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虚拟社会建设管理创新初探
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已经为社会建设提供了一些科学理论依据。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日益增强,社会面貌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辉煌的业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可以说这些都是社会建设和历史发展的瑰宝,但现实社会的建设和管理,也不是尽全尽美,一些管理和制度仍需要不断健全和完善。在此从理论上探究虚拟社会建设管理创新,意在促进社会进步和长足发展。
一、虚拟社会建设管理创新应求效果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辉煌业绩足以说明我国的社会建设管理是先进的,而且在不断改进和创新。那么,虚拟社会建设管理创新应求得什么样效果才为最佳?必须面对现实,提出虚拟社会建设管理创新目标或应求效果,就现阶段而言,在总结现实社会建设管理基础上,再拟求达到"几无",乃为最佳效果。
1、无机构臃肿问题。机构臃肿会人浮于事、用人混乱、相互扯皮,同时国家负担过重。所以,管理创新就要达到机构设置科学规范,职责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间有机配合,人才结构达到优化组合,人尽其才,各尽所能,整体效应极强,工作高质高效。
2、无贪污腐败问题。贪污腐败会失去民心,亡党亡国。所以管理创新就要使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制约特权,克己奉公,两袖清风,执政为民,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用人唯贤,队伍纯洁,品德高尚,爱岗敬业,永做人民公仆。
3、无执法执纪不严问题。执法执纪不严会助长不正之风,影响社会风气,国家受损,人民受害。所以管理创新就要达到执法如山,执纪如镜,违法必惩,违纪必纠,公平公正,违法者不能逍遥法外,执法者更不能执法犯法。
4、无黑社会组织干扰问题。黑社会组织是社会毒瘤,影响社会治安,扰乱经济发展,侵害国家和人民利益。所以管理创新就要禁毒扫黄、打黑除恶,铲除市霸行棍、高草刺头,营造良好的治安环境,维护良好的经济秩序,让人们平等竞争、安居乐业。
做到这"几无",可以说我们虚拟社会建设管理创新,在总结现实社会建设管理基础上达到了我们应求的最佳效果。如果这种最佳效果体现在现实中,也可以说现实社会建设管理以及效果都达到了理想状态。那么怎样求得这种效果,还需我们针对现实研究探讨虚拟的理想的管理创新方法和措施,做到科学化、法律化、制度化。
二、现阶段社会建设管理疏漏的具体表现和原因
虽然我国现阶段社会建设管理是先进的,但因为还存在一些疏漏,出现了一些弊病,直接影响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其弊病和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以下例几方面为主。
1、机构臃肿问题目前普面存在。各地机构设置繁多,有的责任界线不清,有的上边"虎头"、下边"蛇尾",有的有责无权,其原因是国家对机构设置没有完全统一起来,地方自设机构不科学;人员配备繁杂,冗员太多,公务员选聘和选拔十分混乱,有的是公务员,有的不是公务员,有的年青人初中毕业顶替公务员,素质能力相差悬殊,十人有四、五人是庸才无事,有甚者还重用提拔,给今后的经济发展留下了劣根,这样的实例很多,有的一个县区就不下四、五十人,素质很差,其原因是未经公务员考试招聘,"后门"安排,组织部门违法违规操作,有的领导买官鬻爵,导致恶性循环。
2、贪污腐败问题可能泛滥成灾。贪污成风,开假票据,巧立名目,公饱私囊。挪用公款,长期不还,用以个人经济活动。开发立项,套取银行巨额贷款,甚至"上炮"套取国家资金,一部分贪污挥霍,另一部分用在项目上,也是等待"上炮"确定投资去向再吃回扣。统一采购,采购办用公款为机关、学校采购,贪污者仅买煤一项吃回扣,一年就能发财。机关、学校建楼等项目,在发包、质检上收受贿赂,一夜就能富有。用公款讲排场,坐高档车,到高档酒店、娱乐场所吃喝享乐。公费旅游,阅国外风光,览国内名山大川,住高档宾馆,高消费。权钱交易,参与重大经济活动谋取暴利,处理国家及企业财产,高价不卖、低价卖从中受贿。青岛市原副市长张锐多次受贿折合人民币360万元、贪污公款58万元、挪用公款6000万元,获刑20年。洛阳市房管局原副局长贾建朝收受开发商贿赂18万元,被判刑10年。从03年至现在各级纪委审结违反党纪、政纪案件近百万件,涉案人员上至省部级干部,下至一般干部。种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一是国家财经管理不严,二是纪检监察不到位,三是攀比富贵心理不平衡。
3、执法执纪不严仍然时而可见。在*费收缴上偷*漏*,有的县、乡政府为完成指标夺奖用公款到异地引*(买*),意思是*者应交100万元,可交80万元,另外20万元用公款补。在判案上钱可买命 ,本应判死刑,花钱判无期;情可改案,既有人情关系,也有行贿成分,判案主次颠倒,轻者重、重者轻,或者从轻处罚。在交通和工商行政管理上还有乱收费现象,但在真正执法监督上并不严,出现假照、假牌、假证、假药及劣质产品等等。这些现象之所以屡屡出现,其主要原因,一是执法人员素质差,二是对执法监督不严,三是行贿受贿,四是执法人员待遇低、消费高。
4、潜在黑社会组织没有彻底铲除。在经济上他们欺行霸市,甚至实施垄断,干扰经济发展,损害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实现豁取暴利,特别是在重大开发项目上,他们采取黑社会暴力手段,恐吓威胁外商来本地开发,利用有关部门不能办各种手续等理由设卡,严重影响招商引资、搞活经济。在政界上,他们想方设法行贿,找保护伞、代理人,公安系统居多,实权部门也有,有的自己已打入高层,干扰社会秩序。已经打掉的哈尔滨市乔四为首的黑社会组织、沈阳市刘涌为首的黑社会组织都曾有高官做为"保护伞",*市司法局原局长*是典型的黑社会组织"保护伞",手下多名骨干在公安部门,现因包庇、纵容黑社会性组织罪和受贿罪全部落网。虽然我们打掉了一些黑社会组织,但这些事件性质、特点和社会现实中一些迹象表明,漏网的黑社会组织依然潜在。其产生的原因,一是社会治安治理不到位,二是领导干部存在腐化堕落分子,三是"官黑"联手违法经营。
这些现象和问题是现阶段突出的社会建设管理疏漏和出现的弊病,应该全面予以解决和铲除。
三、虚拟社会建设管理创新推行举措
虚拟社会建设管理创新推行举错必须要达到科学化、法律化、制度化,要有助于现实社会建设管理进行改进和完善,并能解决和铲除社会建设管理的疏漏和出现的弊病,这样,虚拟社会建设管理创新才能达到理想状态并求得最佳效果。
1、法定机构,科学确定职能,制定违反公务员法行为惩制条例,实施公务员分流轮回长效机制,彻底解决机构臃肿问题。
第一、国家制定《机构法》,用法律确定机构设置,完全将其统一起来,上下理顺清楚,任何地方不许随意设立任一机构,特殊情况需审批后再定。地方主要机构应该侧重政法部门、经济部门、科技部门、财*部门,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
第二、制定《机构职能法定范围》,科学确定机构职能,对当前已基本发挥不了职能作用的机构要立即转变职能,特别是乡镇,有的部门和干部已基本发挥不了作用,长年放假无事,必须通过转变机构职能发挥他们的作用。就乡镇现阶段而言,主要应具备维护稳定、发展经济、推广科技、增收财*四项职能,围绕这四项职能分化人员。
第三、制定《违反公务员法行为惩制条例》,彻底实施公务员法,清退未经公务员考试招聘的"后门"安排的"公务员",确保公务员的质量和纯洁,对违法者严格按照此条例进行惩制。
第四、制定《在职公务员分流轮回长效机制》,目前公务员人员较多,采取自愿方式,抽出一部分公务员脱岗必须为本地招商引资、抓经济项目促发展,定指标和奖罚措施,定期三年,轮回上下岗,可再续,开80%以下工资,余下部分工资奖励在职公务员,这不仅能提高公务员的实践能力,也相对提高了在职公务员的待遇。
2、健全和加强财经管理制度,严格规定审计方法,制定纪检监察跟踪制和奖惩条例,彻底铲除贪污腐败分子。
第一、国家财经必须健全和加强管理制度,特别是重大采购和上马项目以及扶持资金,必须严格规定《审计方法》,制定并实施《纪检监察全程跟踪制》,加大透明度,查清项目前后变化、投资细目。
第二、制定并采取《三方查处的纪检监察方法》,对重大举报案件,通过三方在规定时间内连续查真情实据,三方处理意见综合统一后,立即签字盖章封存,待上级抽查或倒查。不能不了了之,要认真执行有关规定,对贪污腐败者予以严惩。
第三、制定《纪检监察人员奖惩条例》,对反贪污反腐败有功者予以奖励,对不作为或营私舞弊者予以严惩或清除出纪检监察队伍。
第四、制定《反贪反腐长期宣传制度》,用案例大造警示教育氛围,警钟长鸣,让有贪欲者,望而却步,打消攀比之心和贪污腐败行为。
3、培训教育制度化,建立和完善严格执法规定,加强执法监督,彻底杜绝执法执纪不严现象。
第一、制定《培训教育制度》,定期对执法人员进行培训和警示教育,提高执法素质,强化执法纪律。
第二、建立和完善《公正廉洁严格执法规定》,绝不允许出现执法不严行为,杜绝行贿和执法犯法现象,违者必究。
第三、对执法人员监督的纪检监察人员更要严格执行《纪检监察人员奖惩条例》,奖惩严明。严禁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欺上瞒下的痼习。
4、改进机构,跨区用人打击整治,预防和深挖打击"保护伞",制止违法交易,彻底摧毁黑社会组织。
第一、缩减公安机构,将其改为"服务管理型",使公安部门腐化堕落分子不再具有黑社会组织"保护伞"的能力。
第二、增扩武警机构,实行人员大跨区安置,定期交流,将其改为"打击整治型",使实权部门腐化堕落分子失去"保护伞"的网络,使黑社会组织丧失寻找"保护伞"的机会。
第三、深挖打击黑社会保护伞、代理人,清除靠黑社会供养的腐化堕落分子。
第四、严格禁止领导干部在经济项目、法律法规上行使特权进行权钱违法交易。
综上所述表明,解决和铲除这四个方面的疏漏和弊病,其他问题就会迎刃而解,由此可以完全改进和创新社会建设管理。因此,虚拟社会建设管理创新,必须得在现实基础上从根基、源头、深层次探讨和研究。应求效果必须与现实社会相适应,并超过现实,否则失去现实意义。所要解决的弊病必须是现实社会所存在的时弊,否则难有针对性。所采取的举措,必须在现实社会建设管理基础上推行,否则难有可行性。务实、务虚是有机结合的,务实是前提、是基础,务虚具有科学性也可以运用到务实中去。这次务虚,可以说就是为了务实。
总之,探讨和研究虚拟社会建设管理创新所欲想达到的理想状态和最佳效果,供实践参考借鉴,如果能解决和铲除现实社会建设管理中的疏漏和出现的弊病,也就意味虚拟社会建设管理创新真正实现所求。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