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派出所开展执法规范化建设工作的途径
执法规范化建设是公安机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内容,是有效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是提高执法效率的重要途径,是密切警民关系、取得群众支持的必由之路。
一、端正执法思想
切实解决广大民警的执法认识问题,用正确的理念指导实践。严格按照上级公安机关的部署,通过广泛深入持久地学习教育,使广大民警从根本上解决“权从何来、为谁掌权、为谁执法、如何执法”等重大思想问题,从内心深处树立起依法办案、执法为民、公平正义的思想观念,更加坚定不移地坚持公安工作的社会主义方向,自觉地将执法为民思想贯穿于公安工作的全过程,落实到每一个执法环节,体现在每一起案件的办理中。执法过程中要坚持宽严相济。当宽则宽、该严则严、罚当其罪,做到以法为据、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对立,最大限度地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执法过程中要讲求执法策略。不能态度生硬、方法简单、方式粗暴,否则即使证据再确凿、适用法律再准确、法定程序再严格,也难以取得好的社会效果。要严防因执法问题影响稳定,公安机关执法活动很容易成为矛盾集中的爆发点、不满情绪的宣泄点、舆论炒作的聚焦点,在具体执法过程中一定要充分考虑到当时的环境、执法条件以及可能产生的社会效果等,融法、理、情于一体,坚决防止因执法活动不规范而引发、激化矛盾。
二、规范执法行为
上级公安机关针对基层执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制定的各个执法环节的工作流程和工作规范,基层派出所要严格抓好贯彻落实,从源头上解决执法不规范问题。努力把基层每一项执法活动和民警的每一项执法行为都纳入制度、规范的有效约束之中,杜绝执法随意性:一要认真学习贯彻已有的执法制度和规定。要把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进行认真梳理,组织基层民警认真学习,切实把这些制度、规定落实到每一项执法活动当中,确保案件质量经得起历史的检验;二要进一步加强公安机关执法制度建设。基层派出所要深入执法办案的第一线,积极开展调查研究,从分析个案入手,从每一个执法行为和执法动作着眼,针对执法活动中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进一步研究制定制度和规范,提出明确标准和具体要求。
三、严格落实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
要通过各类执法专项整治行动集中整治执法突出问题,大力整治执法突出问题。通过对各类执法问题进行梳理,对群众报警求助态度冷漠问题,与民争利、吃拿卡要、乱收费、乱罚款问题,刑讯逼供、滥用枪支警戒、滥用强制措施等问题进行集中整治,对发生严重执法问题的民警和责任领导要追究责任,严肃处理,坚决杜绝执法不规范、不公正等问题发生。
四、提升全警执法素质
要大力开展全警法律练兵活动,抓好日常化的法律知识培训、认真做好每月的法律考试,通过坚持不懈的学习培训,提高民警的法律素养,规范民警的执法行为,提高民警执法素质、执法能力,提高公安机关执法质量和执法水平的重要手段。要以“三项建设”中的执法规范化活动为重要载体,使全体执法民警都熟悉本职岗位常用法律、法规,做到熟练、正确运用,提高调查取证、法律文书制作等基本的执法办案能力。
五、完善执法监督机制
要强化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对执法重点岗位、执法重点环节的监督,不断加大执法监督检查和执法质量考评力度,形成严密的执法监督体系和严格的执法过错问责追究制度,构筑坚固、有力的执法监督防线。推行阳光执法,逐步落实执法公开制度,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促进执法工作的规范化。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