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民警要掌握好 “见什么人说什么话”的本领
基层民警在工作中无时无刻不与群众打交道,群众工作也无处不在。群众工作能力是公安民警一项最基础、最核心的能力,也是广大公安民警必须具备的一项重要基本功。为了提高广大公安民警的群众工作能力,公安部提出了“三懂四会”的工作目标,即“懂群众心理、懂群众语言、懂沟通技巧”。实际工作中,民警要面对的群众各有不同,比如不同的年龄、地位、性格、脾气等等,广大群众的心理特点、脾气秉性、语言习惯也各不相同,这些因素都决定群众对语言信息的要求是不同的。所以,民警用通用的标准语与广大群众进行交流是行不通的,必须学会“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因人而异,只有这样才更容易与群众沟通。那么,基层民警该如何掌握“见什么人说什么话”本领呢?笔者认为主要应做好“五看”。
一是看群众的性格和性别特征。群众性格外向,透明度高,民警就可以随便一些,开开玩笑,群众会很自然地接受;如果群众性格内向、敏感,就可以讲一讲适合的笑话,让他们开朗一些,最重要的是表现真诚,可以挖掘对方比较在意、隐藏在内心深处的话题,让他们觉得你是在真正地关心他,这样就能很快搭建起沟通的桥梁。
二是看群众的身份特征。作为民警,如果你对普通的工人、农民摆出知识分子的架子,满口之乎者也,肯定让对方满头雾水,更别说会被接受了。要是遇见文化修养较高的人,也不能开口就一副江湖气,容易引起反感,更无法获得交往的信任和好感,因此看群众的身份特征是开始交流的第一步。
三是看群众的兴趣爱好。民警与群众沟通,如果不知该谈什么,可以从他们的兴趣爱好谈开来。比如和有小孩的女性说话,可以说说孩子教育和柴米油盐酱醋茶;和公司职员说话,可以说说经济环境等问题……说得不深入没关系,只要民警先开口了,话题就不难引出,群众也会不由自主的讲很多关于自己和工作上的事情。如果民警还善于引导,让群众把心事掏出来恐怕也不是难事。
四是看群众的年龄特征。不同年龄层次的人喜欢不同的话题,老年人喜欢别人说他年轻,而小孩就不喜欢大人总是说他太小;中年人喜欢别人说他事业有成,家庭美满,而年轻人就喜欢别人说他有闯劲、有活力。假如你要打听对方的年龄,对小孩可以直接问:“今年几岁了?”对老年人则要用“高寿”来问询显得亲切,对年龄相近或稍大的女性则可以试探说“你好像没我大?”或“您也就30出头吧?”等诸如此类的话,这样一来,大家都皆大欢喜。
五是看时间和场合。话该说多还是说少,也得有讲究。对方如果很忙,时间很紧张,跟他说话就要简明扼要;如果不知趣,别人已经在频频看表了,你还自顾自地海阔天空,就让人尴尬了;如果在一些发表看法和见解的场合,你却惜字如金,半天不说一句话,或者只是草草讲几句就了事,也难免让人觉得索然无趣。所以,根据不同场合来控制自己说话的长短也是十分重要的。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