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位置:公安文秘网 >> 办公文秘 >> 理论调研 >> 浏览公安
  • 结合实践工作浅谈对当前交通管理工作的几点认识

    时间:2010年01月31日 来源:其他 点击:收藏此文 字体:

        面对当今瞬息万变的道路交通境况,如何构建和谐交通环境,使人们在交通活动中与周围环境相协调,趋于平衡,为人们提供安全、畅通、有序、文明的交通环境,以达到人与交通的和谐统一,这已成为现代交通管理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这也正是我们对构建和谐交通环境课题进行探讨和研究的目的及意义之所在。

        和谐社会离不开安全、畅通、有序的交通环境,和谐交通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新时期建设和谐社会中起着尤为突出的作用。当前,交通事故发案率居高不下,交通安全形势依然严峻,积极探索交通管理工作新形势、新方法,多渠道、多部门齐抓共管,这是新时期道路交通管理工作彰显服务于和谐社会建设功能的重要体现。下面结合上思辖区交通管理工作实际,就如何构建和谐交通,加强和改进公安交通管理工作做一些探讨。

        一、当前交通管理工作实际状况的认识分析

        据统计,目前上思辖区道路总长***.**公里,其中省道**.*公里,县道**.*公里,乡道***.**公里,林道、蔗道****公里。这些公路大部分分布在农村;全县拥有机动车*****辆,驾驶员****人。近年来,上思县委、县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完善县内交通标志标线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经济建设提供了很好的基础设施,但应看到另一面,交通管理显现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

        一是上思交警大队现有民警**人,协管员**人,虽然把**%的有限警力摆在最基层,但由于车多、人多、面积宽、路网密度大,就算加班加点,也显得力不同心,往往顾此失彼,每位民警的体力长期处于严重超支的状态。

        二是信息化时代的交通管理较高的要求与道路交通参与者的素质低下,交通意识淡薄之间的矛盾并存。主要表现为:农民随意横穿公路、骑车走路不各行其道,在公路上晒谷物;驾驶摩托车超员、超速更是屡见不鲜;现在的驾驶员有一种怪现象:见到红灯绕道走,见到前车比赛跑,见到警察冲着走,拦下违法与你吵。

        三是道路结构复杂,设计不合理。全县道路主要分布在乡村,道路特点是弯多路窄,线长面广,难以很好规划,加上资金不足,就更难以合理规划。农村道路是事故高发区,特别容易引起群死群伤,形势非常严峻。再加上交通运输事业的迅猛发展,使原本就很不协调的交通矛盾显得更为突出。

        四是机动车违停现象仍然较多。由于没有大型停车场和道路两侧少量有限的停车泊位,加之市民依法交通意识淡薄,车辆随意停放,主干道两侧特别是商业网点集中的路段,乱停车现象较为严重。

        五是摩托车管理难度大。由于摩托车机动性强、数量多、人口流动性强等原因,导致管理难度大,存在交通事故隐患,并造成交通事故频频发生。

        上述问题的产生,通过分析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是城市道路建设与车辆的剧增不相适应。随着经济的发生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渐提高,车辆剧增使车流量增大,而城市道路建设远远不能满足车辆增多的需要,导致了目前道路交通相对拥挤的现状。

        二是城市道路交通规划不合理,造成行车难、停车难的问题得不到解决。近几年来,随着我县城市建设节奏的加快,人流车流密集,但由于道路规划不科学,在城市建设中没能实现充分考虑到交通规划问题,使道路交通规划严重滞后,尤其是停车难问题日渐突现。

        三是从城市道路交通整体状况分析,我市的公交系统仍较落后,特别是随着私家车辆增多,给原本紧张的城市道路带来更加严重的负担。众所周知,发达国家和地区都是优先发展城市公交系统,这样不仅可以解决车辆过多对道路交通的影响,也可以提高公交车辆的使用效率,不断促进城市公交事业的发展。

        四是交通管理工作面临的任务愈重,压力愈大,困难愈多,基层一线民警为完成各项交通管理和各项交通保卫任务,经常加岗加勤,服从命令,听从指挥,是连续作战又是疲劳应战,长年得不到休整,交通秩序整顿从年初至年底贯穿全年,这已成为基层大队即成的传统和潜规则。在此情况下,警力仍显不足。以大队为例,现有警力**人,担负着事关辖区交通秩序、交通肇事率升降的首要任务,管控着辖区**%以上的道路,加之道路基础状况、交通设施和交通规划总体情况与城市中心区相比较为落后,造成管理难度加大、管理效果不佳的问题.

        五是外来人口剧增,交通安全意识淡薄。在我县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外来务工人员剧增,因地域差异,这部分外来人员的交通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相对淡薄,甚至无视交通法规,大部分外来人员作为交通参与者,不知如何安全行车走路,遵守交通法规意识和自我安全保护意识相对较差,更有部分车主受经济利益驱使,使用套牌车、假牌假证和无牌无证车辆从事非法营运活动,违法超载超速行驶现象屡见不鲜,造成交通事故时有发生,而且有些驾车者怀有侥幸心理,在发生交通肇事后逃逸,严重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扰乱了正常交通秩序,同时也增加了社会不安定因素。

        二、道路交通管理工作必须顺应时代要求,加强队伍基础建设是当务之急

        构建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重大任务。所谓和谐社会就是社会成员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和谐交通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衣食住行”关乎老百姓最基本的生活需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如何在“行”字上积极作为、以民为本,树立科学发展观,构筑和谐交通,这是新时期公安交通管理工作面临的新任务、新挑战。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作为维护道路交通秩序的重要职能部门,必须适应构建和谐社会新形势的需要,与时俱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挥保驾护航的作用,不断推动和谐社会建设步伐。我想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一)坚持政治建警,加强队伍建设

        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公安队伍建设的生命线,在当前社会环境下要密切警民关系,必须始终把队伍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一要坚持不懈地用邓小平理念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交通民警头脑,不断提高执政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强化全局意识,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二要加强党性锻炼,讲理想、讲信念、讲宗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思想上筑起一道坚固的防线,自觉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诱惑,始终保持人民警察的政治本色,坚决维护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维护社会和国家的稳定。

        (二)规范执法行为,强化执法监督

        首先要结合警务规范化建设工作,加强内部管理,使各项工作都建立起依法开展业务的工作规范,通过规范化管理,减少和避免少数民警在具体工作中出现违法法纪情况。其次要加大执法工作的监督力度,定期组织执法检查,认真开展执法考评,拓展和规范警务公开活动,实行交通违法处理和事故处理“阳光作业”机制。要认真抓好交通事故公开处理制度、听证制度、执法告知制度和警务规范制度的落实。再次通过明查暗访、聘请社会各界党风廉正监督员、自觉接受舆论媒体及人民群众的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执法不公等问题,树立交通民警的良好形象。

        (三)转变思想观念,增强服务意识

        转变思想观念,增强服务意识是适应加入世贸组织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交通管理职能也将由单一管理型向多功能服务型转化。公安交管部门为发展服务,为经济建设服务,为广大人民服务,就是要从认识和行动上服从全党全*的工作大局,紧扣经济建设中心,找准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的切入点和落脚点,特别要注意选择突破口,从群众利益的窗口岗位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入手,从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入手,端正思想,摆正位置,把自己定位在“公仆”和“勤务员”的角色上,一切为了群众,密切联系群众,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做他们的知心人、贴心人,让群众既感受到人民警察的威严,又感受到人民警察的亲民爱民。

        (四)增强法制观念,提高执法水平

        公安交管部门是公安系统的重要窗口,与人民群众接触最多、最频繁。人民群众看公安机关的形象,很大程度上是通过交通民警的形象反应出来。因此,增强和提高交通民警的法治观念和执法水平,对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至关重要。首先为此,交通民警要摒弃特权思想,树立“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执法观念,认真学习法律法规,强化规范意识和程序意识,坚持结果和程序并重的原则,完善执法程序,提高执法效率。进一步增强严格、公正、文明执法意识,提高执法素质和执法能力。公正执法是公安工作的灵魂,在路面执勤、交通违法处理及事故处理的工作中要依法处罚,秉公执法,牢固树立“公安工作对法律负责”的观念。同时加强对民警进行法制教育和业务培训,切实增强依法办事和严格、公正执法的责任心,以公正的执法赢得社会效益。

        (五)强化岗位练兵,突出科技强警

        公安部部署的“大练兵”活动是公安工作永恒的主题,全面推动“大练兵”活动向纵深发展,是提高队伍政治素质、业务素质、体能素质的重要措施,必须坚持不懈地抓好,并建立一套长效的练兵机制,不断推进新时期公安队伍训练工作向规范化发展,提高公安队伍的整体素质。当前是信息化和多元化社会,公安工作必须强化交通管理的科技建设。特别是基层单位,工作科技含量还十分薄弱,一定要把科技强警战略列入议事日程,这不单是一个公安科技的问题,而且是涉及今后公安交通管理工作长远发展的战略性问题。因此,科技强警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性和深远意义。

        (六)加大宣传力度,融洽警民关系

        交通安全宣传工作直接影响《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贯彻实施,就既是宣传过程,又是融洽警民关系的过程,首先要向社会宣传有关公安交管工作的法律法规,通过宣传教育,使群众在“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上与民警达成共识,从而为公安交管工作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持,创造一个有利于严格执法的社会环境。其次要大力宣传公安交管工作在履行“维护秩序、打击违法,保护人民,服务经济”职能方面所做的大量工作和取得的成绩,既要宣传民警的工作,也要反映民警的疾苦,以唤起群众对民警的理解,加深警民之间的感情交流。三是要正确把握舆论导向,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大力弘扬公安交管队伍中的模范典型,教育感染群众,让群众真正了解公安民警、信赖公安民警。四是要向群众公开和宣传公安交管工作的办事制度,提高工作透明度,构筑一个有利于密切警民关系的社会环境。

     

  • 关 键 词:
  •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资料来自于作者发布、网友推荐和网络收集整理而来,本站文章仅供学习写作参考,请勿原版抄袭、发表!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您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更正。
  • 上一篇:建所十六年来的艰苦探索
  • 下一篇:进一步规范执法构建和谐警民关系
  • 相关文章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