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公安教育培训工作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强调按照“五个统筹”来推进改革和发展。科学发展观揭示的是发展的普遍规律。所谓科学发展观,就是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看待和解决为什么发展、为谁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问题。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对于我们做好当前和今后的公安教育培训工作,解决民警教育培训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全面提高公安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战斗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要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穿于各方面的工作。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民警教育培训工作,更快更好地推动公安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提高民警素质是公安教育培训工作的第一要务 公安教育培训工作是公安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公安工作全局中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的地位。公安院校和各级民警培训学校肩负着全面提高公安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战斗力的重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提高公安民警素质是公安教育培训工作的第一要务。要务通常是指最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第一要务是相对于其他各种要务而言的。把提高公安民警素质作为第一要务,表明公安院校和各级民警培训学校所面临的诸多任务中,提高民警素质处于首要和核心地位。当前,公安队伍整体素质偏低,教育训练滞后,教育培训工作表面化、形式化、针对性、实效性不强,导致一些领导和民警的业务素质和执法能力不高,实战技能和应变能力较低。这些问题的存在,既有民警个人思想、作风、素质、能力等方面的原因,在某种程度上也是由于我们的制度、机制不完善造成的。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全*“二十公”会议精神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立警为公、执法为民”。大力加强公安机关执法能力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警务建设、制度建设。同时公安机关各级领导要重视民警教育培训工作,更好地发挥民警培训学校的作用,加大民警教育培训的力度。 首先,要解放思想,打破僵化的教育培训模式。民警培训学校要不断创新教育培训体制。整合校内资源,各部门密切配合,统一认识,统一行动,共同发展。要强化改革理念,大胆探索各种有效措施,坚决防止和克服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的陋习。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民警教育培训的全过程,理清发展思路,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夯实发展基础,增强发展后劲。要加强各地公安院校和民警培训机构的联系。经常组织教师到其他公安院校和民警培训学校参观、学习、交流,开扩眼界。借鉴和吸收先进学校成功的经验,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创造性地发展民警教育培训,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和培训内容。应对公安形势发展的需要,培训内容要与时俱进,具有前瞻性,重点实现从知识型培训向能力型培训的转变。使参加培训的民警从政治思想到业务能力都有新的提高。 其次,要把提高民警素质作为学校工作的第一要务。各级民警培训学校要始终把教学工作摆在学校工作的中心位置,一切为教学服务,在教学中不断提高民警素质。要落实学校领导和教学管理人员听课制度、教学质量考评制度,及时向教师反馈教学效果,调动和保护好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积极性。要加强教学工作的常规管理,采取有效措施,实行政策倾斜,科学地制定骨干教师的培养计划,确保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同时要建立一支素质高、能力强、懂业务的教学管理队伍。改善培训条件,加大教学硬件设施建设,实现较高水平的多媒体教学,构建公安教育信息平台。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和搞好民警教育培训工作。实现科教强警,全面提高公安队伍的整体素质,真正体现提高民警素质是学校工作的第一要务。 二、以人为本,坚持从优待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公安要发展,人才是关键。提高公安教育培训质量就要有优势学科和优秀的师资队伍。实现民警素质的提高和创新型公安人才的培养,师资队伍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育培训以人为本,就要建设学科带头人、重点骨干教师、优秀青年教师多层次的学术梯队。加强学科建设,加大对中青年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培养。教师要增强学习和进修的自觉性,不断地更新知识,使其具有较高的科学理论水平和熟练的专业知识,基本掌握公安、法律等方面的常识。努力实践人性化管理,坚持以人为本,就要从优待师,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公安院校和民警培训学校要营造一个宽松、愉快、充满学术空气的氛围。改善和优化办公条件和教学环境,加大对教师的智力投资和教学设施的建设,强化图书馆的作用。采用形式多样的方式培训教师,并为教师进修创造机会,使每位教师都成为教学骨干,成为高、精、尖人才。合理配置教师资源,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制定科学、公平、合理的奖励政策,充分调动和发挥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稳定教师队伍,激发教师的创造活力。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才具备培训具有较高素质公安人才的基本条件。 各级公安院校和民警培训学校要制定吸引人才的政策,留住知识,留住人才。加强教学研究和调查研究工作,开展多样性的学术活动,创建“学习型学校”。要加强学校与公安实际部门的联系,扩大双方之间的交流,防止教学与实际相脱节,形成有利于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有利于教师队伍健康成长的工作机制。专业教师可定期、不定期地到公安业务部门挂职锻炼,以增强实践动手能力,不断了解掌握公安工作的新动态,从而使专业教师成为既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又熟悉实际业务工作的真正的专业教师。同时学校也可以聘请实际部门的领导和公安业务过硬的民警到学校任教,担任兼职教师,以适应新形势下民警教育培训的需要。 三、公安教育培训工作要做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公安机关担负着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三大政治和社会责任。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维护战略机遇期社会稳定的需要,带来了提高公安民警素质和公安人才的需求。“科教强国”战略的实施,“科技强警”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科教强警”就是向科教要警力,向科教要战斗力。警力和战斗力的体现,主要是取决于广大公安民警的自身素质。全*二十次公安会议指出:构建公安特色教育训练体系进一步加大训练力度。要认真贯彻落实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训练条令》,全面实施民警上岗和首任必训、职务和警衔晋升必训、基层和一线民警每年的实战必训“三个必训”制度。落实“三个必训”制度就要建立和健全在职民警教育培训的长效机制,采取集中学习、集中指导、集中培训的形式,让每一位民警都周期性的参加教育培训。这种周期性的教育培训,决不是简单、重复的培训,而是不断提高、不断更新业务知识的培训,是与时俱进的培训。公安机关的各级领导要重视民警的在职培训,加大教育培训力度,确保全员培训,不要因为领导和业务骨干工作繁忙,而使他们失去“充电”、“加油”的机会。 民警培训学校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从公安实战需要出发,科学合理地安排和落实训练计划和训练内容。教育培训要做到理论联系实践,要有针对性、实效性。要围绕基本业务、基本法律、基本技能和基本体能进行训练。课程的设置既有基本知识学习、基本体能训练、基本技能战术训练,又有专业知识学习和业务技能训练等方面。力求做到符合当前公安工作的实际。以民警为中心,想民警之所想,急民警之所需。科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是实现教育培训目标的重要保证。教师要及时地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要把最新、最实用、具有前沿性的知识传授给学员,让他们的思想观念和视野有一个新的飞跃。学校要对培训对象、时间、内容、师资配备等方面做出安排,真正达到“干什么,学什么,练什么,会什么”。通过教育培训学习使广大民警的政治和业务素质有新的提高,实战能力增强。随着民警教育培训工作的深入发展,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使之适应新时期公安工作的需要。充分体现公安教育培训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年,全*各级公安机关将全面推进《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公安工作的决定》和“二十公”精神的贯彻落实,全面推进大练兵,全面落实“三个必训”制度。强化工作措施,使“训”与“用”挂钩。公安教育培训机构要具备民警体能训练场所和民警技能训练场所。要落实经费装备保障,建立健全大练兵保障机制,巩固大练兵成果。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的民警教育培训机制,达到建设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公安队伍的目的。通过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教育培训,培养一批高素质公安人才,为推动公安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大力提升公安机关的核心竞争力和队伍的整体素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重要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