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位置:公安文秘网 >> 办公文秘 >> 理论调研 >> 浏览公安
  • 浅析当前如何拓展思路创新形式强化青少年交通安全理念

    时间:2010年02月13日 来源:其他 点击:收藏此文 字体:
        近几年来,公安交警部门通过深入开展“五进”活动,与辖区中小学校建立了广泛地联系,也开展了形式多样地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受到了广大师生及家长的欢迎。不可否认,公安交警部门在以“交通安全应从娃娃抓起”这条主线上,为提高青少年道路交通安全意识出人、出力、出题材,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在实际生活中仍会发现一些青少年骑着自行车在公路上嬉戏、打闹、追逐,甚至占用机动车道穿越机动车、闯信号等违法现象出现。因此,要切实强化青少年的交通安全宣传,还必须进一步拓展思路,创新形式,推动“进学校”活动的深入开展。在此,笔者就此话题谈一谈如何拓展青少年交通安全宣传思路。

        一、青少年交通安全宣传应注重形式创新。

        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尤其是针对青少年的宣传,要求我们必须长期不懈地坚持下去。但随着宣传工作的持续开展,我们不难发现,交通安全宣传面临的一大瓶颈就是内容重复、形式单一,总是“老调重弹”,一首“成名曲”多年不变地演唱,让“观众”特别是青少年产生了“审美疲劳”。因此,创新宣传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交通安全宣传活动,已成为提高交通安全宣传成效的当务之急。那么,如何创新宣传的形式呢?笔者认为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宣传形式创新必须要有针对性。由青少年作为交通劝导员来参加的这一活动,本身宣传形式的主要意义在于它有很强的针对性。对未成年人来讲,由于对社会事物认识的局限性,以及认识社会、接触社会的不确定性,决定了未成年人如何把握自己的人生还处于朦胧状态,需要家长、学校和社会的引导和教育。而未成年人具有一个很显著的特点就是模仿,他们渴望融入成年人的世界,得到成年人的关爱和呵护。作为一名交通劝导员就是满足了青少年的这一心理特点,使其拥有了荣誉感和责任感,还可以将交通安全宣传内容在劝导他人的同时也传达给他们自己。 (二)宣传形式创新要手段和目的相统一。针对青少年的交通安全宣传,形式成为重要的创新手段,主要是因为青少年可塑性强和善于模仿的特点决定的。因此,既要考虑到青少年乐于接受的形式,又要兼顾交通安全宣传的目的。举办征文活动、让民警担任交通安全校外辅导员等老一套办法已经不灵了。在信息时代,网络传播已成为青少年接触世界和接受新知识的主要途径,在这当中将交通安全宣传内容以网络游戏的形式去推展,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公安交警部门在与中小学校举办交通安全活动时,应当将中小学生作为活动的主体,充分发挥中小学生自己的智慧,吸收他们的创意,这样才能增强活动的参与度,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在活动中自娱自乐,并从中受到教育。

        (三)宣传形式创新要有可操作性。前几年,教育界就已提出素质教育这一教育新理念,但在实际工作中,素质教育仍然处于摸索阶段,教育改革的路仍然很漫长,应试教育手段仍然在许多地方和学校沿袭着,这是当今教育界难以回避的现实问题。交通安全宣传创新要充分考虑到目前的现实状况,要在尽量少占用中小学生学习时间的情况下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是交警部门面临的一大难题。因此,创新宣传形式可以说是一个突破口,只有创新宣传手段,使中小学生对新颖别致的宣传活动感兴趣,并被新创意、新提法所吸引,从短小精干的活动中记住交通安全知识,这样才能达到宣传的目的。其实,任何知识都有其共通性,在交通安全方面,怎样把书本知识和科学原理应用到交通安全管理上,通过举办兴趣小组,开发中小学生的智力,以小发明、小创造等方式,使中小学生主动关注道路交通安全,参与交通安全管理,对真正有创意、有实用价值的小发明、金点子,学校和公安交警部门共同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并在社会上广泛宣传,就能收到交通安全宣传的奇效。

        二、青少年交通安全宣传应注重人文关怀。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关注青少年的成长,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要不断强化对青少年的交通安全宣传,这是人文关怀中的应有之义,是使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必要手段。

        (一)交通安全宣传应具备文化教育功能。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我国必将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汽车文化和交通文化。因此,对青少年的交通安全宣传,是培养未来国民较高交通文化素质的一项重要工作。文化的功能是潜移默化的,是通过长期努力达到的全体国民一致认同的风俗习惯。当前,各级交通安全管理部门都应有意识的做好这方面的工作,要有超前意识,要把文化教育功能充分发挥出来,通过形式多样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使之形成文化教育特色,让青少年从小就在良好的交通文化氛围中成长,让交通安全文化成为大众时尚生活中的一项不可或缺的因素,只有这样,才能营造人人遵守交通法规,个个都讲交通安全的和谐社会格局。

    (二)交通安全宣传应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重点工程。我国目前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全*机动车保有量的基数虽然很大,但家用汽车的普及程度并不高。而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轿车等家用汽车也必然会走入寻常百姓家,面对飞速发展的经济和大量机动车的涌入,道路交通安全形势也将越来越严峻。如果只是指望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一家承担道路交通安全宣传重担,显然是不现实的。《道路交通安全法》中规定政府等相关部门应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宣传,但在实际工作中,许多地方政府并未真正重视起来。在此情况下,公安交警部门在对外宣传工作中,应以人文关怀的理念,以及关心下一代成长的角度,不断宣传强化交通安全教育的重要性,以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提升我国交通安全文化内涵,提高全民族的交通安全意识和文明意识,从而达到创造和谐交通的目的。

        (三)交通安全宣传应承载和谐相处的人文道德观念。道路交通秩序的好坏,同样反映社会治安秩序的优劣,也是检验人们是否和谐相处,是否遵从传统美德的试金石。中国是以儒家文化立国的国家,深厚的儒家文化讲求的是天人合一、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交通安全宣传也应从文化道德层面入手,弘扬和谐的交通文化理念,只有植根于本民族的文化,让传统价值观念与现代交通文明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让广大人民群众引起共鸣,才能让群众感觉到交通安全是人们求生存、谋发展、追求美好生活的重要一环。因此,在交通安全宣传中,多一些人性化的标语,多一些温馨提示,多一些警方忠告,多一些艺术化的哲言俚语,就会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就会收到良好的宣传效果。

        三、对加强青少年交通安全宣传的几点建议:

        (一)中小学校的交通安全宣传应形成制度化。公安交警部门要使辖区中小学校的交通安全宣传工作长期坚持下去,就要建立相应的教育宣传制度,避免热一阵冷一阵的不良现象。一是要与学校建立每月联系制度,通过与学校的座谈交流,了解学生的交通安全情况,掌握宣传教育的热点、重点内容,确保交通安全教育具有针对性。同时,让学校了解交警部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要求,以便于学校开展不同主题的交通安全宣传活动。二是要建立跟踪调查制度。交警部门要针对发生在中小学生身上的交通事故,采取跟踪特定人群的跟踪调查制度。掌握中小学生出行的规律特点,通过以案释法,一案一例的教育手段,提高交通安全宣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三是要建立激励机制。交警部门与学校联手,对遵守交通法规、安全行车走路的班级、学生进行一定的物质和荣誉奖励,从而提高学生参与交通安全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中小学生交通安全宣传应建立创新机制。公安交警部门要经常与辖区中小学校联合举办交通安全宣传活动,并在活动中充分发挥中小学生的主体作用,向他们征集交通安全宣传标语,公益广告创意,活动金点子等,只有切合中小学生的自身特点,才能使交通安全宣传更加深入人心。

        (三)中小学生交通安全宣传应建立面向全社会的活动机制。中小学生的背后,有着家长这样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公安交警部门应该充分利用这一有利群体,将交通安全宣传拓展到社会面上。通过企业赞助、团体合作、校企协作等手段,将学生家长引入到中小学校交通安全宣传活动中来,不但可以解决一定的宣传教育经费,也让家长受到教育。总之,针对中小学生的交通安全宣传,要打开宣传思路,拓展宣传形式,以活泼新颖的教育方式,让广大中小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这样就能有效提升交通安全宣传效果。

     

  • 关 键 词:
  •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资料来自于作者发布、网友推荐和网络收集整理而来,本站文章仅供学习写作参考,请勿原版抄袭、发表!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您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更正。
  • 上一篇:浅谈如何提高基层交通警察的心理素质
  • 下一篇:浅议农村公路客运交通安全隐患及对策
  • 相关文章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