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工作信息化建设定理五则
实践出真知,实践也是检验知识真与假的唯一标准。
经过多年实践,相信许多同志对信息化工作有所领悟,形成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些观点或一致,或分歧,或对立,这些都没关系,信息化本来就是个新生事物,如果几万监管民警的观点都一致了,反倒有些不正常。这几天有点空闲,试着作一小结,形成了几则“定理”,大家帮着看看,是不是那么回事。
【监管工作信息化第一定理】只要想干事,就会有问题。
----这则定理在经济学上还真是有据可查。经济学认为资源是稀缺的,因此就有了“资源稀缺原理”。其含义,大体就是“只要想干事,就会遇到资源不够的问题”。几乎每个监管部门开展信息化建设,都会遇到人、财、物、经验、体制、政策与制度等层面的障碍,几年前就是这样,今天仍然如是。
有人会说,这则定理告诉我们的可不是一个好消息。但若换个角度,说不定又是一件好事。古人就曾说过,人世间最美妙的时刻往往不是花好月圆之际,而是“花未全开月未圆”,因为存在诸多挑战,因为经历那么多的阻碍,当成功到来之时,我们才知其珍贵,才会感觉更爽。
这则定理告诉我们两点,一是不要等了,等也没用----即便等到2050年再动手,信息化工作的条件也不会完全成熟;二是有问题不怕,怕的是被问题吓住。宜兴市看守所的周所长说得好:“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问题多”。
【监管工作信息化第二定理】干事有风险,不干事风险更大。
----信息化工作是个危险活儿。胆小的大抵干不好这份工作,因为即便你完全按常理出牌、按规律办事,也保不齐会出“岔子”。但是,就像我们眼下正在开展的勤务模式改革一样,改革会遇到风险,不改革则只有死路一条。原因很简单,时势变了,我们的工作方式方法也得跟着变。我们家的小孩子都知道笑话那个刻舟求剑的人,我们不变,又与那位刻舟求剑之人何异?
这则定理告诉我们,要两害相权取其轻,大了胆子抓工作。
【监管工作信息化第三定理】工作顺利时要加一分小心,挫折时要多一分信心。
----我们的信息化建设工作还没有步入坦途,所以,如果你这个单位的信息化工作小有成果,千万不要太过得意,要小心查摆不足,继续努力前进,否则一准儿出事儿;如果你遇到了挫折,也请相信没什么大不了的,信息化工作和许多其他探索性工作一样,就是在“不断试错”中一步步前进的!将挫折当作一段插曲,放下包袱,轻装前进吧,成功正在前面不远处向你招手呢。
【监管工作信息化第四定理】成功的单位都是一样的,不成功的单位各有各的不幸。
----如果不信,你就看看先进单位的成功经验,大抵都是那么几条,什么领导重视、培训到位、机制和制度创新,等等。我们还没有太多的机会看到失败单位的教训总结,但是,就像不幸的家庭一样,他们各有各的不幸。
这倒好办了----想成功,就虚心向那些成功单位学习吧!学谁都成,只要学进去了,消化吸收成了自己的东西,下回总结成功经验的就是你了。
【监管工作信息化第五定理】所有的问题都不是问题。
----毛主席教导我们说:“一切帝国主义都是纸老虎。”毛主席没说过一切信息化的问题都是纸老虎,但是他老人家说过,战略上要藐视敌人,战术上要重视敌人。听毛主席的话,就会认同第五定理。以这样的心态来搞信息化建设,一准儿没错。
像这样的定理你也会总结出几条,它们虽然不是公理,但是,只要经过实践证明,在特定条件下成立,就可以像运用公理那样,用来分析和解决眼前的问题。
笔者曾向一些同志建言,信息化先进单位不要满足于出经验,而要着眼更高目标,多出一些理念。如果一时出不了理念,出一些定理也是好的。这对理清思路、更好实践不无裨益。这也许就是上述五则定理的价值所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