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工作作风要树立“心存敬畏、懂得感恩”意识
在当前这个多种思潮涌动、多元价值观碰撞的时代,各种负面的社会因素不断波及和渗透到公安部门,给我们的工作开展和队伍建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我单位在组织开展专项教育活动中,紧扣主题结合实情,严格按照“规定动作坚决完成、作风纪律明显改善、队伍素质整体提高、教育成果持续深化”的总体要求,牢固树立“心存敬畏、懂得感恩”的纪律意识、奉献意识和争先意识,力争通过专题,推动公安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敬畏是信念,感恩是美德
敬仰畏惧就是敬畏。敬畏是一种信念。古人云:“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偶有逾矩,亦不出大格。”人一旦没有敬畏之心,往往就会肆无忌惮、为所欲为,甚至无法无天。
知恩图报就是感恩。感恩是一种美德。感恩是发自内心,对于万事、万物、众人的感激之情和感恩之举,它超过应尽的义务范围和程度。“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点滴之恩,当涌泉相报”等至今仍广为流传的充满报恩情怀的佳句,都是教导我们要懂得感恩。
心存敬畏,就不会涸泽而渔;懂得感恩,就会珍惜每粒收获。
二、敬畏是责任,感恩是回报
敬畏是自我负责的一种表现,更是一种责任。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责任贯穿于始终,不仅要对自己负责,而且要对家庭负责,对工作负责,对社会负责。
感恩是一种回报。当一个人拥有感恩之心的时候,就会因为别人的付出而感动,感动之余就会以实际行动来报答。
心存敬畏,是干成事、不出事的根本保证;懂得感恩,是想干事、能干事的持久动力。
三、敬畏是情怀,感恩是智慧
敬畏是一种情怀。有了这种情怀,生命之态就会宽松。敬畏党的组织,就会严守党的纪律,常常的自省自律,不走偏路,得到群众和下属的拥戴;敬畏长者,就会尊老爱老,就会从老人那里得到生活真经,增加孝的份量;敬畏朋友,就会多一份包容,倍加珍惜朋友间的友谊;敬畏事业,就会孜孜不倦,一丝不苟的工作,收获累累硕果。
感恩是一种智慧。懂得感恩的人,不仅是具有道德的人,而且是具有智慧的人。心存敬畏的人身心和谐,即使在内心出现情感和理性的矛盾冲突时,也总能找到最自然、最恰当的解决方式。当怀着感恩的心去努力工作,就会变压力为动力,获得无穷的力量源泉和精神支柱。
心存敬畏,有一些底线就不会去触碰;懂得感恩,恨的东西就少,就不会一味地怨天尤人。
四、敬畏是追求,感恩是境界
敬畏是一种追求。在道德品质方面,我们追求崇高的道德,光明正大的行为;在学问技术方面,我们追求精益求精,尽善尽美。心存敬畏,人会谦和,会理智,对待事物会客观思考。心存敬畏,我们的家庭、我们的社会、我们赖以生存的空间,就会更加和谐美好。
感恩是一种境界。拥有一颗感恩的心灵,我们生命的每段历程才会充满温馨。只要我们对生活充满感恩之心,充满希望与热情,我们就会以一种感恩的境界面对这个世界、对待生活、对待事业,我们的心也就永远不会变老,我们的精神世界将保持永远年轻。也许我们没有办法让所有的人都保持有一颗感恩的心,但我们要时时地告诉自己,在人生的旅途当中做人一定要懂得感恩。
心存敬畏,就会不断完善自我;懂得感恩,就会真心拥抱生活。
公安工作事关国计民生,举足轻重;公安事业赋予光荣使命,任重道远。前者,让我们看见高度、责任,心存敬畏;后者,让我们看见希望、重托,懂得感恩。作为一名警察,要敬畏肩负的维护社会平安和谐的职责和使命,感恩党和人民对我们的信任和重托,扎实践行胡总书记“努力建设一支‘忠诚可靠,服务人民,竭诚奉献’的消防队伍”的总要求,根植“讲奉献、守纪律、创一流”的作风意识,凝心聚力,乘势而为,奋勇争先,全面推进公安事业又好又快又稳发展,圆满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各项任务,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积极贡献力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