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公安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和农村警务建设工作的意见
实施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是公安“三基”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局按照上级公安机关的部署和要求,认真贯彻《公安部关于实施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的决定》精神,抢抓机遇,以服务实战为出发点,采取强有力措施,全面推进社区和农村警务建设,高起点、高标准建设了一批社区和农村警务室,规范了社区和驻村民警的职责任务,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一是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发展不平衡、警务室设置不够合理。有些警务室软、硬件和上墙牌匾制度等较全,但工作浮于表面,有些警务室警务公开栏和警务宣传栏内容空白或长时间不更新,有些警务室设置不够合理,未在治安相对较为复杂、交通沿线、新农村建设示范点等区域设置;二是社区和驻村民警对掌握社情民意、管理实有人口、实施治安管理、组织安全防范、服务辖区群众等工作职责和任务不明确,特别是服务群众方式方法简单,社区矫治和驻村帮扶工作更是空白;三是上门入户调查和留守儿童摸底建档及保护服务工作开展得不够扎实。有的警务室民警仅仅将派出所保存的居民户籍等档案调出,重新抄录,存在弄虚作假的现象,未能真正深入群众家中,认真核实调查。对留守儿童摸底调查工作不深入,建档不全,走访家庭或学校、安全教育、向家长去一封信等资料不全;四是警务室民警工作缺乏热情,角色定位不准。对社区情况了解不多、不熟,工作不积极、不主动,未能真正融入社区警务工作中,从而使警务室成为一种摆设、一种形式。民警不在岗在位情况严重。部分警务室民警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认识不足,不知道怎么下去,下去后干什么、怎么干。社区和驻村民警工作无头绪,未梳理规范民警每日、每周、每月、每季度必做的工作。为继续深入推进社区和农村警务建设,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进一步统一思想,加强领导,确保社区和农村警务建设工作稳步推进
党的十七大历史性地把“改革和加强城乡社区警务工作”写进了党代会的报告内容,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公安基层基础建设的高度重视。全局上下要进一步深刻领会实施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的重要意义和目标任务,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社区和新农村建设的高度,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毫不松懈地把此项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相关所队特别是派出所负责人要亲自抓,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做到领导带头,人人参与,上下同心,整体联动,确保社区和农村警务建设工作向纵深全面推进。同时要加大对典型模范的正面宣传力度,营造社区和农村警务建设工作的良好舆论氛围。
二、进一步规范警务室的硬件、软件建设
各派出所要继续按照县局《关于深入开展实施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的工作方案》(**发〔**〕**号)的要求推进警务室硬、软件建设。
要按照“从实际出发,讲求实效;满足民警正常工作需要;便利人民群众”的原则设置警务室。今年要在城区每个社区按要求设置警务室,在农村治安复杂中心村根据需要增设警务室。一是要对各派出所辖区人口数量、聚居密度和治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比较,在治安状况较为复杂的重点区域设立,打破村与村之间行政区划界限,分片划分警务区,做到警务范围与警情总量基本对称。要采取在边远区域多村联片、在交通沿线、新农村建设示范点选址设置的措施,将警务室建在辖区“咽喉”之地。二是社区警务室设置面积原则上不少于12平方米,农村警务室面积以满足民警正常工作和生活需要确定。统一警务室外观标识,警务室内应配置办公桌椅、便民椅、文件柜、电话等办公用具。三是对原已建好但设置不规范或已老化的警务室要及时进行修复和更换牌匾、标志等,做到统一规范。
要结合社区和驻村民警五项工作职责,梳理规范民警每日、每周、每月、每季度必做的工作。民警每日必做工作为:接待群众咨询和求助;走访4户居民;开展一次治安巡逻;与村居干部交流一次工作情况;联系一名治安信息员;记录一次工作台帐。每周必做工作为:进行一次治安情况分析研判和矛盾纠纷排查;检查一次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对涉危、涉爆单位进行一次安全检查;向派出所报告一次工作情况。每月必做工作为:排查一次不安定因素;进行一次警情通报;开展一次便民爱民活动;走访一次内部单位;对特种行业和公共娱乐服务场所例行一次安全检查。每季度必做工作为:考核一次重点人口和高危人群;征求一次警风警纪监督员意见;向群众述职报告一次工作情况;结合辖区治安状况开展一次“四防教育”。
三、进一步抓住重点难点问题,深入实施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
要牢牢抓住社区和农村警务建设的重点难点问题,因地制宜、因情施策,集中精力、集中资源、集中智慧,打一场规范建设的攻坚战。
一要进一步加强上门入户和留守儿童摸底调查,致力解决基础工作问题。开展上门入户和留守儿童调查是社区和农村警务中的一项最基本的工作,也是社区和驻村民警的重要职责之一,社区和驻村民警只有通过开展对辖区居民挨家逐户造访、上门入户调查及关爱留守儿童等系列工作,才能加强与群众的交流和沟通,才能与老百姓广交朋友,才能熟悉辖区基本情况,更好地开展工作。开展上门入户和留守儿童摸底调查是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中的基础,社区和驻村民警要进一步提高对这项工作的认识,抓紧时间,积极上门,主动服务,进一步建立完善各类信息资料,做到底数清、情况明,真正实现基础工作的新突破。
二要进一步规范警务运作,致力解决“机关化”问题。一些地方居(村)民对社区和农村警务建设的知晓率较低,有的居民反映很少见到警务室民警,究其原因,除了个别警务室建设流于形式外,更主要的是警务机制不合理,一些社区和驻村民警在警务室坐堂办公,没有深入群众开展工作。因此,要把规范勤务运作作为深化警务建设的重点,切实提高警务效能。确保社区和驻村民警每周在警务区工作不少于20小时,社区和驻村民警要有警务工作日志,详细记载警务室工作时间和内容。警务室的开门时间,接待群众的时间要相对固定、严格遵守。民警如一旦不在警务室,要及时在“民警公开栏”上注明去向和联系电话,让群众有事能马上联系上社区和驻村民警。
三要进一步规范社区和驻村民警管理,致力解决素质不适应问题。社区和驻村民警不但应当具备较强的单兵作战能力和群众工作能力,还应当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切实做到既当好战斗员,又当好指挥员。各派出所要高度重视社区和驻村民警队伍建设,要靠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增强民警的工作责任心;要靠针对性的教育培训工作,提高民警的综合素质;要靠科学合理的运行机制,保证民警的工作时间;要靠务实高效的勤务监督制度,增强民警的工作压力和动力。要全面开展社区和驻村民警专题培训活动,切实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和战斗力
四要进一步完善考核奖惩机制,致力解决工作积极性问题。要进一步完善考核奖惩机制,奖勤罚懒,奖优罚劣,表彰先进,鞭策后进,对组织领导不力、工作不积极主动的单位和个人,要采取组织措施,切实解决干好干坏一个样,工作不工作一个样的问题。要逐步建立社区和农村警务管理长效机制,确保工作的连续性,突出工作的实效性。
四、进一步健全警民互动机制,努力盘活可利用警务资源
社区和农村警务注重单兵作战,更要强调民警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充分利用其他警务资源,提高警务效能。要明确民警和村(居)组干部的职责任务,社区和驻村民警要积极会同村(居)委会组建治保会、治安巡逻队、义务消防队、调解委员会,组织发动群众开展自治联防和巡逻等工作。要转变观念,拓展思路,努力盘活可利用警务资源。充分发挥辖区老干部、老教师、老治保积极分子的作用,组织开展各项警务工作,调解各类民间矛盾和纠纷,化解不稳定因素,及时掌握社情民意。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