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位置:公安文秘网 >> 办公文秘 >> 经验交流 >> 浏览公安
  • 区公安分局开展“大调解”工作纪实

    时间:2010年09月09日 来源:其他 点击:收藏此文 字体:

        调解为先,八旬老兵军礼谢民警

        “各位警官,感谢你们的辛苦调解,我只能用一个老兵的方式来表达谢意!”在**派出所,一位年逾八旬的复原老兵,颤颤巍巍地举起右手,向民警们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在经过长达两个月的调解之后,他终于满意地拿到了**给付的补偿款。

        原来,老人的女儿**因为让路与司机**引发激烈口角,继而发生抓扯,导致全身多处软组织受伤,在医院医治过程用去医疗费用****余元,后经法医鉴定**的伤情为轻微伤。事发后,当事双方都向派出所表达了强烈的调解意愿。

        “调解不是简单的‘和稀泥’,而是在尊重当事双方意愿的基础上依法调解。”**派出所所长李刚介绍道。针对这起因民间纠纷引发的情节轻微的治安案件,**派出所没有简单地一罚了之,而是坚持行政调解“一优先,两多两少”的原则,即坚持调解优先,对当事人多教育、多调解、少拘留、少罚款。社区民警胡建民数次深入双方家中“背靠背”进行调和,一方面安抚伤者情绪,了解合理诉求,另一方面对**进行批评教育,鼓励其主动求得对方谅解。当两家关系不再剑拔弩张的时候,胡建民将双方邀请到派出所,坐下来就赔偿费用问题进行“面对面”的磋商。经过民警一而再、再而三地“磨嘴皮”、“解疙瘩”,**最终答应除负担****元的医疗费用外,一次性补偿**后续治疗费、误工费等各种费用*****元,当事双方互相致歉,握手言和。

        “面对大量的矛盾纠纷,通过‘大调解’,可以使民间的一些硬性矛盾得到软处理,不但使双方当事人更容易接受,减少‘民转刑’、上访等情况发生,无形中也提升了公安机关执法公信力。”当问道是什么原因催生“大调解”机制有效突破行政调解“瓶颈”时,**区副区长、公安局长赵险峰深有感触地告诉笔者。

        衔接联动,十年干戈一朝化玉帛

        面对一些“老、大、难”纠纷,**区公安分局充分依靠衔接联动的“大调解”工作新机制,因事制宜地采取“邀请调解”、“联合调解”等方式,稳妥化解了大量疑难矛盾纠纷。

        ****年*月**日,正值栽秧插苗的大好时节,而**镇**山村村民**、**却在自家田边又一次大打出手。原来,两家人十年前因土地分界产生矛盾,每年此时都会发生吵闹、抓扯。虽然派出所民警多次调和,但是两家人的矛盾却逐年升级。

        为彻底化解两家的纷争,**派出所将公安行政调解与村委会“人民调解”实施“无缝对接”。村委会首先对双方土地的分界线进行详细勘查并最终进行明确,消除了引起双方争端的根源问题。为有效缓解双方对立情绪,民警和人民调解员一起多次深入双方家中交流谈心。“老周、老吕呀,大家都是乡里乡亲的,低头不见抬头见。都说远亲不如近邻,哪有解不开的‘疙瘩’嘛!”民警和人民调解员的一席话,拉近了与双方当事人的距离,双方终于在派出所的主持下坐下来进行和谈。

        为防止双方矛盾反复,派出所民警还定期对双方进行回访。“警官,你们放心嘛,我们两家现在是一心一意搞生产,再也不得扯皮了!”在今年*月**派出所民警又一次回访中,两家人异口同声地说道,两家人长达十余年的积怨终于成功化解。

        合理分流依法理赔满足工友诉求

        维护社会稳定,必须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区公安分局坚持主动排查各类矛盾纠纷,充分明晰“三大调解”的职能定位,将医患纠纷、劳资纠纷等合理分流至仲裁调解和司法调解,最大限度地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把纠纷处置在萌芽。

        ****年*月**日,**工业园区某还房工地上,机器轰鸣,车来车往,一片繁忙景象。一位六十多岁的老妇趁人不备,爬上了四十多米高的塔吊。**派出所民警接到报警后,立即赶到现场调查。原来,老妇的儿子**是该工地的工人,十多天前在工地干活时不慎受伤被送到医院医治。出院之后,**一家就赔偿金问题与用工方多次协商不成,**母亲气急之下想用这种极端的方式来为自己的孩子“讨个说法。”

        “老人家,请你先下来,你儿子的问题,我们派出所一定会积极协调,保证给你一个满意的答复!”在**派出所教导员*的多次劝说下,老人这才半信半疑地回到地面。

        由于当事双方相互存在极端抵触情绪,民警们坚持和颜悦色地释法析理,用忍让与微笑进行“软化”;为保障当事人双方权益,民警动员说服双方就伤情进行司法鉴定,及时“固定”理赔索赔证据;鉴定期间恰逢新春佳节,民警们不厌其烦地对施工方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一家终于拿到了施工方赔付的第一笔现金,以平和的心态度过新春佳节……

        经过长达两个多月的释理说法,民警们终于打开了当事人的“心结”和“法结”。目前,该起纠纷正式移交*市劳动仲裁委员会,进入仲裁调解程序。

        “对于工伤、劳资等纠纷,我们坚持主动排解、积极引导、合理分流到仲裁调解和司法调解,最大限度防止矛盾转型升级,竭尽全力为最终调处奠基铺路。”**派出所教导员*告诉笔者。

        在“大调解”工作中,**区公安分局牢固树立“能动公安、责任公安”的理念,不缺位、不越位、不错位,努力提高调解成功率,最大限度实现矛盾不上交。据统计,**区公安分局****年第一季度接到的****起报警,约有**%属于矛盾纠纷。经过调解,成功化解矛盾纠纷****起,调解成功率达到**%以上,使一批社会矛盾在派出所止步,实现“依法调解、案结事了”的目标,有力地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 关 键 词:
  •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资料来自于作者发布、网友推荐和网络收集整理而来,本站文章仅供学习写作参考,请勿原版抄袭、发表!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您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更正。
  • 上一篇: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处开展文明窗口建设
  • 下一篇: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处优质文明服务事迹
  • 相关文章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