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锦旗”
“菩提心根稳固,二资树枝茂盛,三身硕果累累,顶礼佛陀妙树……果实累累树下,众人自然集聚,慷慨博施正士,满足众生愿望。种点滴善,积点滴德,身心永自在。”这是清代*族学者、诗人贡唐•丹贝仲美诗作《水木智慧》中的句子。
如今,年轻的*族妇女*用*文工整地将上面的诗句写在一面金黄色的锦帛上,装裱好后送给了*省*市*区公安分局*派出所社区民警*。
这一面特殊的“锦旗”,上面的每一个字都透着*族妇女*对民警的感激之情,一个个字,如同一个个跳动的音符,美妙的旋律,感动着*警官的心,也感动着*市*区*派出所全体民警的心。
****年*月的一天,来自西*自治区*县**岁的*族姑娘*腆着大肚子一脸愁容地来到*派出所。原来,她的孩子快要出生了,而*的户口簿、身份证、结婚证、准生证,一样都没有。*找到社区民警*,希望陈警官帮帮自己。
*热情地接待了*,并为她端来了一杯热茶,“像你这样的事情,我当了几十年民警还是第一次遇到。”听完她的诉说,*也感到这是个大难题。“虽然是难题,但火烧眉毛的事情,再难也得想法子帮她解决啊!”*后来回忆说。
*曾在*辖区的西*中学读书并考入西南交通大学。凭着多年和*族同胞打交道的经验,*很快找到了*没有户口和身份证的症结所在。“你从西*中学高中毕业时,学校给你发《户籍迁移证明》了没有?”“发了。放在我的箱子里的……”原来,*从小到大并没有十分明确的户籍观念和户籍迁移意识,误把西*中学当年开具的《户籍迁移证明》当做户口本,拿到后直接压箱底儿了。这样一来,便开始了她的“黑户”之路。
*紧皱的眉头舒展开来:“你先回去把《户籍迁移证明》找出来。只要把它找到了,你的户口就有着落了,身份证、结婚证、准生证也就好办了。你记下我的手机号码和派出所的值班电话,找到后随时和我联系。”
*告诉*,因为自己没有“户口”而办不了身份证,每次回西*探亲时,只能乘坐长途大巴往返数千公里……现在孩子都要出生了,准生证办不了可咋办?*听完*的叙述后,立即向派出所领导作了汇报:“这事拖不得了,必须尽快帮她解决!”
*在第二天上午就赶往*交通大学,查找*户籍资料的下落,了解到学校已将她的毕业生派遣证发往西*人才交流中心。*立即与同事一起,通过设在辖区的西*自治区公安厅驻蓉工作站联系上了西*人才交流中心,可档案材料里没有她的户口迁移资料。
但是,*回去翻找了半天,也没找到那张《户籍迁移证明》的踪影。无奈之下,*决定向*区公安分局和*市公安局求助,在仔细咨询分局和市局户政部门相关户籍政策规定后,*决定从西*中学开始,循迹梳理一遍*的户口迁移程序。
近十年的时间跨度,学校的管理老师已经换了好几批,资料存根也早已封存,要想从数万份资料中找到*的户籍迁移资料存根,犹如大海捞针。*仍以特有的耐心一份份地翻阅查找。*锲而不舍的工作精神和为民解难的热情深深打动了学校领导和老师。*当年的班主任老师在得知情况后,帮助*从尘封已久的资料中找到了*的学籍资料。
拿着千辛万苦找到的学籍资料和《户籍迁移证明》存根,*终于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有了这个东西,*重新办理落户手续的事就有了依据。”他随即打电话给*,让她来派出所填写入户材料、照相……一个月后,经*市公安局户政部门审核,*重新申请入户的材料符合相关政策规定,准予她落户并办理户口簿和身份证……当*将那本崭新的户口簿捧在手心时,由衷地感叹说:“没有户口、没有身份证真是寸步难行啊,是*公安,是*警官让我摆脱了‘黑户’的窘境!”
“终于赶在孩子出生前把结婚证、准生证办下来了!要不是遇上陈警官,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我想请陈警官给我们两口子当‘证婚人’,不知道陈警官能不能答应?”****年*月的一天,*和丈夫捧着这本“新出炉”的户口簿,赶去民政局领取了结婚证,拿到结婚证后,他们再次来到*派出所,找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他们希望得到陈警官的祝福。
*警官的好,被*族姑娘*铭记在心,这种铭记在时光推移中又沉淀为信任。三年后,当她再次遇上户口迁移的问题时,自然而然地想到了曾经帮助过她的陈警官。
****年*月,已是*岁孩子妈妈的*又一次来到*派出所,她告诉*,自己想把户口从*派出所迁移到丈夫的老家眉山市仁寿县,户口和丈夫的户口在一起,才像一家人。
“夫妻‘户口团聚’也是一件喜事啊!”*听了也非常开心。但是当地派出所不同意接收,*一时不知道怎么办,想请*帮忙出主意。
*随即打电话向*市*县*派出所了解情况,原来男方是农村集体户,按照相关政策规定,*不能直接投靠集体户,同时也不能直接投靠到男方父母的农村户口。汪洋派出所民警建议*夫妻,参照新的户籍政策和*省公安厅“一标三实”的原则,男方将户口从集体户中剥离出来单独立户,*符合特殊情况下迁移户口的要求。经过协调,*最终实现了与丈夫共有一个户口簿的愿望。
民生之事,件件千钧。*派出所民警*热心为百姓排忧解难,赢得了*一家发自内心的感激。感激之情,以诗表达。*亲手书写制作的这面特殊“锦旗”,述说着*派出所社区民警*听民声、察民情、排民忧、解民难、帮民困的故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