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位置:公安文秘网 >> 办公文秘 >> 理论调研 >> 浏览公安
  • 大力实施文明交通行动计划 全面促进道路交通文明和谐

    时间:2010年06月12日 来源:其他 点击:收藏此文 字体:

        民生问题安全第一,安全问题生命至上。交通活动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交通安全关系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切实加强道路交通管理、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既是公安交警部门的基本职责,也是基本的民生问题之一。为了有效解决因不文明交通行为而引发的交通事故多发和城市交通拥堵这两大困扰交警部门的难题,2010年1月中央文明办、公安部部署从2010年起至2012年,在全*范围内大力实施文明交通行动计划,力争通过三年的努力,使广大公民交通出行的法制意识、安全意识、文明意识明显增强,文明交通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为破解制约交通管理工作长远发展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奠定良好基础。

        一、当前不文明交通行为的主要表现

        不文明交通行为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是指不道德的交通行为,如抢黄灯、随意变更车道、均有通行权时的抢行、遇水时不减速水溅路人等;广义的包括交通违法行为,如闯红灯、超速、超员等。现在我们通常所说的不文明交通行为,是指广义的,既包括违法交通行为,也包括不道德的交通行为。从我们日常观察和查处交通违法、处理交通事故的情况看,当前我市不文明交通行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汽车出行中的不文明交通行为:一是在道路上乱停乱放;二是变道、转弯时不提前打转向灯;三是夜间会车不变换灯光;四是行经路口不按车道行驶;五是违反禁鸣规定随意鸣笛;六是出租车不靠边停车上下人;七是出租车随意调头、突然变更车道靠边停车;八是大货车运输散装货物时不加盖篷布,随意抛洒;九是故意遮挡或污损汽车号牌等。

        2、摩托车出行中的不文明交通行为:一是驾乘摩托车不戴安全头盔。这是我市各地长期以来存在的交通违法“顽疾”之一,屡禁不止,屡治不尽。二是装载货物超长、超宽。尤其是城区机动三轮车载货时严重超长、超宽,装载货物容易挂、擦其他车辆或行人。三是两轮摩托车超员载人、机动三轮车违反规定载人。四是在路口右转专用车道逆向行驶。多见于摩托车和电动自行车,驾车人为了避免路口等红灯时间,抄近道从机动车右转专用车道内左转。

        3、非机动车出行中的不文明交通行为:一是电动自行车走机动车道;二是非机动车横过道路不走过街安全设施或斑马线;三是板车装载超长、超宽大型货物等。

        4、行人出行中的不文明交通行为:一是行人不走人行道而走机动车道或非机动车道。二是行人随意横穿公路、随意过街。多数行人在城区过街时,不走斑马线、人行天桥等过街设施,而是怎么方便就怎么走;有的行人不受人行信号灯控制,随意通过路口;遇隔离设施时,随意跨越;通过公路时,不等待观察,随意横穿等。

        二、不文明交通行为的主要危害

        当前,人、车、路的矛盾日益加剧,道路交通安全畅通的问题愈加突出,已经成为困扰交警部门和制约交通管理工作发展的两大难题,而不文明交通行为的普遍大量存在,使这种矛盾和难题更加突出,不文明交通行为的危害也更加凸现。

        (一)不文明交通行为导致交通事故居高不下,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受到严重损害。人们常说,车祸猛于虎。当前,各地道路交通事故都呈频发态势,道路交通安全日益成为安全生产的一大重点和社会关注的一大焦点。有资料显示,我国每天都有数百人丧身于交通事故,可谓触目惊心。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源于驾驶人的种种不文明交通行为。据公安部交管局统计,在2009年全*发生的各类道路交通事故中,导致交通事故最多的前10种违法行为分别是机动车超速行驶、未按规定让行、逆向行驶、疲劳驾驶、违法会车、违法超车、违反交通信号、违法占道行驶、无证驾驶、酒后驾驶,其中超速行驶、未按规定让行、逆向行驶导致死亡人数分别占事故死亡总数的**%、**%和**%。据我市交警部门初步统计,在2009年**城区和孝南区发生的各类道路交通事故中,因酒后驾驶、超速行驶、疲劳驾驶、闯红灯、强行超车、超员超载等“六大危险驾驶行为”引发的交通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直接财产损失分别占事故总数的**%、**%、**%、**%;因机动车随意变更车道、占用应急车道、开车打手机、不系安全带、驾乘摩托车不戴头盔、行人过街跨越隔离设施等“六大交通陋习”引发的交通事故的指数分别占事故四项总数的**%、**%、**%、**%。去年**月**日**市发生的张明宝因醉酒驾驶导致的**人死亡、**人受伤、**辆机动车受损的特大交通事故,今年**月**日京珠高速公路发生的云梦籍江某因疲劳驾驶、超速行驶导致的**代**人遇难的特大交通事故,等等,无不令人扼腕叹惜,同时更加让人谴责那种漠视人的生命的危险驾驶行为。由此可见,不文明交通行为特别是危险驾驶行为,对造成交通事故、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严重危害。

        (二)不文明交通行为是造成城市交通拥堵、人们出行困难的重要原因。不文明交通行为尤其是一些突出的交通违法行为在影响交通安全的同时,也对交通秩序、通行效率造成直接影响,特别是在交通高峰时段、点段,这些行为成为造成交通拥堵的重要原因。值得关注的是,在诸如**这样一些过去交通压力并不太大、过去不曾拥堵的中等城市,现在也时常发生交通拥堵,尤其是在节假期间、高峰时段和几个主要路口,交通拥堵已经凸显。之所以如此,尽管也有车辆增加迅速、城区路网不尽合理等因素,但更多的是由于一些交通参与者的不文明交通行为扰乱了交通秩序、降低了通行效率,使得交通拥堵提前到来。

        (三)不文明交通行为增加了交通管理的难度,影响了法律的贯彻实施。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巨大,人口整体素质不是很高,文明交通意识普遍缺乏,人们固有的思维定式和行为陋习在短时期内还难以改变,因而不文明的交通行为在各地都普遍地、大量地存在。而这种普遍的、大量的不文明交通行为又给交通管理部门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因为不文明交通行为包括交通违法普遍和量大,而交警部门的警力又十分有限,客观上导致“管不过来”;加之有些交通违法行为取证难度大,行人、非机动车等违法行为处理难度大,社会公众又普遍存在着“法不责众”和“罚不责众”的心理,交警面临的执法环境总体上不优,因而导致管理工作的缺失和不到位;同时,也使得交通安全管理法律法规很难得到全面的贯彻实施,影响了法律的尊严和权威。

        (四)不文明交通行为影响了公民素质的提高、阻碍了文明社会的进程。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精神文明建设却相对滞后,部分公民素质还没有跟上时代发展进步的要求,在参与交通活动中只考虑自身通行的快速与便捷,普遍忽视了交通安全和其它交通参与者的交通权利。人们在呼吁社会交通文明的同时,往往自己在参与交通活动中自觉不自觉地扮演了不文明的角色。另一方面,城市交通快速发展,交通参与者日益增加,机动车迅猛增长,交通状况日趋复杂,各类交通矛盾更加突出,客观上导致道路突然变得拥挤、交通事故突然变得频发。而部分交通参与者交通法制意识、安全意识、文明意识和行为方式仍停留在“省事方便、我行我素”的初级阶段,面对标线纵横、交通标志和红绿灯林立的道路,无法做出正确的选择,仍旧坚持自己原有的通行习惯,表现出种种不够文明的行为方式。所有这些,都影响着全社会公民素质的提高,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文明社会建设的进程。

        三、遏制不文明交通行为的主要措施

        这次中央文明办和公安部部署的“文明交通行为计划”围绕“关爱生命、文明出行”这一主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四项活动内容”:一是倡导“六大文明交通行为”。即大力倡导机动车礼让斑马线、机动车按序排队通行、机动车有序停放、文明使用车灯、行人/非机动车各行其道、行人/非机动车过街遵守信号等文明交通行为。二是摒弃“六大交通陋习”,即本文前面所列的“六大交通陋习”。三是抵制“六大危险驾驶行为”,即本文前面所说的“六大危险驾驶行为”。四是完善“六类道路安全及管理设施”。即进一步完善城市过街安全设施、路口渠化设施、出行引导车指路设施、道路车速控制设施、农村公路基本安全设施、施工道路交通组织与安全防护设施。此次文明交通行动计划的实施,对于引导和帮助人们认识不文明交通行为的危害、自觉抵制危险驾驶行为、摒弃交通陋习、倡导文明交通行为,指导和督促政府及有关部门完善交通安全及管理设施、进一步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综合治理、全民参与”的交通管理工作格局,解决影响道路交通管理工作发展进步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

        破解道路交通管理工作中的矛盾和难题,不仅需要各级政府进一步重视交通管理工作、着力研究解决体制性机制性保障性难题,也需要交通管理部门进一步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与效能,还需要有关部门各司其职、综合施策,更需要全体交通参与者的广泛理解和大力支持,积极参与文明交通活动,努力遏制各种不文明交通行为,人人做到行车有序、行路有序、文明礼让,共同构建安全畅通、文明和谐的道路交通环境。

        (一)广泛开展文明交通行为教育,大力营造文明交通浓厚社会氛围。文明交通基于全社会道德修养的提升、礼仪习惯的养成,造成当前道路交通中许多问题的原因是交通文明的滞后。在造成交通问题的各因素中,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因此,必须围绕着人们文明素质的提高这一主线,大力开展文明交通教育活动,实施文明交通行为计划,不断提高广大交通参与者和全社会的交通安全意识、交通法制意识和交通文明意识,这才是破解交通管理工作面临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课题。一是要在全社会开展文明交通教育活动。将文明交通教育纳入公民道德教育范畴,将交通安全法制教育纳入公民普法教育内容,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安全文明交通知识教育培训,使广大公民增强“关爱生命、文明出行”意识,明确文明安全出行的基本要求,逐步养成遵章守纪的交通行为习惯。二是要加大对重点群体的教育力度。将文明交通常识教育纳入机动车驾驶员培训学校培训及记满12分驾驶人再培训的内容,并严把培训和考试质量关;要加强营运、货运和公务车辆、警车、军车驾驶人安全行为责任意识教育,落实交通违法、事故信息抄告和通报制度,还可与“优秀驾驶员”、“先进工作者”、“优秀公务员”、“优秀士兵”等评选挂钩,发挥这些车辆驾驶人在文明交通中的示范作用。三是要大力开展文明交通主题实践活动。以“关爱生命,文明出行”为主题,开展“礼让斑马线”、“遵守信号灯”等多种形式的主题实践活动,引导人们从规范自身交通行为做起,自觉遵章守纪,文明礼让。四是要经常开展交通违法劝导活动。动员驾驶人、学生、社区居民等组成文明交通志愿者队伍,开展经常性的交通违法劝导和文明交通行为引导活动。五是要广泛开展文明交通宣传活动。紧紧围绕增强广大交通参与者的交通安全、交通法制和交通文明意识这一主线,深入持久地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覆盖广泛的交通安全宣传活动,使“文明交通行为计划”家喻户晓,在全社会营造践行交通文明、告别交通陋习的浓厚氛围。

        (二)进一步完善交通安全和管理设施,为群众出行创造良好条件。要进一步排查治理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和管理设施隐患,完善交通安全及管理设施,为群众文明出行创造良好的道路通行条件。重点完善城市道路交通标志标线、行人过街通行设施、路口渠化设施、出行引导与指路设施以及残疾人驾车无障碍设施。进一步完善路口、学校、幼儿园、医院等门前路段警示、提示标志和减速设施的设置。优化区域路网交通组织,合理设置停车泊位,完善道路车速控制、防护设施、施工道路安全防护设施以及农村公路基本安全设施等。

        (三)大力开展交通秩序整治活动,不断提升交通管理与执法水平。公安交警部门要以预防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为目标,进一步加强对重点路段、重点时段的管控力度;以创造良好通行秩序为目标,开展经常性的严重交通违法集中整治行动。对公路交通秩序混乱、易阻塞路段,城市非机动车、摩托车交通违法及机动车乱停乱放等行为进行专项整治;重点加大对酒后驾驶等“六大危险驾驶行为”的整治力度,探索将酒后驾驶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不良记录纳入征信系统,建立机动车保险浮动费率机制。优化路口交通渠化、信号管控方式,合理分配通行仅,为行人、非机动车提供安全、便捷的出行条件。同时,要以实施“文明交通行为计划”为契机,进一步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推进智能交通管理,提高科技管理水平;进一步强化交通执法技能、公共关系建设培训,提高交通秩序管理、事故处理执法水平;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强化执法监督、管理与考评,不断提升交警队伍执法形象和执法公信力,以优异的业绩、良好的形象赢得公众的好评与赞赏,取得群众的支持与参与,既不断优化交通管理执法环境,又积极构建和谐警民关系。

        (四)完善文明创建考评体系,广泛开展交通文明创建活动。各地文明委(办)要把“文明交通行动计划”实施情况列入城市公共文明指数测评系统,纳入各级文明城市和文明单位创建内容考评;将“文明交通行为计划”落实情况纳入各基层单位、各种类型文明创建活动之中,作为各类文明创建项目的考评内容和指标之一。各地各单位在开展文明创建活动中,要将“文明交通行为计划”与文明创建活动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并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载体,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深入推进“文明交通行为计划”的实施,使这项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共同营造安全畅通、文明和谐的道路交通环境。

     

  • 关 键 词:
  •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资料来自于作者发布、网友推荐和网络收集整理而来,本站文章仅供学习写作参考,请勿原版抄袭、发表!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您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更正。
  • 上一篇:浅议农村小客车交通安全综合治理之路
  • 下一篇:维护民警执法权益的几点思考
  • 相关文章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