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当前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主要因素和建议
近年来,随着党和政府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全县农村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农村社会形势总体稳定。但是,伴随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经济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农村社会稳定也出现了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不安定因素明显增多。农业要发展、农村要繁荣、农民要富裕,必须要有一个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因此,如何提高新形势下对现代动态社会环境中农村地区社会治安的驾驭能力,有效预防、控制和打击犯罪,促进社会稳定,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保卫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是当前公安机关需要不断研究探索的重要课题,对此我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主要因素
(一)宗族势力的膨胀影响着农村社会稳定。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的社会状况、社会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部分群众缺乏正义感,思想中存在“事不关已、高高挂起”的思想,滋生了宗族势力的壮大。另外个别有政治头脑的人开始向基层政权渗透,腐蚀、拉拢、胁迫基层干部。个别基层干部一旦被他们俘获,他们会借助基层干部的权力,不断发展壮大。此种现象虽属个别,但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社会的长治久安和基层政权的稳定发展。
(二)基层组织形同虚设,作用发挥不明显。以农村治保会、调解委员会和联防队为主体的农村防控体系组织是现阶段农村治安防范的主要力量。相当一部分村干部工作积极性不高,出现了问题总是“躲、推、拖”,怕得罪人,往往是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不愿干吃力不讨好的事,致使部分基层治保组织不健全,对一些民事纠纷不能及时调解,对各类治安信息不能及时掌握,农村防范力量得不到发挥,农村治安隐患日益增多,没有充分发挥农村基层组织的作用。
(三)农民防范意识不强,法律意识淡薄。目前我县农村居民技防设施安装覆盖率较低,大部分群众没有真正意识到技防设施的重要性;农村自我防范意识不强,部分盗窃、诈骗案件都是由于群众自身防范意识不强所致;部分农民存在侥幸心理,认为不会发生问题。在这些心理的影响下,导致农村盗窃、诈骗案件多发。另外,很多农民的法律意识仍存在于过去形成的固有思维中,部分农民因为法律意识淡薄,在发生纠纷后不及时报案,而是采取打击报复的方式予以回击,导致矛盾不断恶化,增加了不稳定因素。
(四)农村青少年违法犯罪不断增加。当前,一些学习成绩差的青少年,过早辍学走上社会,成为家庭和社会都不易管理的“社会人”。他们往往不愿在农村从事体力劳动,加之就业方面存在的困难,终日无所事事,闲荡社会。特别是随着城乡差别的不断拉近,城市与农村群众联系的日益紧密,城市灯红酒绿的生活对农村闲散人员带来了无限诱惑。他们向往高档次的生活,但是又不肯付出辛苦的努力,容易发生违法犯罪。
二、维护当前农村社会治安稳定的建议
(一)进一步加大法制宣传力度,提高农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要本着“预防为主,教育先行”的指导思想,把法律法规和防范常识宣传摆在重要位置,充分利用广播、有线电视、宣传标语等形式,采取印发宣传资料、到乡村播放法制专题录像片等群众乐于接受的方式,广泛深入地开展法制和安全防范常识的宣传教育,增强群众的法制观念和安全防范意识,切实提高农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自觉遵纪守法和抵制犯罪,减少可防性案件的发生。结合警、校共建活动和法制副校长工作,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同时加强对农村治保组织的建设,多渠道、多形式地对农村闲散无业青少年的法制教育,使法制观念深入人心,有效预防和遏制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高发势头。
(二)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农村基层组织作用。首先,发挥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对有真才实学、经验丰富、政治可靠、想干事、敢干事、能干事、会干事的同志积极向乡镇党委政府汇报,给他们提供展现自我的舞台,提高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其次,要健全机制,增强基层干部服务社会稳定的责任感。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巡逻防控、治保例会等制度,落实责任,明确任务,增强工作责任感。再次,要充分发挥群众的力量,坚持走群众路线,使群众主动参与到维护社会稳定中来,提高群防群治能力。
(三)继续深入开展“大走访”活动,积极化解各类社会矛盾。坚持把“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公安工作的重要指导方针,以进一步深化“大走访”活动为载体,扎扎实实地抓好维护稳定各项措施的落实。要着力在排查化解矛盾纠纷上下功夫,进一步健全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组织广大民警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尽最大努力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当地、解决在萌芽状态。要着力在消除治安隐患上下功夫,深入排查整治治安混乱地区、突出治安问题和各类不安全隐患,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要着力在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执法上下功夫,统筹考虑执法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真正融法、理、情于一体,不断提高公安机关的公信力、亲和力,进一步营造警民和谐的良好氛围。
(四)进一步加强公安队伍建设,健全有效“打防”网络。农村的稳定是一个国家稳定的“晴雨表”,为此,我们要不惜花大力气,扎实有效地搞好农村治安稳定工作。要加强基层公安队伍的建设,在人员配备上予以倾斜,扩大基层队伍,不断加强基层民警的业务培训与岗位练兵,提高民警素质,着力建立一支业务精通、政治可靠、能征善战的基层公安队伍。要改善公安机关的办案条件,加大对办案经费的投入,提高整体作战水平,适应新时期的公安保卫工作。要构建严密的“打防”火力网,使违法犯罪分子无藏身之处。要广泛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建立健全乡、村、组三级联防制度,形成一张全党动员、全民参与的巨大防范“火力网”。要坚持“防”和“打”紧密结合,对那些横行乡里、欺行霸市、鱼肉百姓、扰乱社会之徒,掌握一个打击一个,摸准一伙端掉一伙,决不优柔寡断、心慈手软,为农村发展营造一个和谐稳定的治安环境。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