违纪问题的发生,增强公安机关的执法公信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二、创新勤务运行模式,在深化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上求突破。该局深刻认识到必须把先进的警务理念与社会治安实际相结合,以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为目标,在实践中探索效果更好、效率更高的治安防控运行机制,提升治安防控的整体效能。一是巡逻防控网格化。强化装备建设,扩充巡警队伍,使其更好的适应应急处突、巡逻防范等工作的需要有力地震慑违法犯罪分子,增强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二是打击犯罪精确化。强化信息研判,加大对违法犯罪的精确打击,建立警情研判机制,通过《每日公安动态》、《大情报工作》,每周研判发案规律和特点,发布刑侦、治安动态,指导实战单位及时调整巡防重点,提高打击的精准度。 三、创新阵地管控手段,在提升社会管理水平上求突破。一是实行刀具购销实名登记制度。在全县范围内实行管制刀具购买实名登记制度,要求刀具销售定点单位查验购买人的身份证件或单位证明,建立登记簿册,如实登记购买人的身份信息、单位名称、购买刀具的品种和数量等情况,定期对销售登记情况检查、抽查,全面加强对刀具购销环节的全程监管,提升管控能力。二是规范保安队伍管理。对全县保安队伍进行摸底调查、逐人登记,加强教育、培训、监督、考核和使用,提高保安队伍综合素质,充分发挥保安人员在社会治安管理工作中的积极作用,进一步净化保安服务队伍,促进全县保安服务队伍健康有序发展。 四、创新暂住人口管理,在服务质量上求突破。一是强化出租房屋管理。对全县出租房屋进行清理登记,进一步明确租赁、出入登记等工作标准和要求。加强出租房屋规范化管理,落实业主责任,对出租房屋业主进行量化考核,评定等级,对不如实登记、容留违法犯罪行为的予以扣分降级,直至停业整顿、取消资格。二是精心组织“实名风暴”专项行动。着力规范重点行业、场所管理,对旅店、网吧、洗浴、废品收购、电子游戏等行业和场所的从业人员进行实名登记,对不如实登记的旅店予以治安处罚,全县行业场所规范化管控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五、创新教育培训,在增强群众工作能力上求突破。一是强化刑侦队伍建设。要求每一起案件现场都要认真勘查,保存证据,切实加强和着力提升刑侦工作及刑侦队伍的专业化、信息化、正规化建设水平,实现“多破案、快破案、办好案”的目标,进一步融洽警民关系,增强群众的安全感。二是开展提升群众工作能力竞赛活动。从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信访问题化解、规范执法、公安信息化应用等方面对民警的群众工作能力进行考核评比,培养一批群众工作能手,扎实推进和谐警民关系建设。 六、创新公安监管工作,在提升看守所管理水平上求突破。一是建立在押人员考核制度。对每一名在押人员实行月考核,将考核结果运用到法院审判量刑和劳改场所岗位安排中,最大限度的调动在押人员遵规守纪、改造自新的积极性。二是建立看守所定期对外开放制度。坚持把依靠群众、接受监督贯穿监管工作始终,定期邀请人大、政协、新闻媒体等社会各界代表,深入看守所参观座谈、交流沟通,形成警民相互理解、社会各界支持的良好氛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