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加强基层派出所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近年来**县局在队伍管理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大多数民警思想稳定,严于律己,积极工作,为**近几年来持续实现发案下降、破案上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不可否认的是,基层派出所部分民警的工作积极性不高,责任心不强,执行力不强的问题也普通存在,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我局的公安工作,也制约着我局队伍的健康发展。笔者结合自身经历试从派出所的角度来探讨基层队伍建设。
一、当前基层派出所队伍建设面临的现状
(一)超负荷的工作量与相对低下的收入、高标准的纪律与高风险的责任,形成了巨大的思想落差。虽然我们长期以来都一直教育民警要“只讲奉献,不求索取”,是在为“为人民安居乐业”而献身,但必须承认,警察首先是一个人,是一个融入社会的人,和从事其他职业的人并无任何不同。而所有的人在选择职业时,首先考虑的是想找一份收入高、风险低、前程好的职业,这种择业标准也是被社会所认可和接受的。就当前来讲,警察这个职业与其他公务员的职业相比较,面临的现状是工作量大,要求高,责任重,待遇差,晋升难,危险性高,但缺乏精神上、物质上的相应补偿,这就容易使相当部分民警对警察这个职业缺乏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造成队伍思想不稳,凝聚力下降,爱岗敬业精神淡化,工作积极性不高。一位民警这样说,在工作的时候感到身累,休息的时候感到心累。
(二)警力严重不足与工作超负荷运转,使队伍整体素质已经不适应现实斗争的需要。执法任务的日益繁重,执法要求的日益严格,使一线执法单位警力到了严重不足、捉襟见肘的地步,许多执法问题和队伍中存在的问题,究其根本原因就是地方财政困难、警力不足。地方经济基础差、经费保障困难、工作风险程度性高、工作量超负荷、工资福利待遇低,即使降低招警条件,人家也未必选择当警察。招警困难,一线民警为了完成任务只有昼夜加班,连续作战。而且长期的超负荷工作,连休息时间都难以保证,那么民警的再学习,在岗培训的机会和时间就更无法得以保证,执法能力、法律水平自然就难以提高,整体业务素质令人堪忧。民主法制的健全,群众觉悟的提高,新型犯罪的出现,均向人民警察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
(三)严格的考核要求和严厉的责任追究,使民警在心理上对执法工作产生一定恐惧感。公安执法工作一直是一个热点和焦点问题。对公安执法工作的要求日益严格、标准日益提高、程序日益规范,责任追究日益严厉是新形势的需要。但是,由于执法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重执法检查轻执法指导、重责任追究轻执法保障的明显偏差,从上到下相继出台执法责任制、执法过错追究制等摘帽子、挪位子、带铐子的刚性措施,使一线执法办案民警在无形中产生了危机四伏的错觉,认为执法如越雷区,随时都可能在无意中犯错误,而一旦犯错,往往又是处分,又是培训,又是离岗。而与此形成对比的是执法环境恶化和执法保障的弱化,使执法工作又面临着极为严峻的形势。过多过高的服务承诺,让群众认为警察就是万能的,只要服务,不要道德,由此导致在执法工作中缩手缩脚,消极厌战,并发出“自身难保,何以保一方平安”的叹息和“能少干的尽量少干,能不干的尽量不干,必须要干的应付着干”的思想倾向。
(四)持续的严打高压态势与案件不断上升的严峻形势,使民警对搞好社会治安产生信心危机。近些年来,公安机关开展了一个接一个的严打战斗争、专项行动,在一定时期内、一定程度上对稳定当地的社会治安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严打斗争结束后,刑事案件在小幅下降后又马上大幅度上升,群众又不满意、有意见、没有安全感了。在如此局面下,又不得不再次组织专项斗争,或者开展区域整治,继续保持对社会治安的严打高压态势。另一方面,公安机关在不断加强打击力度的同时,对于社会治安防控也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但民警用健康和生命为代价取得的成绩,换来的却是行风评议倒数或综治考评“一票否决”的结果。于是民警在思想上普遍产生困惑,是没有抓住工作重点,还是工作方法不对?是潜心探索的长效机制不健全,还是社会治安根本没法搞好?于是对搞好社会治安产生了信心危机,工作或被动应付,或急功近利,搞短期的,立竿见影式的专项斗争有积极性,而对周期长、见效慢的基础工作劲头不足。
二、基层派出所队伍建设现状的原因分析
(一)执法素质不强,调控能力较弱。基层民警法律素质、心理素质不高,绝大多数基层民警不是法律专业毕业,平时因工作任务繁重又很少去自学法律,有些民警缺乏钻研精神,平时没有把实践与理论结合起来,没有边干边学,虽然有受一些培训,但流于形式,效果较差,法律水平很难提高,而新的法律、法规、规章层出不穷,新的法理也不断产生,新的执法形势对民警要求更严,基层民警在执法中面对复杂的执法环境、执法问题感到十分棘手,有的甚至感到无能为力,怕出差错犯错误,患得患失,工作任务难以按时按质完成。基层民警缺乏必备的心理学知识,面对过度的心理压力,没有一套自我调节的心理学方法,因而常常影响身体健康,紧张、失眠、生病、情绪低落、精力不充沛,从而导致工作效率低,工作任务完成不了。
(二)工作强度很高,身心非常疲惫。基层派出所工作,工作量大,辛苦复杂,许多民警超负荷工作,导致身心疲惫,不堪重负。有些派出所加班经常化,而且休息不固定、无保证,各类突击行动接连不断,有的派出所经常处于人员不整、超负荷工作状态,这也给民警的身体健康带来很大的威胁。不说警察职业是高风险职业,仅从其工作量来看,就足以让人望而却步。繁重的警务任务,超负荷的工作,使民警感到身心疲惫。少数基层民警反映:警察职业说起来是很光荣,但在极度的疲惫中已感觉不到光荣的存在。极度的疲惫,严重的体力透支,导致的结果是民警体力下降,进取精神差,消极应战,工作质量下降。显然,基层派出所工作普遍存在的量多面广、辛苦复杂,时间长、责任大、任务重、警力不足等问题,给民警造成一种沉重的身心负担,使部分民警产生厌战情绪。
(三)社会认同感小,个人价值缺失。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处于转型期的社会治安日趋复杂,这是人类社会正常的发展规律和现象,而一些群众却将这种治安状况归咎于政府和公安队伍,导致基层民警在社会上的认同感降低,民警工作然付出了很多,但得到的回报和社会认同却较少,不被社会所理解,于是部分民警感到个人价值没有得到肯定,对公安工作的自豪感和荣誉感有所降低。个人价值和荣誉感的缺失,也导致部分民警失去奋斗的精神支柱。
(四)激励机制滞后,工作动力不足。与繁重的警务任务相比,公安内部激励机制却显得缺乏特色,与工作量不相适应,难以发挥其应有的激励作用。由于激励机制和考核制度仍未完善,部分民警仍然存在“干多干少一个样”的消极怠工思想,工作主动性和创造性不足,仅仅停留在完成工作任务上面,而未能真正把身心投入工作,思考探索工作的新方式方法,切实做到爱岗敬业。而且在量化指标上,派出所民警反映比较强烈,认为年年增加工作量,工作越来越难开展;而且今年量化工作完成得好,明年在今年完成的基数上增加任务量;而今年工作完成不好的单位,明年也是在今年完成的基数上增加任务量,这就导致表现好的单位,工作任务越来越重;表现不好的单位,任务量却越来越少。而且公安机关内部目前仍缺少这种具有操作性的激励,升职加薪遥不可及,立功受奖的往往是侦查部门的民警,长年默默无闻的基层派出所民警,没有闪光的机会,导致他们积极性不高,认为不被重视,自身价值不能得到认可。如此一来长期的工作绩效得不到认可,会在很大程度上消磨工作热情。
三、加强基层派出所队伍建设的对策思考
要解决基层派出所队伍中存在的问题,要求我们必须以负责的精神、审视的眼光、理性的态度正视公安队伍中存在的思想困惑和巨大的工作压力,紧紧围绕“班子、素质、机制”这三个核心,才能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公安队伍。
(一)从抓好班子建设入手,充分发挥“领头雁”作用。抓好班子是带好队伍的前提。班子建设的标准如何,应当看其能否发挥好四个方面的作用。一是决策导向作用。班子要注重摆正职权内决策与贯彻执行上级部署之间的关系,注重处理好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的关系,注重上级精神与工作实际的紧密结合,充分发挥好决策的主体作用,用科学的决策引导民警扎实地开展工作,确保令行禁止、警令畅通。同时班子要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坚持民主与集中相结合,坚持执行与创造相结合。二是示范带动作用。班子的一举一动,民警都看在眼里,装在心里,对民警有感染作用。班子成员要敢于坚持“向我看、跟我学、对我监督”的准则,严于律已,求真务实,勤奋工作,在各个方面都为民警作出表率。三是开拓创新作用。每个班子带的队伍都不同,面临的工作环境也不一样。因此,要在坚持公安工作的根本原则、方针的基础上,深入调查研究,勇于开拓创新,做到面对困难能开拓、经受挫折不气馁、顺境面前能清醒、逆境当中不恢心。四是团结凝聚作用。人心齐,泰山移。基层领导只要讲民主,讲正气,事事公心,敢担责任,才会保持队伍内部团结,有利于把队伍的思想统一起来,始终保持队伍令出即行、令禁必止的作风,保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和气,保持队伍强烈的进取心和集体荣誉感,团结带领队伍努力实现各项工作目标。
(二)从加强教育培训入手,提高民警整体素质。一是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以理论上的清醒确保政治上的坚定,增强民警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使他们永葆人民警察的政治本色。二是要加强执法培训,提高民警的执法素质,教育民警牢固树立以民为本的观念,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的思想。三是要加强实战训练,解决基层民警“说不过、打不过,跑不过”的实际问题,做到学以致用,增强实战本领,提高保护能力。
(三)从抓监督管理入手,从严治警。一是要建立科学的实绩考核体系,健全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对工作成效进行分类量化,科学考核,奖优罚劣。二是健全内部监督机制,充分发挥纪检监察、督察部门的作用,变事后查处为主为事先防范为主,把预防民警违法违纪的关口前移。饮鸠止渴,必将受长久之痛。三是要建立客观公正的群众认证体系,扩大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既要随时接爱群众监督,又不能一味迎合,既不能一人生病、全警吃药,又不能在具体问题的处理上矫枉过正、因噎废食。
(四)从抓警务保障入手,落实从优待警措施。要坚持把解决基层民警思想问题、作风问题、工作问题与解决民警经济待遇和实际生活困难相结合,凝聚警心,调动广大民警干事创业的工作热情。同时,要拓宽基层民警实现自我价值的方式和途径,不仅要规定干部岗位交流的最低年限,而且要设一个最高年限,保证一线民警在工作满规定年限后,一定能获得一个“双向选择”的机会。此外,要让民警的个人价值得到实现,除了考虑前途和奖励之外,还有另一种方式也可以让民警感到实现了自我价值,那就是良好的工作氛围、周围的肯定,以及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对于很多人来说,人性化的管理方式、单位领导同事的关心都是留住人才,激发个人斗志的重要保障,就算工作再辛苦、待遇再一般,但也不会影响民警的个人积极性和人才流失,因为他们觉得单位能为他们的利益着想,值得去为之去付出。
(五)从完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入手,合理使用人才。如今的民警,已经不能再象过去那样,一味地讲求“无私奉献”。他们从过去的追求理想到现在的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有付出就有回报的个人意识的转变。在这种情况下,完善我们的激励机制,营造公平择优的用人机制,对提高民警的工作积极性无疑是非常重要的。要注意发现、培养和使用人才,使民警学有所长,学有所用。不只在提拔干部上,要注意民意,进行民主推选,让大家有发言权,更要在干部提拔后的使用上,也要尽可能多地征求大多数民警的意见,看谁能适应某种工作或适合哪个岗位,让大家说了算。切实改变基础工作不受重视、基层民警难以获奖的情况,激发民警参与基础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让基层派出所民警感到“基层能学到东西” ,“基层能出官”,“基层有奔头”。这样,才能任人唯贤,量才使用,更能增加队伍的坚强活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