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位置:公安文秘网 >> 办公文秘 >> 理论调研 >> 浏览公安
  • 浅谈农村交管工作的持续化管理

    时间:2009年12月16日 来源:其他 点击:收藏此文 字体:
        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城乡经济建设的深入发展,使农村道路交通状况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村道路四通八达,道路交通的改善,给广大群众出行带来诸多便利。同时,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大多数农民拥有自己的摩托车、三轮车、客车、面包车、货车、农用车等,农民出行难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缓解。但是,由于乡村路况差,交通管理不到位,基层公安交通管理警力严重不足,警力难以延伸到边远乡村道路,致使许多乡村道路在交通管理中成为盲区和死角。货车、农用车特别是摩托车、三轮车交通违法不断,交通事故频频发生,这些现象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笔者以为,就目前乡村道路交通管理存在的问题,如果要进一步从根本上得到遏制和转变,仍然还需要加大管控力度,“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农村交通混乱的局面是长期堆积的结果,要“融化”这层冰并非一时之力一时之效就可以解决的。因此, 应该把农村交通管理纳入持之以恒的、持续化的、交通管理重中之重的范畴来切实面对和加以解决。

        一、当前乡村交管工作仍然存在的客观问题

        (一)乡村道路复杂,管理部门心有余而力不足。乡村道路叉路多可控面小,交通违法车辆多为农用车、货车、摩托车、三轮车等,这些机动车辆较为灵活,在乡村道路上肆意奔驰往来,不顾无牌无证,随意超载超速,违法拉客载人,人货混装,加之乡村道路坡陡路窄急弯,上下颠簸,左右摇晃,真是险象环生,隐患无穷,一遇交警查车掉头就跑,且互通信息逃避交警检查,交通安全隐患突出,交警望车兴叹,无可奈何,交通管理力不从心。

        (二)群众的交通安全意识差,交通违法问题普遍。一是一些机动车驾驶人无视交通法规,无证驾驶,驾驶无牌无证车辆,超员超载,超速行驶,疲劳驾驶,酒后开车,农用车非法载人,人货混装,骑摩托车不戴头盔等违法交通行为在县乡村道路上屡见不鲜,屡禁不止,导致交通事故经常发生。二是机动车辆所有人的交通安全意识差,大多数车主明知乡村路况差,交警管理不到位,于是大胆妄为,对车辆不检不修不保养,一昧地要驾驶人违法装载,人货混装,多拉快跑,超载超速行驶,疲劳驾驶,酒后驾驶,违法交通现象严重。三是乡村群众交通安全意识差,一些村民不顾生命财产安全,贪便宜、图方便,见车就上,争抢乘坐证照不全,车况不良的车辆,或者乱搭超载超速客车,结果往往引祸上身。

        (三)乡村道路建设不合理,跟不上经济发展的需求。乡村山区现已基本村村通公路,但是这些道路不上等级,路况差,路面未铺平,无排洪沟,路面狭窄,坡陡弯大。受经济条件制约和地理位置的限制,农村道路建设经费投入少,资金不到位,没有道路养护管理经费,虽修通了路,但无人养护,故此通路难通车。

        (四)乡(镇)道路交通管理机制不健全。交安管理工作尚未真正列入乡(镇)政府的议事日程上,对乡镇辖区内的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不安排,也不检查督促,放任自流,对辖区内各种交通违法行为熟视无睹,不予理睬,交通民警执勤执法得不到政府和广大群众的有力支持,乡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效率低下。

        二、夯实基础工作,从根本上遏制乡村道路交通违法反弹现象

        加强乡村道路交通管理是加快城乡经济建设的需要,乡村道路交通管理搞好了,就能充分为经济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交通环境,从而促进城乡经济不断向前发展。将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纳入交通管理的重要议事日程,是现在交通部门必须去认真考虑的问题,光有整治依然还是不够的,要从根本上查找原因,找出问题点,在整治中做到有心得、有体会、有经验、有总结、有计划。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解决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使乡镇道路交通管理逐步走上社会化、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笔者以为,交通管理部门在整治后应该反过头去看问题,继续加大整治力度,不松懈、不妥协,坚决、彻底、持之以恒地进一步做好农村交通管理工作。

        一是继续强化各级党委政府及各部门在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中的职责,建立健全道路交通安全责任制。针对当前乡镇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首先政府要建立交通安全责任制,将道路交通安全纳入安全生产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核,定期组织评价交通安全状况,县、乡村要逐级签订交通安全管理责任状,将管理的触角延伸至村、社、户,直至每个交通参与者和机动车车主。各级乡镇政府都要成立辖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本辖区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各乡镇每季度都要召开交通管理工作会议,听取辖区公安交警部门的交通管理工作情况汇报,研究交通管理工作的发展方向和战略,及时解决乡村道路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二是继续深入开展交通安全宣传“五进”工作。广泛深入开展交通安全宣传“五进”工作,使交通安全管理法律法规深入人心,在广大民众中形成人人知晓、个个遵守,社会各界齐抓共管,各部门互相协作,互相配合的良好局面,这样农村道路交通现状才有根本性改善。同时,有关职能部门应结合农村交安现状,定期把交通安全法律法规送到农民家中,讲述交通事故的危害性,使农民群众不断增强对交通安全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高农民群众遵守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自觉性。

        三是设置齐全乡村道路的行车安全标志。在农村偏僻处的窄路、陡坡、危险路段,设置安全警示标志,给过往车辆和行人作交通安全警示作用,以减少碰撞事故的发生。

        四是继续加大乡镇道路交通秩序整治力度,遏制乡镇道路交通安全事故。针对乡镇道路无牌无证摩托车、农用车、报废车上路行驶的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要定期深入农村与各派出所交警中队、乡镇人民政府联合行动,开展交通违法专项整治,从严从重查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严厉打击无证驾驶、酒后驾驶、超员超载、超速行驶等交通违法行为,结合专项整治下乡进村上门办理牌照及相关手续,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整治中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使交通参与者心服口服,让老百姓理解、支持交通管理工作。交通管理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能,严格路面管理,对不按时参加年检的车辆,坚决做到发现一起查纠一起,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

        三、针对突出问题,持续强农村交管工作

        (一)广大农村交通安全法规普及工作不放松。这是做好交通安全工作的基础。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是一个社会化的系统工程,而农村村民的交通法制观念、交通安全意识的提高,是全面推进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社会化进程的一个重要标志。交通安全“五进”活动适应形势的发展要求,提供了解决农村交通安全问题的契机,不仅提高了农民的交通法制意识,而且提升了农村道路交通管理水平,提高了农民的出行质量。所以,要在农村坚持不懈地、不厌其烦地进行交通安全常识宣传,使他们在不断重复地宣传、教育环境中记住交通法规,记住如何行车走路,各个宣传媒体应该有责任感,加大公益性宣传的力度和密度,提高覆盖面,使所有的人认识到遵章守法的重要性,从而减少事故、减少伤亡、减少损失。

        (二)切实抓好对交通事故“黑点”的重点治理。由于地理原因,一些公路建成后,往往存在着交通事故多发点、段,而且重大事故所占比例很大。做好这一工作,对山区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意义非常特别,这是一项真正意义上的工程,是在构筑生命的回归线。对那些事故多发点、段要作为特别控制区,认真分析事故原因,会同公路部门认真勘验,对路的设计流量、承载能力进行论证,提出合理有效地改造方案,从根本上把问题解决。

        (三)进一步深化交通管理治理力度,持续开展专项整治工作。经常性地广泛开展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整治行动、预防道路交通事故交通秩序专项整治、摩托车安全宣传和整治、反盗抢机动车专项整治等各种专项整治工作。在政府的统一部署下,多个职能部门共同协作,持续形成严管氛围,打击非法营运。通过集中整治与日常管理,打击各类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对违法行为处罚到位,并始终保持对严重交通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震慑各类交通违法行为,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创造一个良好的交通安全环境。

     

     

  • 关 键 词:
  •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资料来自于作者发布、网友推荐和网络收集整理而来,本站文章仅供学习写作参考,请勿原版抄袭、发表!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您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更正。
  • 上一篇:浅谈基层公安交警部门如何发挥职能作用服务和促进新农村建设
  • 下一篇:浅谈酒后驾驶人与交警冲突的原因及对策
  • 相关文章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