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搞好执勤中队在打造消防铁军过程中体能训练工作之我见
一、提高一个认识,摆正体能训练的重要地位
执勤中队在开展体能训练前,首先要解决认识上的偏见,有的人一提到体能训练就认为不适应现在的实际,总认为现在科技强警,依靠先进的消防装备就行了。其实消防部队担负着急、难、险、重的任务,一些大型的油库、石油液化气、商场、隧道、高层建筑等火灾的灭火救援战斗,还有针对可能发生的特种灾害及爆炸、生化等恐怖袭击、破坏事件的应急处置。通常少则几小时,多则几天,在高空、地下,浓烟、烈火和爆炸、毒气等危险复杂的场所作业,佩戴空气呼吸器,着防化服、隔热服、避火服等重型的装具或携带各种破拆、灭火器材,还要争时间抢速度,这都决定了消防指战员需要有超出平常人的强健体魄。作为一名消防指战员,体质的好差直接影响到战斗力的生成。医学研究表明:体质太弱,体重过重,影响人体的速度、耐力、灵敏反应度和警觉性等生理能力。现代灭火抢险救援的快节奏、高强度、严酷性,对消防指战员集体力、脑力和心力于一体的综合体能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消防执勤灭火和训练实践证明:在浓烟烈火、有毒气体、高寒缺氧等恶劣环境条件下作战和训练,机体抗缺氧能力、身体协调灵敏性、大脑抗疲劳程度等明显降低,从而制约战斗力水平的发挥。因此,消防指战员必须高度重视和加强体能训练,抓好体能训练,是应对日益复杂的灭火救援任务的需要。通过科学的、系统的、灵活的、有效的体能训练,是切实提高战斗员应变能力,保持良好的战斗准备状态,适应复杂多变的灭火任务和繁重的抢险救援任务的有效途径。
二、营造两个环境,创新体能训练的方式方法
体能训练是执勤中队的“老大难”,单调枯燥,重复无新意,易产生厌烦情绪。执勤中队在开展体能训练中,必须要想方设法调动官兵的积极性,提高训练兴趣质量,努力营造两个环境。
1、营造一个活泼的环境,使体能训练生动活泼起来。
首先,在继承传统体能训练项目如每日5公里,400米综合体能操,百米负重跑等)的同时,还要不断创新出新体能训练项目或是多开展官兵喜闻乐见的体育项目,充分调动官兵的训练积极性(如篮球赛、乒乓球赛、做游戏等),在体能训练中要实施竞争激励机制,可通过进行体能小比武的形式,大张旗鼓地排列出“龙虎榜”,对在体能训练中涌现出来的尖子要进行适当的表扬奖励,对因身体素质差而影响训练成绩的要给予关怀帮助,使其树立起敢练必胜的信心。同时,体能训练需要有良好的供氧和足够的能量,而氧的供应需要依靠良好的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所以心、肺功能不好,有毛病的同志在体能训练时就不能盲目开展,要循序渐进,制定合理的计划,逐渐适应。同样对身体存在不同疾病的人更不能一视同仁,必须有不同的训练方法和措施,也就是说在训练的时间、方式、方法上都要因人而异。
其次,体能训练的项目很多,只有合理的分配,科学的施训、施教才能真正提高训练效率。大而全、枯燥单调的体能训练可取性不大,各种项目可根据天气的变化、环境和人员的心理相互穿插进行训练。譬如开展绳索攀登与逃生、消防400米综合体能训练操等具有消防特色的训练项目,扛圆木、翻轮胎、抬假人、转移液化气瓶等在日常灭火救援中经常涉及的项目;又比如拓展训练空间,把营区操场训练和健身房训练延伸到中队以外的体育场、公路等地方,这样易于调节气氛,又能达到训练目的。当然,在穿插训练的同时,每周的训练量也应有层次上的变化,同时注意劳逸结合,让官兵在高强度的训练后能得到相应的调节。要紧密结合实际,根据中队官兵整体和单兵的实际,科学安排训练内容和时间,按计划、分步骤组织开展训练。关键要紧紧围绕执勤训练和灭火救援实战需要,大力提倡训练方法和组训模式的改革创新,在官兵中营造打造公安消防铁军、苦练基本功的良好氛围。
第三,在组织进行体能训练时,要把集体体育比赛同体能训练融为一体,做到中队组织训练中有体能活动项目,体能比赛中有体育比赛内容。以开展趣味性强的体育竞技活动,吸引人人参加,要以体育竞技活动激发战士的集体意识竞争意识,增强官兵在训练中勇夺第一的劲头,形成浓厚的“精武”氛围,通过建立一套科学评估、有效激励的工作机制,最大限度地激发内在动力,调动全体官兵的积极性,深入、扎实、持久的开展体能训练工作,切实提高官兵们的体能训练积极性和体能训练的热情。
2、营造自觉的环境,使训练成为官兵长期自觉的行动。
要切实转变思想意识,把深入贯彻落实部局打造公安消防铁军工作要求转化到不断提高官兵综合素质的意识形态上来。把体能训练转变成执勤中队官兵自觉的行动,这一点决定了体能训练目的走向是朝“练为看”和“完成任务”的狭隘方向走,还是朝“练为战”和“强身健体”的广阔方向走。执勤中队首先就要加强引导,瞄准火场实际,注重把握体能训练与灭火战斗的关联性,针对火场实际来开展消防员的体能训练。有针对性的模拟火场铺设水带、佩戴空气呼吸器、爬梯登高等实际情况,来开展一些负重性、耐力性、灵活性的体能训练,突出负重中长跑、负重跳绳、变速跑等项目,并把训练项目和灭火演练结合起来,以“战”促“练”,让官兵切身感受到体能训练的意义,切实增强训练的自觉性。其次就是要把体能训练同“强身健体”结合起来,中队在开展体能训练中,可外聘健身教练、体能教练,外出参观学习健身健美群体,在中队内组建“健身健美”小组,定期组织交流探讨,既积累训练经验,又增强训练自觉性。
三、把握三个关键,提高体能训练的质量效果
体能训练是提高战斗员应变能力,保持良好的体魄,是确保消防部队在灭火救援和抢险救灾中保持良好的战斗状态所进行的一项经常性的训练工作。为更科学地开展体能训练,执勤中队在开展训练中应注意把握好以下三个方面。
1、把握好体能训练时间上的科学性,在训练过程中应根据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规律进行,遵循人体运动学的生理特点。科学证明,在上午9:30—10:30,下午4:30—5:30的这一时间段上,人体的新陈代谢最为顺畅。所以,在这个时间段进行体能训练的效果最好,官兵的精神状态也最佳。
2、把握好体能训练方法上的灵活性。在体能训练中应根据人体正常的活动规律进行,遵循人体运动时的生理特点,坚持科学施教、施训的方法,开展好体能训练,避免盲目蛮干的做法。要从部队需要的量,现在所处的量,中队组织的量,三者相互联系方面考虑问题,因人施教,以求全面提高。中队在组织训练上严格遵守科学的训练规程,按照不同年龄段,不同兵龄人体的生理特点,而开展体能训练(可分为义务兵、初级士官、四级军士长以上三个层次,采取两头小,中间大的方法),特别是要着重抓好新下队新兵的体能训练。要按照不同的训练对象制定不同的训练计划。训练时如果不分对象,不管个人的身体素质基础如何,而是开展“一刀切,一锅煮”的训练方法,那么在体能训练上新兵就会感到难度大,吃不消,训练力不从心;老兵则觉得无所谓,练不练都一样,易造成“新兵吃不消,老兵吃不饱”的现象。因此,可以采取新老分训,编组分训的方法。新兵集中编为一组,先从适应性项目开始,循序渐进,逐步加大强度。老兵和身体素质好的编为一组,进行综合性训练。同时,新老组可以相互渗透。随着训练的逐步深入,体能素质好的可以进入老兵组。体能下降,基础训练不牢固的,要进入新兵组“补课”。这样,训练的针对性就强,目的性也很明确,从而避免训练工作中的低级循环状态。
3、训练时严格组织,严防各类训练事故的发生。教育参训人员增强“防伤”观念,并根据体能训练科目的具体内容,制定安全措施,确定专人负责安全保护。我们在训练时经常会看到有些同志面色苍白,那是血供不足的表现,有些同志口唇青紫,那肯定是氧供严重不足,所以体能训练前必须有充分的准备。首先,训练前要搞好场地设施和人员着装检查,进行充分的准备活动。春夏季训练掌握好准备活动的时间和强度,使受训者的神经肌肉得到兴奋,全身肌肉、韧带和关节活动充分。其次在组织训练过程中,要严格要求,加强作风纪律养成,保持正规的训练秩序,同时也要讲究方法,注意掌握好训练的节奏和速度,控制训练强度。在训练后要及时做好整理活动。
总之,突出基础,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是一个受很多因素制约和促进的系统工程。随着灭火救援任务的日益复杂,对消防官兵的体能也就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我们只有不断完善训练方法,改进训练机制,与时俱进、科学施训,才能煅造出一支“敢于亮剑、敢于攻坚、敢打必胜”基层消防铁军,从而适应复杂多变的火场实际,完成好各项灭火救援任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