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位置:公安文秘网 >> 办公文秘 >> 理论调研 >> 浏览公安
  • 把握心理特点提高教育质量

    时间:2010年01月19日 来源:其他 点击:收藏此文 字体:

       课堂化教育一直是劳教场所开展教育工作的重要方式之一,体现了劳动教养工作方针的基本精神,符合劳动教养性质和任务的要求,是提高教育挽救质最的有效载体。

       结合当前劳教工作改革的要求,本文试从注重劳教人员的心理特点,提高课堂化教育质量方面谈谈自己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转换教育角色,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教学气氛

       (一)循循善诱,把劳教人员当成“学生”

       “知识没有界限,教育同样没有界限”。虽然我们的学校是一个特殊的、有围墙的学校,面对的学生是劳教人员,但教育是没有界限、没有围墙的。劳教人员作为社会的边缘弱势群体,受到不少的区别对待,这给他们的身心都带来了巨大的伤害。在这样的情况下,专职教师应该端正自己的态度,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引导和教育,最大限度地去理解、接纳、宽容、善待他们,尊重、理解、关心、不带有色眼镜的去对待他们,决不看不起任何一位劳教劳教人员,决不放弃最后一名劳教人员,把他们真正的当成是“学生”。

       (二)放下管理者身份,尊重劳教人员

       劳教劳教人员的心态比较复杂,自卑又逞强,渴望沟通却又自我封闭,漠视他人却又希望得到重视。如果沿用过去那些说教,讲大道理的方式,来达到思想转变的目的已力不从心。那么,在这特殊的学校里面,专职教师势必要花更多的时间处理师生之间的关系。只有树立了一定的权威,同时,又能够以情感人,入脑入心,才能达到教育人,改造人,塑造人的目的。而要做到这一点,平等对待劳教人员,尊重劳教人员就是首要条件。

       (三)设身处地为劳教人员着想,不以传授知识为唯一目的,大多数劳教人员自身素质比较低,学习能力比较差,对学习缺乏兴趣和毅力,这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作为教师,应该设身处地理解他们的困难,不要一味的以理论去强加给他们,而事实上,劳教场所的课堂化教育也不能以传授知识作为唯一的目的。教给劳教人员们一种思考的方式,一种学习的态度也许比单纯的传授知识要来得重要。所以应该提供一个自然、和谐良好的环境气氛,将教育的过程,当作是为他们设置的一种自我成长的教育机会。

       二、把握劳教人员心理特点,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一)培养劳教人员的学习兴趣,激发劳教人员的求知欲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激发劳教人员学习兴趣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并且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同时,注重培养劳教人员学习态度、动机、责任感、自信心等内在心理因素的转化。两者兼顾,充分调动劳教人员学习的积极,培养劳教人员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二)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

       由于劳教人员的心理特点是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无意注意占优势,形式新颖多样才能引起他们的注意。如果课堂上一味地讲解,整天对着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会使劳教人员产生乏味和厌倦的感觉,注意力分散。

       (三)因材施教,因势利导

       众所周知,劳教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参差不齐,就算已经按照他们的层次水平分了班,班里劳教人员之间的差距还是比较明显,如何在课堂上平衡这个差异,将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以课堂提问为例:对那些素质能力比较差的学员,教师可以尽量采用“简单疑问句”的形式,并注意提问的语调平和而轻缓,有时还可以布置他们提前准备,并及时当众表扬,从而使他们在逐渐获得自信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相反,对那些素质能力比较强的劳教人员,则可以多采用“复杂疑问句”的形式,并结合多问、快问的方式,不断向他们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从而使他们的学习更加有自主性。显然,这种扬长避短的提问方式,有利于不同能力层次的劳教人员都能进人并保持最佳心理状态,从而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四)让劳教人员尝试成功的快乐

       劳教学员普遍缺乏自信心,积极主动性相对也差。如何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树立学习的信心,也是作为老师的当务之急。当他们在某一方面获得成功,即使他们的成功只不过是解决了一些简单的问题,他们也会像完成一次重大的科研一样,感到由衷的高兴,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五)引进竟争意识

       人普遍都有争强好胜的心理,总想找机会显露自己,以便能赢得老师赞赏和引起其他人的注意,这在劳教人员身上也适用。一旦他们在竞争中获胜,就会对自己学习产生强大的动力。囚此,在课堂教学中适当的引进了竞争机制,不定时开展小型知识竞赛,有意识地营造一种积极的互相竞争的学习气氛,让不同层次的劳教人员都能加人到积极思维的竞争潮流之中。

       在课堂化教育中,不拘一格,通过多种手段何方法,迎合劳教人员的心理特点,积极运用心理学的方法来调控课堂化教育,使劳教人员成为学习的主体,乐在其中。同时,优化了课堂化教育,提高了学习效率,使课堂化教育收到比较理想的效果。

     

     

     

  • 关 键 词:
  •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资料来自于作者发布、网友推荐和网络收集整理而来,本站文章仅供学习写作参考,请勿原版抄袭、发表!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您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更正。
  • 上一篇:浅谈如何加强基层交警大队领导班子建设
  • 下一篇:把握好手中权力构建警民和谐关系
  • 相关文章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