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位置:公安文秘网 >> 办公文秘 >> 理论调研 >> 浏览公安
  • 以“创业服务年”为契机  践行执法为民的理念

    时间:2010年09月03日 来源:其他 点击:收藏此文 字体:

        目前,全省上下正在开展“创业服务年”活动,公安机关作为一个为人民服务的窗口单位,要如何做好各项公安工作,切实履行自已的职责,创建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加优越的服务,是摆在每一位公安民警面前的新课题。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执法为民理念与*总书记对公安机关提出的“人民公安为人民”的殷切嘱托是一脉相承的,是公安机关立警的根基、执法的准则、力量的源泉。要把执法为民理念植根于广大民警灵魂深处,贯穿于公安执法活动的每个环节,落实到公安队伍建设的各个方面,确保公安机关始终不渝地做践行执法为民理念的楷模。

        一、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根本宗旨,公安机关作为武装性质的国家刑事司法力量和行政执法力量,从建立之日起,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同时也是保护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作为全部公安执法活动的最终目的,这是公安工作的最高价值追求和根本目标导向。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是公安机关在新世纪新阶段担负的三大政治和社会责任,同时也是我们推进“平安”、“和谐”铜鼓建设的必然要求。公安机关要很好地担负起这一伟大历史使命,就必须在公安工作实践中充分相信群众,扩大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就必须充分依靠群众,广泛发动群众,群防群治,共筑维护社会稳定的铜墙铁壁;就必须急群众之所急,诚心诚意为群众办实事、好事,竭尽全力保证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牢记和忠实践行党的宗旨,是解决公安机关队伍中存在问题的迫切需要。当前公安队伍的主流是好的,但同时个别单位和民警也确实存在一些重打击、轻防范,重管理、轻服务,重实体、轻程序,甚至徇私枉法的突出问题。究其原因,就在于执法为民理念没有根植,模糊了“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这个“分水岭”问题。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公安机关势必会脱离群众,失去我们的立警之本和力量之源,最终就会丧失人民公安的人民性。因此,我们一定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从解决“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这个根本问题入手,引导广大民警牢固树立“人民公安为人民”的思想,始终走在自觉践行执法为民理念前面。

        二、创建和谐执法环境,服务经济发展大局

        富民必先安民。平安是小康之基、人民之盼、公安之责。公安机关始终走在自觉践行执法为民理念前面,就必须全力维护好战略机遇期社会和谐稳定,这是检验公安机关执法为民成效的重要标准。要始终把维护国家安全和政治稳定放在首位,以不发生敌对分子制造严重破坏事件、不发生恐怖性严重暴力案件、不发生**功等邪教活动、不发生严重群体性事件为硬性指标,做到预警在先、快速反应、有效防范,牢牢掌握斗争主动权。要建立严打经常性工作机制,始终保持对严重刑事犯罪和经济犯罪的严打高压态势,坚决整治群众反映强烈的社会治安问题,切实增强群众安全感。要按照“突出城区、以城带乡、以乡促城,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思路,重点构筑警区巡逻堵截体系、社会群防群治体系、技术防范体系、规范社区警务体系、专业阵地控制体系、动态分析预警体系等六大体系,最大限度挤压犯罪空隙、减少管理盲区、堵塞防范漏洞,努力实现对社会治安的全方位、全时空防控,最大限度地精确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警务信息化是提升公安工作水平的“第一战斗力”。要按照全警采录、高度共享、运行顺畅的要求,以周俊军工作法平台为载体,建立健全公安机关情报信息工作体系,充分发挥情报信息辅助决策、预测预警和精确打防的功能,努力实现公安工作由事后反应向事先预警转变,实现作战模式由粗放型向情报信息主导下的精确高效性转变,引领警务变革和创新。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把基层基础工作置于优先发展位置,从政策、机制和待遇、经费、装备等方面切实向基层倾斜,促进公安工作重心下移、保障下倾、警力下沉,不断改善基层条件,增强基层实力,激发基层活力,使之真正成为服务群众的第一平台、维护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三、以人为本,全面提升公安机关服务水平

        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公安工作具有鲜明的人民性。要做到始终走在自觉践行执法为民理念前面,必须时刻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和保障公民的权利,实现公安执法由严管、严控的传统模式向开放、优质、文明的现代模式的大转变。要着眼方便群众、服务群众,认真查找在公安行政审批制度、人口户籍管理、公共场所和特种行业管理、出入境管理、交通消防管理等各项公安行政管理工作中,执法为民的要求没有落到实处的问题,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摆脱那种无所不能、无所不至、无所不包、无所不管的,以行政干预为主导的管理模式,主动适应、科学把握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形势、新要求,坚决取消那些不便于群众生产生活的条条框框,坚决清理那些束缚群众创新创业手脚的政策措施,坚决调整那些损害群众利益、与民争利的做法和规定,把公安机关该管的事情真正管好,把不该管的事情下决心交给市场、企业和中介组织,真正形成服务规范、运转协调的公安行政管理工作机制。要坚持“经济发展到哪里,公安机关服务就延伸到哪里”的要求,抓好前瞻性调研,对事关经济发展的重大公安执法、开辟的服务领域和服务项目、出台的服务举措,要抓好前瞻性调研论证,决策前要实行社会公示和听证制度,增强工作透明度,充分考虑群众的承受度和满意度,切实把执法服务的过程作为促进发展生产力、实现安民富民的过程。要把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私营个体经济作为平等主体纳入服务范围,一视同仁,不厚此薄彼。同时,强化效率意识,坚持效率与效益的统一,努力为创建和谐、平安的创业环境履行好我们的职责。强化五种意识,创新工作机制。首先要强化以人为本的意观念,解决以往少数民警公仆意识、服务意识淡薄的问题;其次是强化发展是第一要务的观念,解决少数民警大局意识、责任意识不强的问题;三是强化实事求是的观念,解决少数民警在执行政策法规时生搬硬套、缺乏灵活性的形式主义、教条主义问题。第四是要大力强化对外开放的观念,解决少数单位和民警思想不开放、视野不开阔,执法工作制度不规范、程序不公开、行为不严谨和审批环节多,服务质量差,办事效率低等突出问题。第五是要大力强化改革创新的观念,解决影响和制约公安工作服务发展的体制不顺、机制不畅的问题。

     

  • 关 键 词:
  •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资料来自于作者发布、网友推荐和网络收集整理而来,本站文章仅供学习写作参考,请勿原版抄袭、发表!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您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更正。
  • 上一篇:试论民生警务
  • 下一篇:举全社会之力推进和发展见义勇为事业
  • 相关文章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