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位置:公安文秘网 >> 办公文秘 >> 理论调研 >> 浏览公安
  • 关于从优待警工作的理性思辨

    时间:2010年10月27日 来源:其他 点击:收藏此文 字体:

        从优待警工作喊了10多年,应当说,各级党委、政府对公安民警的关心关怀倍加,对公安的资金投入倍增,对公安机构级格、领导和非领导职数的配置也呈几何式的提高和增长。然而,至今公安职级偏低、工作压力偏大等老问题依然存在,民警伤病特困、家属失业下岗等新问题又接踵而至。如何从这种壁垒和瓶颈中得以突围?笔者认为,思路决定出路,不妨换一种思路看待从优待警,换一种方式做好从优待警工作,也许“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定能出现质的突破和飞跃。

        一、辩证思维看从优待警

        从优待警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健全法规制度、规范人事管理、加强经费保障等诸多方面,做好从优待警工作,必须以辩证的思维看问题,用科学的方法解难题,才能有的放矢、切合实际地做好工作。

        (一)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任何事物都包含普遍性和特殊性两个方面,相辅相成,互相转化。从优待警工作也是如此,既要普惠制,让全体民警都能见到阳光,得到实惠,又要开小灶,使牺牲、伤病和困难民警得到优抚和帮扶,为优秀民警搭建成长进步的阶梯。

        (二)精神性和物质性的统一。物质决定精神,精神反作用于物质,两者也是对立统一的。人的幸福生活,除了物质生活和肉体等方面的追求外,还有精神生活上的追求和心理上的寄托。从优待警工作也不例外,既要想方设法提高民警工资福利待遇,配齐配足安全防护装备,又要从心理上给予民警激励鞭策,从文化上给予陶冶愉悦。

        (三)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统一。实践是理论的基础,对理论具有决定作用;理论对实践具有能动作用,科学的理论能指导实践取得成功,错误的理论会把实践引向失败。从优待警工作亦然,既要从机关叫响从优待警,又要在基层落实从优待警;既要注重理论层面的研究和探索,又要注意基层实用和普及。

        二、两种思路优劣的比较

        站在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全面辩证看待从优待警工作,笔者认为,其中有两种思路可循,其优劣比较如下:

        (一)保障式优警之路。一是建立优抚救助基金,用于英烈、牺牲、伤病和特困民警的优抚救助。如,中国公安民警英烈基金、**公安民警英烈救助基金、大连公安民警互助基金及大病、特困救助基金。二是建立人身伤害意外保险制度。针对公安民警高风险性的职业特点,每年拨出专款为全体民警投保,让民警在执法执勤中没有后顾之忧全身心投入。三是建立公安民警全员年体检制度,确保民警患病能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四是其它从优待警措施。落实民警全员年休假制度,提高民警加班超时工作补助,配齐单警安全防护装备,健全基层警队“五小工程”等。

        从优待警脚踏实地做了10多年,走的是一条保障式优警之路,各级党委、政府和公安机关的投入丰厚有加,广大民警享受的保障不可或缺,应当从机制上继续加以巩固和完善。然而,这种保障式优警之路,资金投入巨大,工作永无止境,实际效果也仅仅停留在个别“扶贫”,全员“致富”上,其实质离不开民警的基本保障。如,公安民警优抚基金,虽然是建立在每人都能享受的普惠制待遇基础之上,实际操作却只是给予个别牺牲、伤病和特困民警“开小灶”,对大多数没病没灾的民警来说,可能根本感受不到这种优抚的力度。又比如,国庆60周年安保工作,各级党委、政府相继投入巨额资金,几乎是为全省每名民警都发放了超时工作补助,然而,这种人人都有份的福利,客观上形成了干多干少都一样,未必能达到激励和鞭策作用。

        (二)发展式优警之路。一是建立心理健康和心理训练机制,为民警进行心理干预、心理减压和心理调适,确保民警身心健康。二是搭建民警成长进步培养平台。通过对民警的政治、业务和技能培训、对优秀民警的培养、选拔和表彰等方式,激励广大公安民警在公安岗位上成长进步、建功立业。三是创造民警家庭和谐幸福氛围。建立各级领导干部定期走访民警家庭,解决民警家属下岗等实际困难,解除民警的后顾之忧;开办警嫂学堂、民警子女夏令营等,调试民警夫妻关系,促进子女健康成长。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发展式优警之路是建立在保障式优警之路基础上,必须大力提倡和推崇的一条创新之路,这条优警之路关乎于公安事业发展,关乎于民警个人成长进步,关乎于民警家庭生活幸福,花钱虽然不多,激励效果却十分明显,对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大有裨益。

        三、几点创新性设想

        按照发展式优警之路,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创新性设想,供参考。

        (一)建立公安民警绝活能手奖励基金。比照公安民警优抚救助基金,省、市、县级公安机关分别建立公安民警绝活能手奖励基金,重奖各级公安机关涌现出的绝活警察、岗位能手,把民警的目光从“官本位”吸引到“技本位”上。如,省公安厅每年可从奖励基金中拿出200万元,通过评比、竞技等方式,表彰全省涌现出的10名绝活警察和10名岗位能手,每人分别发放10万元奖金,让能干活的人享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

        (二)制定基层民警心理训练标准。针对当前民警心理健康和心理训练理论强、师资少、不利于在基层警队普及的实际,笔者建议,尽快出台公安机关基层警队民警心理训练标准,使其纳入基层思想政治工作之中,在广大基层一线民警中开展简单易行、随机操作、自我实施的心理训练模式。如,积极心理暗示训练。每天早会列队高声朗诵“**公安精神”,每天对民警进行争先创优的积极暗示,并把不准说消极语言,不准发牢骚作为一条铁的纪律对民警加以约束,既树立了队伍的正气,又起到了积极的心理暗示作用。再比如,利用简单器材、简单场景,对基层民警随机开展拓展思维、耐挫折、放松减压和人际关系协调等训练内容,达到调适民警身心、提高工作战斗力的目的。

        (三)开设警嫂学堂和警察子女夏令营。建立专门机构,组织专门人员,聘请专门师资,编写专门教材,开设警嫂学堂,为全省广大警嫂进行夫妻关系、子女教育、家庭理财及择业就业等内容讲座,录制发放光盘至全省每一名公安民警家庭。通过开设QQ群讨论、进行名师辅导等,使之成为全*公安系统的一个品牌。同时,每年选送优秀民警子女参加夏令营,学习警察精神,培养坚强品质,使之成为国家合格小公民。

        (四)制定基层公安民警安全防护管理规范。比照各单位车辆安全管理制度,尽快出台公安机关基层公安民警安全防护管理规范,将警队民警安全防护纳入经常化、制度化管理轨道,尽可能减少和杜绝因工伤亡民警比率。如,每个警队必须有兼职安全防护管理员,对民警安全防护工作做到有计划、有专人、有督促、有检查、有报告、有总结等。

     

  • 关 键 词:
  •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资料来自于作者发布、网友推荐和网络收集整理而来,本站文章仅供学习写作参考,请勿原版抄袭、发表!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您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更正。
  • 上一篇:基层民警要掌握好 “见什么人说什么话”的本领
  • 下一篇:解析某市治安管理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对策措施
  • 相关文章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