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民警为本 强化队伍建设
队伍建设一直以来都是公安工作的生命线,也是公安工作的前进动力和力量源泉。长期以来,各级公安机关不断加大政治建警、从严治警和依法治警的力度,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想教育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民警的思想愈加活跃,传统的说教型、灌输式的教育方式已很难起到入脑入心、凝聚力量、激励斗志的效果。因此,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思想教育工作,探索建立潜移默化的民警思想教育机制迫在眉捷。潜移默化的民警教育机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以不断满足广大民警的内在需求、促进公安队伍的全面发展作为根本出发点,从构建健康向上的竞争激励、访谈沟通、文化教育、从优待警机制入手,大力营造团结和谐、昂扬向上的内部氛围,和支持、理解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的外部大环境,将公安队伍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更高的水平。
一、坚持公道用人、奖惩分明,着力构建积极健康的竞争激励机制
以民警为本,核心是“民警”,即关心民警,爱护民警,尊重民警,承认民警的价值,尊重民警的个人利益。落实到具体公安队伍建设中,一是建立公道正派的用人机制,完善“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环境。用人问题,往往是公安系统较为敏感的热点问题,在民警中会产生明显效应。用对一个人,等于树起了一面旗帜,对做好民警思想工作能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而在主观上用错一个人,不但给公安工作带来消极影响,还易造成一些干部和民警的思想情绪波动。因此,要不断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按照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的原则,选好人用好人,坚持正确用人导向,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不断优化队伍结构,逐步形成人尽其用、人尽其才的良好格局,为人才成长提供广阔的舞台。二是领导干部要带头,用实际行动去感染、带动广大民警。领导者的带头作用是不可小视的。革命年代领导同志常说:“强将手下无弱兵,有带头冲的官,就有不怕死的兵。”部队好的战斗作风,是靠好指挥员带出来的,是靠打仗拼出来的,一句“同志们,跟我冲”,并不是虚假的套话。真正的领导者不仅仅是发号施令,更重要的是用自己的行动告诉下属应该怎么做。在各级公安机关,领导干部的一言一行对于全体民警而言都具有看得见、摸得着的典型示范意义,良好的示范作用会起到“不用扬鞭自奋蹄”的带动效果。因此,领导干部一定要首先提高自身政治、业务素质和个人修养,敢于叫响“向我看齐”的口号,为全体民警作好表率。三是用足表彰奖励措施,激发民警的上进心和荣誉感。有效的政策、物质和精神激励是解除困惑、鼓舞士气、提高战斗力的重要手段。颁发奖章、荣誉证书是公安队伍的一项重要精神鼓励措施,虽然奖章并不能带来什么物质利益,但它却带有至高无上的荣誉感,这种荣誉感又将会转化成强烈的责任感,促使每一名民警用实际行动去维护警队的荣誉和尊严。因此,要多渠道、多形式,从各个环节设计激励模式,贴切、及时地予以表彰,让实干者排在前,奉献者不吃亏,对在各种比武竞赛、抢险救灾和公安保卫工作中做出优异成绩和突出贡献的民警要及时给予政治鼓励和物质奖励,使整个公安队伍行成积极进取、昂扬向上、干事创业、勇争一流的良好氛围。
二、健全制度,把握导向,着力构建畅通有效的访谈沟通机制
良好的沟通是有效的激励方法。充分有效的沟通,能及时疏导不满情绪,协调内部矛盾,促进相互的尊重、信任和理解,也会提高队伍的士气,点燃人的激情,有助于建立团结和谐,积极向上的工作环境。一是健全访谈制度。各级公安机关要进一步健全思想状况定期分析、问卷调研、谈心家访等沟通访谈制度,领导班子成员要定期深入基层和一线民警谈心交流,熟知民警的基本情况、思想底数、兴趣爱好、现实表现和家庭状况等,准确掌握民警现实思想状况的第一手资料,牢牢把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权,做到正视问题不回避,解决问题有思路,注重发现规律、总结经验,把民警的思想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二是注重沟通方式。沟通看起来很简单,但能否取得预期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沟通方式。沟通效果的关键不是沟通的内容,而是选择对方可以接受的方式来沟通。政工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与民警沟通必须怀有一颗尊重的心、服务的心、赏识的心,遵循“平等、真诚、理解、务实”的原则,“开诚布公”、“推心置腹”、“设身处地”,用平等打开交流,用真诚赢得信任,用理解找到突破,主动出击、解疑释惑、有效引导,不断激发民警与队伍同甘苦、共奋斗的团队精神。三是拓展沟通渠道。要积极开辟思想教育网上信箱、网上论坛和在线交流等适应形势发展的交流沟通渠道,广泛听取民警的意见和建议,集思广益,凝聚警心,共同推进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的发展。
三、灵活载体、丰富内涵,着力构建寓教于乐的文化育警机制
文化育警是新时期加强民警思想政治工作最有效的载体,是公安机关凝聚力、向心力、创造力的源泉,是各项公安工作发展的强大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要充分发挥先进文化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导向、育人、调节、激励等功能,经常组织开展丰富多彩、适合各种年龄段、有生命力的文化活动,变单向灌输为双向互动交流,变简单乏味为生动活泼,变少数人的工作为大多数人的行为,从而使民警在细雨润物中明白道理、获得感知,陶冶情操、激励斗志。一是用崇高的信念激励人。作为担负着三大政治和社会责任的公安机关和公安民警,政治信仰至关重要。各级公安机关必须始终把保持民警政治信仰的坚定性摆在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的首要位置,通过举办讲座、集体学习、个别谈心等方式,加强时事政治教育和国情教育,着力解决民警思想中存在的信仰缺失、人生观、价值观偏移的问题,在广大民警中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及“忠诚可靠、秉公执法、英勇善战、纪律严明、无私奉献”的新时期人民警察精神。二是用先进的文化培育人。以大政方针政策为导向,以业务技能为基础,以科学文化为辅助,以时事政治、热点新闻为拓展渠道,使文化教育内容丰富、专业性突出而又紧跟时代潮流。在形式上务求多种多样、喜闻乐见,既有集中教育、个人自学、会议座谈、板报墙报的传统方式,又有网络视频、专家讲堂、实地参观、开放警营等新鲜方式,确保民警学有所获、学有所成。三是用良好的环境熏陶人。要加大对办公环境的绿化、美化,进一步规范办公区物品放置,使民警有一个整齐划一、美观大方的办公环境。要突出文化氛围的渲染,制作以名言警句为内容的格言警示牌和展现民警良好精神风貌的照片、图片等,使民警在勤政、廉政、励志、生活等方面时刻起到激励作用。要进一步拓展网络环境的教育功能和影响力,充分利用公安信息网为民警搭建网上交流的平台,开通民警维权、健康生活、心理咨询等栏目为民警服务,设置警营文苑、电子杂志等频道充分展示民警的文学、摄影、书画等特长,陶冶民警情操,愉悦民警身心,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民警文化素养,丰厚文化内涵。要注重舆论氛围的营造和引导,在警营内部,大张旗鼓的支持有利于队伍团结的人和事,旗帜鲜明的反对各式各样的风凉话和消极、抵触情绪,积极营造团结干事、积极进取的内部舆论氛围。要着力打造良好地外部舆论环境,积极协调、引导媒体对公安工作和警察群体开展科学、客观的报道。一方面要避免在宣传报道中过分夸大警察的职责和能力,使警察“神化”。社会对民警的高要求给民警心理增加了巨大的压力,也给公安工作造成不必要的被动局面。另一方面要坚决纠正个别媒体“妖魔化”公安民警的倾向,尤其是当前某些地方,对一些警民矛盾舆论往往是一边倒,在别有用心的煽动和炒作下,通过平面媒体与互联网等媒介迅速蔓延,演变为社会关注的重点事件,极大的破坏了警察形象,给民警执勤执法带来被动和恶劣影响。因此,要加强与宣传部门、主流媒体的沟通联系,建立互动机制,改进和丰富宣传方式、途径,有效引导社会舆论,真正赢得人民群众的广泛理解和支持。四是用丰富的活动吸引人。当前民警队伍,尤其是青年民警文化水平高、多才多艺,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思想性、针对性、娱乐性强的文体活动,有助于引导他们培养健康的业余兴趣,缓解身心压力,增进相互间的了解和信任,激发民警的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要注重传统教育,充分发挥历史纪念馆、革命遗址等红色教育资源作用,及时开展重大节日和纪念日庆典活动。要不断丰富形式,开展经常性的文艺演出、体育比赛、拓展训练、知识竞赛、影视评论、书画摄影展、劳动换位体验等活动,达到教育、娱乐、提高的综合效果。五是用身边的典型带动人。要加大选树先进典型的力度,注重发挥“平民英雄”、“群众英雄”的典型示范作用,广泛开展“英雄就在我身边”征文、摄影等活动,充分发掘隐藏在普通民警内心深处的英勇潜质,培养在关键时刻能够站得出来,危急时刻能够冲得上去,敢打敢拼的优良素质。同时,通过岗位练兵和日常考核不断挖掘优秀典型和业务尖子,在全体民警中营造“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
四、关心体恤,真情暖警,着力构建凝心聚力的从优待警机制
从优待警工作是一项得警心、暖警心、稳警心的“民心工程”,各级公安机关要在政治上关心、人格上尊重、待遇上改善、工作上帮助、生活上体贴,分步骤、分层次全面推进从优待警政策的贯彻落实。一是要用足政策、争取政策,切实提高民警政治经济待遇,同时,科学调配警力,积极为民警搭建展示才能的舞台,使民警的才华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得到充分展现;二是坚决维护民警的执法权益,充分调动和保护民警工作积极性,消除民警执法过程中存在的怕群众上访、投诉,怕被上级批评、训斥等畏惧心理;三是确保民警正常休假,定期组织民警体检,给患病民警及困难民警适当给予救济补助,对民警子女入托、入学等问题给予多方帮助,解除后顾之忧;四是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依托民警心理健康服务中心,为民警提高自我调适能力、化解不良心理倾向,及时走出心理误区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对民警的心理“脱轨”现象,及时介入、矫正心理偏差,严防事故发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