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基层派出所执法中遇到的问题和难点
当前,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依法治国的法制观念不断深入人心,社会主义法制观念深入人心,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的各项措施也不断得到完善,使广大民警法制意识和执法水平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基层民警在具体执法活动中也遇到了一些实际问题和困难,影响了基层公安工作的正常开展。
一、当前基层执法工作中的问题和难点。一是调查取证难,影响了基层派出所办案效率。在行政执法中,只有对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人才能使用强制传唤,而对违反其他行政管理的行为人不能使用强制传唤,而对一般的证人更没有办法。一些案件只有当事人和证人而没有其他物证时,若行为人和证人不配合调查,则很难取得相关证据材料,使案件不能及时依法得到处理。因部分群众胆小怕事或报有“事不关己,明哲保身”的思想,不愿为公安机关作证。现在有些群众当有案件发生时只看热闹,而当民警进行调查取证时,很多群众作为现场目击证人却拒绝作证,造成民警办案取证难。影响了案件的办理。二是基层民警法制观念、业务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法律知识的缺乏使得执法工作难上水平。主要表现在:一是部分基层领导在日常执法工作中对法律法规的把握不够准确,在执法办案把关指导及处置案件现场等工作中经验上存在欠缺,未能起到一线指挥员和把关者应有的作用。二是很多基层民警未能很好地掌握法律法规和执法工作规范,特别是在一些传唤、搜查(检查)、强制措施运用上对有关法律法规把握不准,常常按照以往约定俗成的工作习惯随意处置,有的民警在办理案件、处置现场时责任心不强,固定证据意识差,不能及时、全面地收集证据,导致办案或处置不力,影响了案件的办理,有的甚至引起群众不满上访告状。
二、改进和加强基层公安机关执法工作的建议。解决好执法工作中的难点和问题,清除主客观因素对执法工作的影响,是保证基层公安机关严格公正执法的关键所在,必须引起各级公安机关的高度重视,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和加强执法工作: 一是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法律素质。要充分利用舆论宣传阵地,作好公安宣传工作,深入发动社会各界积极关注和配合公安执法工作,大力宣传公安民警的先进典型事迹,努力争取社会各界及广大人民群众对公安执法工作的支持,在全社会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执法环境,使每个公民都自觉成为知法、守法、护法的模范,从而为公安执法工作的健康发展创造条件。同时我们的民警也应加强自身改造,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群众路线,作好群众工作,坚持以执法为民为核心、以忠诚奉献为己任,以人民满意为标准,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关心人民群众的疾苦,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加强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争取人民群众的支持。二是完善工作机制,明确职责。针对基层办案中存在的职责不清、分工不明、推诿“扯皮”等问题,建议有关部门进一步制定规章制度,明确案件性质归属,明确分工,明确责任,防止“扯皮”现象的发生。特别是新的法律、法规出台后,更应及时学习掌握沟通情况,统一规范要求,使基层民警减少不必要的失误和重复工作,节省时间提高民警办案效率。
三是强化执法教育培训工作,提高执法素质。常言道:打铁需要自身硬。一个单位民警法制观念业务素质的强弱直接影响了该单位执法水平的高低,加强民警学习和培训是提高整体执法水平的有效途径。学习和培训一定要注重实际效果,要切实改变过去那种突击性、临时性、应付性和被动性培训,要杜绝培训工作中“少数人练、多数人看、片面抓典型”的问题,要把握工作实际需要,制定科学的、更加贴近实战需要的培训计划,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培训方法,本着“用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注重开展操作性强的执法培训教育。如选择典型案例进行剖析研究,进行全员讲解,以增强民警的实际操作能力,针对部分民警办案过程中“重实体,轻程序”和搜集证据上存在的问题,定期组织民警到法院旁听庭审,使民警熟悉法律程序,进一步提高收集有效证据的能力。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