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位置:公安文秘网 >> 办公文秘 >> 理论调研 >> 浏览公安
  • 论经典效应对公安工作的深刻启示

    时间:2010年10月10日 来源:其他 点击:收藏此文 字体:

        当前,各级公安机关正如火如荼地开展“三项建设”,这是公安部党委主动适应新形势、承担新任务、迎接新挑战作出的战略部署,着眼于驾驭“社会矛盾凸显、刑事案件高发、对敌斗争复杂”局面施行的战术动作。对各级公安机关而言,要找准破题的切入点、把准进位的增长点、抓住增效的关键点,结合队伍实际,突出自身特色,推动公安工作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笔者认为,社会各个领域推崇的经典理论对当下公安工作实现大发展、赢得新突破也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一、羊群效应:羊群是一种很散乱的组织,平时在一起盲目地左冲右撞。如果一只羊发现了一片肥沃的绿地,并在那里吃到了鲜草,后来的羊群就会一哄而上,争相啃食,根本看不到更好的青草。“羊群效应”表现了人类一种从众心理,反映的是一种跟风行为。前年股市是少有的“牛市”,很多人随行就市,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一落千丈,很多人至今还没有解套。“羊群效应”启示我们,无论是推进哪项建设,都必须着眼于本地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固然可贵,但绝不能照抄照搬,照葫芦画瓢,结果是水土不服,不会取得理想的效果。要吃到别人没有尝到的“青草”,必须要潜心研究,摸索行之有效的方法,这样才能开辟一片新天地。

        二、水桶定律:一只水桶能装多少水, 完全取决于它最短的那块木板。盛水的木桶是由许多块木板箍成的,盛水量也就是由这些木板共同决定的。若其中一块木板很短,则此木桶的盛水量就被短板所限制。这块短板就成了这个木桶盛水量的限制因素。要使此木桶盛水量增加,只有换掉短板或将短板加长才行。“水桶定律”启示我们,无论是“三项建设”,还是日常工作,都是一个统一而辩证的整体,各项工作都不可偏废。只有各项建设齐头并进,公安工作水平才能稳步提升。就像公安工作一样,业务工作与队伍建设是“一体两翼”,只有两翼齐飞,相得益彰,质量和效益才能稳步攀升。否则,顾此薄彼,必将是“按下葫芦浮起瓢”,始终抓不住稳健上升的平衡点。

        三、不值得定律:不值得做的事情,就不值得做好。从心理学角度上看,不值得定律反映了一种心浮气躁的心理,倘若一个人从事的是一份自认为不值得做的事情,则往往会保持冷嘲热讽,敷衍了事的态度。“不值得定律”启示我们,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无论是抓业务工作,还是抓队伍建设,都要保持一种始终如一的热情,决不能因为领导关注点转移而转位,工作重心偏移而偏离,都要一如既往地统筹推进。比如,队伍建设是永恒的主题,不能出了问题就重视,不出问题就忽视。在队伍建设上高枕无忧是十分危险的。长此以往,队伍或早或晚还会出问题。

        四、酒与污水定律:一匙酒倒进一桶污水,得到的是一桶污水;把一匙污水倒进一桶酒里,得到的还是一桶污水。中国有谚语“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一块臭肉坏了满锅汤”也指的是同样的道理。正直能干的人进入一个混乱的部门可能会被吞没,无德无才者则很快会将一个高效的部门变成一盘散沙。“酒与污水定律”启示我们,一个单位、一个部门、一个警种风气至关重要。有好的风气,则士气旺、干劲足、效率高。否则,必然是害人误事,不会取得好成绩。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树立好的风气,对逆流歪风必须旗帜鲜明地加以纠正,坚决清除队伍中的害群之马,以此整肃警风,严明警纪,保持公安队伍的纯洁性和战斗力。

        五、破窗理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栋建筑上的一块玻璃,又没有及时修复,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碎更多的玻璃。要想引导一个好的环境,除了要维护外,还必须及时修好“第一扇被打碎玻璃的窗户”。在公交站点,如果大家排队上车,在环境渲染下就不会有人插队加塞。与此相反,车辆尚未停稳,人们你推我拥,争先恐后,后面排队人恐怕也会失去耐心。“破窗理论”启示我们,一项好的制度、一套好的机制,只有大家都照着去做,规章制度、工作机制才能有生命力,才能产生预想的效果。否则,就是一张废纸、一句空话。所以,无论是业务工作,还是队伍建设,我们都要树立“零容忍”的理念,认准的事、可行的事,必须要坚定不移、雷打不动地抓下去,决不允许有任何懈怠心理,这样才能取得好效果。

        六、贝勃定律:当人经历强烈的刺激后,之后施予的刺激对他来说也就变得微不足道。一个新人刚开始工作,兢兢业业,慢慢熟悉环境后就松懈下来,周围人会觉得这个人前面的表现都是假的,对人品也提出质疑;另外一个新人,开始就懒散不守纪律,慢慢懂得了单位的规矩。仅仅能按时上班,但大家立刻都会夸奖他进步,觉得这个人比前者好很多。其实,前者已经做的工作总量不知道比后者多了多少。你辛辛苦苦地耕耘,却因为做错一件事而前功尽弃;而差者却可以因为做件普通的好事而受到称赞。“贝勃定律”启示我们,抓队伍建设,尤其在识人用人上,不仅要看工作表现,更要看工作实绩,历史地、辩证地看待干部,实事求是地评价干部工作绩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让老实人不吃亏、实干者得实惠。

        七、马太效应:好的愈好,坏的愈坏;多的愈多,少的愈少。任何一个个体、群体或地区,一旦某一方个面(如金钱、名誉、地位等)获得成功和进步,就会产生一种积累优势,就会有更多得机会取得更大的成功和进步。“马太效应”启示我们,无论是个体还是集体,都要善于扬长避短,激发内在潜能,发挥自身优势,打造工作亮点,让“长板”越来越长,优势越来越突出,形成“一览众山小”的态势。否则,特点不鲜明,优势不突出,创新发展的内在动力不足,就会影响和制约工作长足发展,也会错失很多争先进位的良机,一定程度上造成工作被动,也会挫伤广大民警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八、晕轮效应:你对人或事物留下的最初印象将会影响到你对此人或此事件其他方面的判断。一个人如果被标明是好的,他就会被一种积极肯定的光环笼罩,并被赋予一切都好的品质;如果一个人被标明是坏的,他就被一种消极否定的光环所笼罩,并被认为具有各种坏品质。从认知角度讲,晕轮效应是一种以偏概全的主观心理臆测。比方说:教师文质彬彬,商人唯利是图,等等。“晕轮效应”启示我们,无论评价事物或评判干部,决不能先入为主,凭经验做事、凭感觉看人,必须要探究真相,理性客观地盖棺定论,绝不能以偏概全,而要一分为二地看待事物,提高认知的公允度和精确率。

        九、鲶鱼效应:沙丁鱼生性懒惰,不爱运动,在装运过程中,常常不到港口就死去。当鲶鱼装入鱼槽后,由于环境陌生,就会四处游动。沙丁鱼发现这一异己分子后,也会紧张起来,加速游动,如此一来,沙丁鱼便能活着到达港口。一种动物如果没有了天敌,就会在安逸中逐渐退化;一个人、一个团队如果没有了危机感,就会安于现状,丧失进取的精神。“鲶鱼效应”启示我们,各级政工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在队伍建设上要注重先进典型的选树和培养,使优秀群体成为队伍中的“沙丁鱼”,充分发挥他们的激励效应,使广大民警时刻感到危机感,始终充满澎湃的进取动力,进而激发整个队伍的内在活力,催生出更加强大的战斗力,助推公安工作实现大发展、赢得新突破,更好地肩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       

     

  • 关 键 词:
  •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资料来自于作者发布、网友推荐和网络收集整理而来,本站文章仅供学习写作参考,请勿原版抄袭、发表!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您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更正。
  • 上一篇: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
  • 下一篇:浅谈警察职业风险保障
  • 相关文章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