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如何推进山区基层公安机关的“三项建设”
公安信息化建设、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构建和谐警民关系,这“三项建设”是公安部确定的今年和今后一段时间的三大战略课题。信息化建设是手段,执法规范化建设是根本,和谐警民关系是落脚点,三者互为条件,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当前,全*上下正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如何将这一活动与“三项建设”这一重大部署有机结合起来,使公安工作的成效更多地体现在保障民生、服务民生、促进和谐、惠及百姓上来,是新形势下摆在基层公安机关面前亟待研究解决的重要问题。为此,笔者结合公安工作实际,就如何推进基层公安机关“三项建设”进行了思索。
一、当前山区公安机关“三项建设”概况
(一)公安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信息化建设是“三项建设”中最基础的工作,是深入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基础,也是推动警务机制改革的必经之路。但目前信息化建设尚处在初级阶段,推动工作的作用还未得到发挥。首先是经济因素的制约,就山阳交警大队而言,除车管所有十余台电脑外,其余每个股室和基层中队只有一台电脑,网上办公很难实施:二是民警中信息化“不愿用、不会用、心存侥幸”的现象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民警真正用电脑查找资料、传递文件、开展工作的比率较低,信息资源浪费现象普遍,上班必开机、工作必上网、查询必用证等尚未成为民警的自觉行动,信息工作要求与民警岗位职责要求暂时不能做到有机融合;三是警务信息的录入数量和质量滞后。虽然我们提出了基础工作信息化、信息工作基础化的目标,但信息化应用与基础工作结合得还不够紧密,除了违法信息录入速度快以外,其它信息采集录入工作缓慢,有些中队为了片面地追求信息数量,导致部分单位录入信息的质量下降,并没有真正把基层民警紧紧“拴在”基础工作上,民警信息化应用能力和业务工作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二)执法规范化建设进程较慢。为了确保严格、公正、文明执法的要求落到实处,我们大队坚持以规范执法建设为重点,从执法制度、执法机制、执法方式、执法监督等各个方面规范民警执法执勤行为,连续多年推行了季度执法质量考评制度,但在工作实践中执行得并不很彻底,执法规范化建设的进程还显得有点缓慢。无论什么时候,不管怎么考评,先进的总是保持先进,后进的依然“原地踏步”。存在的问题一是民警在值勤执法中服务意识不牢;二是重处罚轻教育,重实体轻程序,重法律效果忽视社会效果;三是执法中责任心不强,不能严格按程序办事,法律文书填写不规范,字迹潦草难以辨认;四是执法形象不佳,影响执法效果。我个人认为,这与我们的惩戒体系没有健全有关。面对个别民警轻度的违禁违纪行为,大队也出于教育为主的原则,没有按有关规定严肃查处,致使队伍建设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风险。
(三)和谐警民关系建设水平较低。警民关系和谐取决于公安工作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做到情系于民、取信于民、惠及于民、权用于民,把“人民公安为人民”的根本要求体现在民警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上。在实际执法工作中,民警不是不愿意做群众工作,而往往是不善于做不会做群众工作,使群众对我们有误解,甚至引起争执。我认为,我们要针对纪律作风教育中通报出的问题,认真自查,重点整治违法违规办案、窗口单位的冷硬横推等问题,同时认真总结“民警大走访”活动的成功经验,把经验转化成推动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长效机制,在工作中主动放下架子,在言语中客气一些,态度上和蔼一些,多和群众交流,在为人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中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赢得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
造成基层公安机关“三项建设”社会效果不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归结起来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民警认识不足。为期三年的“三基‘工程建设刚刚结束,全体民警放松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公安工作的决心。二是领导重视不够。基层没有像对待“三基”工程建设那样,积极主动地向当地党政机关详细汇报有关精神和进展情况,因而缺少有力的支撑。三是队伍素质不高。基层公安机关队伍的整体素质层次不齐,对政治理论、业务知识、工作规定学习不够,只求懂不求精,得过且过,部分民警知识老化,跟不上形势的需要,难以适应社会经济日新月异的变化。
三、推进基层公安机关“三项建设”的几点建议
“三项建设”是公安部在深入总结“三基”工程建设经验基础上,为推动公安事业长远发展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我们要以“三项建设”的成果,推动公安工作再上新台阶,以真正实现“保障民生、服务民生、促进和谐、惠及百姓”的目标。
(一)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三项建设”。我们要站在科技强警的高度来充分认识“三项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紧紧围绕“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学习实践见成效”这一目标,更加主动地用科学发展观统筹指导“三项建设”和各项公安工作,积极服务于经济发展大局。要通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教育活动,真正明白“为谁掌权、为谁执法、为谁服务”的问题,打牢“以人为本”和“执法为民”的思想基础,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去执法去服务,同时不断深化公安民警“大走访”爱民实践活动,在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上下功夫,切实履行好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职能,更加关注民生贴近民生,努力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积极构建和谐警民关系,从根本上维护社会稳定。
(二)以完善各种制度为载体推进信息化建设一是要加大民警信息化应用的教育培训,提高民警信息应用技能;二是建立规范的信息化工作绩效考核制度,将信息化工作作为单位和民警考核考评的重要内容;三是建立信息数据的采集机制,建立信息景物工作流程,使信息化工作更加快捷高效;四是建立督察机制,加强对信息化工作的检查和指导,有效推进信息化建设。
(三)以强化执法监督为契机推动执法透明化。一是要畅通内部监督渠道载体,强化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对重点岗位、重点环节的监督。将执法失误消除在内部;二是拓宽外部监督渠道,通过设立监督电话、聘请监督员、领导信访接待日等措施,加强与群众的沟通,同时主动提请人大、政协及社会各界对执法工作开展检查评议,以公开促执法公正。
(四)以完善执法制度促进文明规范执法。一是针对容易发生问题的执法环节,建立健全相关程序规定和标准规范;二是在执法质量考评方面,继续实行每季度考评一次,加强执法质量监督,不断提高民警执法办案水平。
(五)以实际行动推进警民关系和谐建设。一是加强党风廉正建设,认真落实从严治警的各项规定,严肃查处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执法不公以及不作为、乱作为等违法违纪行为,努力预防和减少民警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二是实施素质强警工作,强化集中培训和岗位练兵,进一步提高民警政治、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三是加强警民公共关系建设,从一点一滴的小事情做起,用实际行动促进警民关系和谐;四是加大宣传,大力宣传“三项建设”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成效,向人民群众展示公安机关现代化、正规化、和谐化的形象,促进警民关系不断向良性发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