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制度成为廉政建设的第一保障
中央颁布的《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突出地强调了制度在反腐倡廉中的关键性作用。从近些年来查处的一些案件来看,制度体系不健全、知晓率低、执行不到位,已成为诱发腐败的重要原因。作为监狱履职的党员民警尤其是担任一定领导职务的干部要从更高的层面,更新的角度学习制度、认识制度、理解制度,使制度文化成为我们监狱廉政文化的精髓,让制度真正成为监狱在反腐倡廉的第一保障。笔者对此略谈己见,仅供参考。
首先,要强化尊重制度的规则意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是任何人都较为明白的简单道理。实践证明,靠制度管人,靠制度管事,才能管得住,管得好,管得久。建立在制度上的规则意识,既是建设现代化文明监狱的基本内容,也是衡量监狱党员民警综合素质的重要尺度。世界上的发达国家都有一个突出的共同特点,那就是国民的规则意识、规范意识极强。在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包括监狱系统上上下下,方方面面、各行各业都制定出台了许多党风廉政建设的制度,我们应当看到这些制度既是对我们监狱党员民警行为的规范,也是对我们合法合规行为的保护。尤其是担任一定领导职务的党员民警,作为反腐倡廉制度的制定者、出台者,更应该对制度保持高度的尊重之心、敬畏之心、谨慎之心、维护之心,使自己心里始终有一条“高压线”,始终守住信念防线,守住道德防线,守住法纪防线。
其次,要形成学习制度的良好习惯。党纪条规是监狱党员民警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一名党员民警如果缺乏最起码的法纪意识,就不是一个合格的党员、合格的民警,更谈不上保持先进性,其所作所为也必然会偏离正确的政治方向。现实生活中,我们监狱的少数党员民警对党纪条规知识,知之甚少,对违法违纪后果认识不足,做起事来无所顾忌,为所欲为,最终受到党纪国法制裁。难道这样的深刻教训,不应该引起广大党员民警的警觉吗?因此,监狱的党员民警,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要重视学习领导知识,反腐倡廉的各项制度也就是领导干部应该具备也必须具备的知识。要把这些制度作为经常学习的内容,在学习中对照,在学习中理解、切实掌握各项党纪条规,不断提高政治理论素养,提高是非鉴别水平,使自己始终保护清醒的头脑,作出决策,处理事务,协调关系,从而在干净中干事,在干事中成事。
再次,要保持执行制度的高度自觉。再好的制度,如果得不到贯彻执行,就等于一纸空文。监狱的领导干部是党员民警关注的焦点,更应该严格要求,恪守规章,带头执行各项党纪条规和监狱的各项规章制度,为其他同志和普通群众做好表率。实践证明,制定制度的是领导干部,率先破坏制度的往往也是少数领导干部。而制度一旦为领导者所破坏,就必然导致上行下效,群体性效仿,从而影响一个单位的党风、政风、警风乃至影响整个社会风气,甚至导致社会的倒退衰败。在监狱履职的各级干部尤其是主要领导者应当喊响“遵守制度向我看齐”的口号,增强自控能力,做到令行禁止,决不谋求凌驾于制度上的特权,真正以一个人带动一班人,以一班人带动一群人,使维护制度尊严、模范遵守制度成为一项自觉行为。与此同时,要切实强化对反腐倡廉制度执行情况的督查,严格执行中央下发的“四大纪律八项要求”,建立健全监督网络,定期组织明察暗访,及时通报正反典型,推动制度强行入轨。党员民警尤其是担任领导职务的干部既要以身作则,又要抓好责任范围的党风廉政建设,使制度成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最有力武器。
最后,要落实完善制度的有效举措。随着监狱改革发展的深入推进,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现有的纪律制度不可避免地存在不完全、不到位的情况,有的甚至会出现制度上的真空地带,导致极少数人会钻空子,打擦边球,谋取个人的不正当利益,必须以与时俱进的态度完善制度。要立足时代要求,突出前瞻性,科学预见和总结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新特点,加大调查研究力度,不断完善相关制度,及时弥补管理漏洞,要立足克服盲点,突出全面性,尽可能使制度覆盖到各方面,要及时向上级部门反映带有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便于上级有针对性的完善制度体系,使制度便利、管用,有约束力,从源头上遏制和减少腐败,使党纪条规真正成为监狱广大党员民警立身处世的准则。
制度文化是廉政文化的精髓,制度建设是廉政文化的根本。作为监狱的党员民警,尤其是担任一定领导职务的干部,应提升理念,尊重制度;端正态度,学习制度;率先垂范,执行制度;多措并举,完善制度,成为党风廉政建设的积极示范者、实践者和探索者,为创造风清弊绝的和谐监狱作出不懈努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