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手段在监管工作中的实际应用
长期以来,监所的管理工作一直沿用“一看、二守、三送走”的管理模式,只注重以人海战术对在押人员死看死守,缺少必要的科技支撑和先进的管理手段,这不仅造成警力资源的大量浪费,同时也很难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各项监管工作任务。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如何将科技手段应用到监所的管理工作中,已经成为监管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笔者在几年来的监管工作实践中,通过对计算机网络管理的研发,自行设计自行施工安装了**个计算机网络接口,开发出了集收押、查询统计、管理谈话为一体的计算机管理软件系统和生物识别指纹门禁系统及多点式部位显示报警系统,这些系统在实践中的应用,不仅实现了监所工作的无纸化办公及数据传输、远程监控等现代化管理模式,同时也较大地提高了监所的安全系数和办事效率。
一、建立收押、提讯电脑操作系统,实现监所对外服务现代化
以前看守所对犯罪嫌疑人的收押登记工作,仅凭办案单位提供的《拘留证》和《逮捕证》即可予以收押,并一直沿用传统的手写笔画方式,对大量的表卡簿册进行繁琐的手工操作,这不仅浪费人力物力,不利于检索查找,而且看守所仅凭《拘留证》和《逮捕证》无法全面掌握嫌疑人的具体情况,给羁押看守工作带来安全隐患。在近几年看守所的实际工作中,我们改变传统的只凭《拘留证》和《逮捕证》即可收押的方式,要求办案单位将犯罪嫌疑人的拘留报告也一并提供给看守所,以利于在收押的第一时间掌握在押人员的具体情况,为下一步的羁押看管工作做好充分准备。在收押过程中,看守所依据办案单位提供的资料,将犯罪嫌疑人的自然情况和简要案情等信息录入微机,并用数码相机和指纹(掌纹)采集器对嫌疑人进行照片录入及指纹(掌纹)采集,如有条件可将其DNA编码一并录入计算机网络系统。随后,通过计算机给办案单位出具带有喷码识别功能的已收押凭证或提审登记(即提票),完成收押工作。
以往看守所的提审工作,往往占用大量时间对记载嫌疑人情况的簿册进行查找,并经常出现“攒堆提人”现象,延长了办案单位的等待时间。使用新式提票后,看守所通过红外线扫描系统对具有电脑喷码功能的提票进行识别,迅速检索出拟提嫌疑人的姓名、性别、入所日期、所在监室、办案单位、犯罪性质以及办案单位是否换押等信息,并激活计算机和平推式打印机,对提审时间进行登记,同时驱动热敏打印机,将犯罪嫌疑人的所在位置(所在监室)打印在提票上,当提审人数达到事先设定人数后,计算机自动开始打印;在规定时间时内达不到事先设定人数,计算机也将自动开始打印,提示、督促看守所民警准确迅速的完成提解工作。同时,提审时间、数量、次数等工作量由计算机自动生成记录备查,这不仅可以为部门工作量考核工作提供原始依据,也为超期羁押催办工作提供了最直接、快捷的提示作用。此种模式还可根据工作需要将狱政接待大厅与监区、管教办公室等多个部位联网,实现远程操作控制。新的管理模式有效地规范了民警在提解时间上的随意性,避免了“提审攒堆、送回排队”等现象,从根本上解决了提票满天飞、卷内无真实提票、无真实提审时间等多年来遗留的提审老大难问题,为办案单位提供了快捷高效的现代化服务。
二、建立计算机全程录入谈话系统,实现监所管理教育现代化
对在押人员的谈话教育是监所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传统的谈话教育通常采用纸笔记录方式进行,易出现管教民警不谈、漏谈及自编谈话记录等问题,同时也不利于对管教民警的谈话教育工作进行量化考核。借助计算机建立的谈话教育系统在区域网络的支持下,完全实现了谈话教育的无纸化办公。管教民警在进行谈话时,必须利用在押人员的指纹方能在计算机上进行谈话记录,开启谈话教育系统。在押人员输入指纹后,其入所时登记的各项资料自动弹出,管教民警确认在押人员身份后,以微机打字的方式进行谈话教育。该系统可以设定共性谈话教育内容,但谈话主要部分要反映出对在押人员有针对性的教育内容和在押人员向管教民警说明的问题,记录后由犯罪嫌疑人对记录内容确认,无异议用其指纹将此次谈话内容封存,谈话时间由计算机系统自动生成。使用一般终端的管教民警,对以前的谈话内容只能阅读,而无法更改,因为谈话教育系统的录入功能只能由在押人员本人的指纹才能开启。使用高级终端的管理者可以通过输入专门设定的计算机密码,对管教民警的谈话教育工作进行查阅和考核。
此系统的使用,彻底地改变了以往管教民警谈话数量、质量不高和谈话时间过于随意的问题,防止了不谈、漏谈、长期没有谈话记录、编造谈话记录等情况,有效地解决了谈话记录保存不全、历史记录无法查找,领导检查考核困难等问题。此外,该系统还能根据设定的量化标准自动完成谈话教育的考核工作,以每个管教民警管理三十人为例,可将对每名在押人员的每月谈话设定为*分,*人总计*分,管教民警每进行一次谈话,计算机自动扣除相应分数,以此累计,月底计算机系统将按照规定的时间和次数,计算出管教民警该月应得分数,自动生成其当月考核结果,并在本网络系统或电视、电子屏幕上显示。这种谈话教育考核模式不仅更为客观和公正,而且也大大减轻了以往人工检查、查阅、考核等方面的工作量。
这种系统模式也将是未来公安工作讯(询)问笔录制作的发展方向,经过逐步完善后,还可形成集录象、录音、文字三位一体的综合卷宗,通过网络传输完成报批工作(除物证实物外),实现讯(询)问工作的办公自动化。这不仅可以缩短报送时间,减少案件传送的中间环节,有效防止丢失、删改、移送不及时等问题的发生,而且由于这种讯问模式真实记录了讯问场景,科学固定了证据,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刑讯逼供、引供诱供、推案翻案和供诉不稳等在执法活动中最常见问题,大大排除了批捕、逮捕、起诉、开庭审判等在诉讼环节经常遇到的难点问题和不必要的麻烦,对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和办案民警都起到双重保护作用。
三、建立多点式部位显示报警系统,实现监所应急处突现代化
传统的报警系统往往只有一处报警触点,监所一旦发生突发事件,民警只能通过唯一的报警触点鸣响警报,假如发生突发事件的地点距离报警触点较远,这必然在报警时间上大打折扣,容易贻误战机,同时,由于警报系统只能提示监所发生突发事件,而无法明确具体位置,必然带来应急处置上的盲目性,不能真正做到快速反应。针对这一情况,我们自行开发研制了多点式部位显示报警系统。此系统,根据监所的楼层、监道、监室的布局,科学划分若干个报警区域,每个区域均安装有报警触点,并与监所狱政大厅和办公楼以及驻所武警营房设置的电子报警显示板相连接。如果监所发生突发事件,民警可随时随地按动报警触点,鸣响警报,监所狱政大厅和办公楼及驻所武警营房内的电子报警显示板随即显示出报警的楼层、部位,有效地增强了处置突发事件的针对性和及时性,确保民警和驻所武警在第一时间内准确赶往报警地点,妥善处置突发事件。多点式部位显示报警系统不仅能解决传统报警系统存在的报警时间不及时、报警位置模糊等问题,而且还具有成本较低、易于安装和操作的特点,特别适用于中型以上监所。
四、建立程控生物识别门禁系统,实现监所安全控制现代化
经过对全*多个省、市监所的考察,我们发现多数监所都在使用智能IC卡或密码识别门禁系统,而这两种系统都存安全系数不高、技术相对滞后的弱点:智能IC卡容易丢失被他人盗用,密码识别密码容易被破译和他人看到所利用。*年*月,我们与科研部门联合研制开发出了指纹仪与电磁锁相连接的生物识别门禁系统,此系统利用事先输入的民警指纹来识别、开启监区门锁,其他无关人员一律无法开启门锁,而且不必配备专门警力把守,一切均由计算机自动控制。经双锁、双回路控制破坏性实验,该门禁控制力在*公斤以上,极大地提高了监所的安全系数。运行中,我们还针对新系统“一人开门多人跟进”的弱点进行了重点攻关,将门禁供电开关与录象监控系统相连接,在指纹识别开启的同时,自动激活录象监控系统,对程控门的开启和关闭全程摄录,门禁关闭后录象系统按设定时间,延时自动停止。记录真实、海量存储的特点,有效地控制并解决了门禁系统的一人开门多人跟进的弱点。
经过近五年的实际应用,此系统运行正常、状态良好、安全系数高,无错开与漏开现象,在UPS不间断电源的支持下实现了全天候的智能程序控制,不仅有效地解决了进出监区手续烦琐、出入记录不全、人工执勤容易漏岗等问题,而且避免了无关人员进入监区、留所劳动犯及在押人员溜出监区等情况的发生。
当前,此种技术已应用到民用防盗门系统,被称为第二代智能门禁系统(影象、指纹识别等),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将来还将出现以虹膜识别为代表第三代智能门禁系统,主要用于高、精、尖、保密、科研、军事等领域。
上述系统在监所管理工作中的广泛应用,不仅节约了大量的警力,而且较大地提高了监所的工作效率和安全系数,体现了科技强警在公安工作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将来监所的管理工作必将越来越多地应用科技手段,由单纯的人防向人防和技防相结合过渡,逐步实现现代化的管理模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