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市长公开电话工作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逐步健全,广大人民群众的参政议政意识进一步提高。在当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市长公开电话作为党和政府密切联系群众的一条重要渠道,在政府工作中的作用显得愈加重要,群众对市长公开电话的期望也越来越高。党的十六大提出了维护稳定的要求,作为政府一个职能部门的公安机关,担负着维护稳定的重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公安机关如何深入开展市长公开电话工作,将其作为维护社会稳定的有力举措,更好地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有力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下面,我就县区级公安机关如何做好市长公开电话工作,切实维护社会稳定谈一下我们的一些粗浅认识。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使市长公开电话工作成为公安机关维护稳定的重要举措。
市长公开电话自开通以来,已成为政府与市民交流的“绿色通道”,是缓解社会问题的“减压阀”。它在加强政府与群众的联系,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首先,在众多政府与市民联系沟通的渠道当中,市长公开电话已成为为市民解决急难问题的一种非常有效的形式,它架起了政府与市民联系的“绿色通道”。政府通过它可以随时倾听市民的呼声,直接面对群众,及时解决问题,市民通过它可以把急难之事向政府倾诉,为解决市民的急事、难事提供了一个快捷有效的方式。通过市长公开电话工作,我们既为了市民的办了事,也解决了提早发现市民中产生的矛盾隐患的问题,第一时间得到来自广大市民的各种信息,及早掌握群众安危冷暖,及时发现突出性问题和不安全的苗头,为及早解决问题,把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提供了有力的条件,为维护社会稳定提供了一个切实可行的措施。作为政府职能部门之一的公安机关,必须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市长公开电话工作作为我们维护稳定的一个有力举措,才能更好地发挥公安机关职能作用,维护社会稳定,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
其次,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提高认识、把市长公开电话工作作为公安机关的一项重要任务,做好维护稳定的工作。党的十六大提出了维护稳定的政治要求,并把“三个代表”这一重要思想进了党章。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公安机关要全面贯彻学习党的十六大精神,深刻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才能更好地发挥职能作用,更好服务于人民群众。作为公安机关,结合十六大的报告精神,就是要紧紧围绕“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用自己严格执法热情服务的具体行动来践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通过为人民服务来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来履行公安机关的职责。市长公开电话作为服务市民,沟通政府与群众的桥梁,是公安机关现阶段一项重要工作,我们必须站在为党负责、为政府分忧、为民解难的政治高度,正确认识到这项关系到政府声誉、百姓生活的民心工程,结合本职工作、把它做好,才能不愧对政府对公安机关的信任,不愧对百姓对公安机关的期望。才能更好地为民办事,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第三,通过提高认识,克服困难,多方施策,公安机关真正以市长公开电话这一有力举措维护社会稳定。从我局****年上半年市长公开电话工作情况来看,分局共受理市长公开电话***件,查结反馈率达到了***%。对于投诉,我们区分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方式加以处理,工作中,我们严格纪律依法行政,切实为市民解决问题。从投诉情况来看,噪音扰民的投诉比例较大,共有***件,占投诉的**.*%,从上面的数字可以看出,噪音扰民这种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投诉占投诉总量的绝大多数,投诉的都是一些商业网点音响扰民,经营网点工作噪音扰民,这些情况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市民反映强烈。如果不能及时处理解决这些群众反映的问题,会使群众与经营者之间产生矛盾,当居民的生活环境与经营者的经营利益产生矛盾不能得到缓解时,矛盾就会激化产生更加严重的后果,直接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影响到经济建设的顺利发展。在具体工作中,公安机关也遇到了很多困难,有的问题不属于公安部门管辖,有的涉及到环保、卫生、文化、工商、城管等多个部门,需要多部门配合工作,有的问题目前法律、法规及条例上找不到处罚依据,或难以确定范围,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例如在市民反映的噪音扰民问题上,公安机关没有相应的设备,很难掌握噪音达到的具体程度,而且,法律法规中缺少对这方面的标准规定,使公安机关执法上很难掌握。对此情况,我们公安机关没有就此放弃去推卸责任,而是想方设法从多方面做工作,采取简单有效的调解方式,劝解双方当事人,协调双方的利益,使问题都得到了很好的解决,既解决了群众反映的问题,又化解了矛盾,避免矛盾扩大,产生影响社会稳定的不良后果,群众对我们这些行之有效的作法都十分满意。通过实际工作,我们感觉到,要更好解决噪音扰民问题还需要政府出台具体的管理条例,以使公安机关执法活动更加有法可依,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
二、建立完善制度,切实抓好市长公开电话工作。
开展市长公开电话工作,只有设备、人员是绝对是够的,要建立起一套科学有效的工作制度,才能把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对此,公安机关结合公安工作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严密的市长公开电话工作制度,通过近六年的实际运行,取得了显著成效,证明我们的工作制度是切实可行的、行之有效的。
一是建立了分级负责制。分局成立了市长公开电话工作领导小组,由分局党组书记、局长亲自领导开展工作,指挥室职能部门的相关人员任组员。工作中实行了分级责任制。分局对市局负责,各科、所、队对分局负责。各单位对分局交办的涉及各部门的事项,主管领导要有明确的处理意见,要按规定的时限办理,及时反馈,不得推诿、扯皮或矛盾上交。涉及两个以上地区、部门的问题,由分局调度室确定一个部门查办,调度室具有调度、监督、督办、检查的职责。
二是设置专职、专人负责市长公开电话工作。分局各单位要由分管政治思想工作的教导员主管该项工作。工作中要设立簿册、做好登记,认真记载处理结果,每月一归档。
三是建立交办、反馈制度。对分局指挥调度室交办的市长公开电话事项,提高要求,在市政府规定的*天反馈制度的基础上,要求各单位要在*日内以书面形式反馈到分局指挥调度室,对疑难、复杂的问题可*日内反馈,如限定时间未办结的,必须在时限前报进展情况,办结后续报。
四是建立总结分析及通报制度。各科、所、队要对每月承办市长公开电话情况进行一次综合分析,并将综合情况分析上报分局指挥调度室。我们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给予及时纠正,对好的经验和做法予以充分肯定和宣传,并排出名次。
五是建立领导督办制度。凡群众重复投诉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的,涉及行风违纪的,重大复杂疑难事件,主管领导要亲自过问并督促工作人员及时办理解决。
六是建立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对因工作不负责任、遗忘、拖沓、误报、漏报的,躲避、弄虚作假的,以及对领导不重视出现工作失误或激化矛盾造成不良影响的,要追究有关领导和责任人的责任。
三、强化意识,开拓创新,不断推动市长公开电话工作的发展。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市长公开电话工作也面临着崭新的形势。对此,我们要以不变的服务宗旨去适应新的挑战,以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思想观念去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发挥公安机关职能优势,推动市长公开电话的不断发展,开创市长公开电话工作的新局面。
首先,要从自身做起,从本职工作抓起,切实强化三个意识,推动市长公开电话工作的发展。一是要强化敏感意识。市长公开电话是市政府面向社会,面向市民的一项公开行政行为,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和信誉。公安机关作为政府部门的一个职能部门,在市长公开电话工作中要坚持“市民第一”的原则,树立群众反映问题“件件无小事”的观念,强化敏感意识,站在讲政治的高度,将市长公开电话当作一项政治任务来完成。二是要强化服务意识。工作中要坚持“上为政府分担责任,下为百姓排忧解难”的原则,以群众满意为标准,将承办市长公开电话作为创文明服务达标示范窗口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加强对民警的宗旨教育,增强服务意识,做到依法行政,文明执法,热情服务,快速及时地为市民解决问题,让人民市民满意。三是要强化效率意识,工作中要坚持“快查、快办、快报”三快原则,明确责任落实制度,各承办单位领导、承办民警都要形成强烈的时间观念,增强效率意识,推动市长公开电话工作的顺利开展。
其次,要按照新形势下新的要求,以“敬业、高效、创新”的思想指导我们的工作,加强市长公开电话工作的实效性,重点要在创新上下功夫,在工作中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只限于解决具体问题,要积极而为,超前、主动地开展工作,打好主动仗。要超前做好各项基础性工作,把一些带有苗头性的、倾向性的问题解决在萌芽阶段。要集中力量解决重点、难点问题,要敢于碰硬,切实为民办事,为政府分忧。
第三点,要清楚地认识到,市长公开电话工作是政府行政为民的一个有力举措,它的设立目的是方便市民办事,建立起政府与市民沟通的桥梁,以不断改进政府的工作作风,加强廉政建设。其本质作用与最终目标是加强政府的行政职能,以市长公开电话工作的不断发展,推动政府各项工作的健康发展,提高政府的行政能力,找出工作中的疏漏,弥补工作中的不足之处,最终使人民群众更加信任政府,使政府在群众中的威望更高。市长公开电话工作是政府办事工作方式的一项改革,是带有试验性和示范性性质的,这种办法有效果,是值得肯定的,但我们决不能因此而忽略了政府各职能部门的相关职责,在正常的政府之外又长期设立一套工作规程,而正常的政府倒成了摆设,没有市长公开电话的监督就不能正常运转,就不能更好地为民服务。从理论上讲,群众有事还是首先应当找政府的正常职能部门,但从目前的实践上看,群众有事首先想到的不是正常的办事渠道,首先想到的不是正常程序,而是找临时性的部门,采取一些特殊手段,这既说明了我们市长公开电话等相关工作的实效性,也反映了正常渠道和正常手段的相对无效性和滞后性。为此,市长公开电话不但要为市民办好急难之事,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工作不断推进政府职能的加强,推动政府工作作风的转变,切实为民服务,为民解忧,为促进政府决策民主化科学化进程发挥参谋助手作用,为维护社会稳定做出应有的贡献,从而推动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