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位置:公安文秘网 >> 办公文秘 >> 理论调研 >> 浏览公安
  • 关于加强城市社区警务建设的意见

    时间:2011年01月14日 来源:其他 点击:收藏此文 字体:

        为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大力推进城市社区建设意见》精神,推动城市社区建设,切实强化城市社会治安防控工作,维护社区治安,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现就抓好城市社区警务建设,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城市(城镇)社区警务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社区警务是指警察与社区公众相结合,充分挖掘和利用社区资源,增强公安派出所控制社会治安的能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社区正常生活质量的各种社会治安隐患,预防和惩治违法犯罪,维护社会治安秩序,达到“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的目标,确保一方平安的警务战略。城市社区警务建设是公安机关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强公安基层基础工作,全面提高公安机关控制社会治安能力而推行的重大举措,是城市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社区建设和发展的重要保障。各级民政部门要把加强社区警务建设作为社区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同规划、同部署、同建设,要积极支持公安机关的工作,帮助解决社区警务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各基层街道办事处、镇政府要将社区警务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一把手负责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切实抓出成效,并帮助公安部门解决一些具体困难和问题。各级公安机关的一把手要亲自抓落实,切实落实领导责任制,把社区警务建设作为考核领导政绩的重要内容。要积极配合民政部门,努力健全和完善以社区为重点的防范管理体制,建立起行之有效的,与社区管理相匹配的新型社区警务机制。

        二、合理划分民警责任区

        合理划分民警工作责任区,是推行社区警务的重要环节和基础。各级民政部门在划分社区时,要充分考虑公安机关推行社区警务的需要,多征求公安机关的意见,尽量减少区划管理上的矛盾。各级公安机关要紧紧抓住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城市社区建设的有利时机,从工作的实际出发,主动商请民政部门科学合理规划好社区民警责任区。城市(镇)要以辖区实有人口**户或**人为标准划分责任区,每个责任区配备一名责任区民警,实行一区一警或一区多警,对于治安情况平稳、规模较小的社区,实行一区一警制,并实行若干个社区联勤的形式加强协作配合,施行警长负责制;对治安复杂,区域较大,人口超过**人以上的社区可实行“一区多警”制。

        社区民警要兼任社区居委会副主任或综治委副主任,与社区居委会或综治委一道共同维护好社区治安。

        三、建设好规范统一的社区警务室

        警务室是派出所设在社区的警务工作站,是有效开展社区警务工作的重要载体,也是社区警民联系点。警务室的设置要从有利于整体工作开展、方便群众办事为出发点合理布局,统一规范。警务室的面积不得少于**平方米,并与社区管(居)委会的办公室相邻。警务室必须做到“六统一”,即:警务室装修样式、标志统一;办公设施的配置统一;警务室的编号统一;警务内容、承诺项目统一;各项规章制度统一;各类警务所需登记簿册统一。

        民政部门和街道办事处、镇政府在规范社区建设时,要将社区警务室建设作为重要内容予以规范,并注重在社区划分、落实警务用房、社区民警进社区居委会领导班子、加强社区自治组织建设上下功夫,把社区警务工作同步纳入社区建设的总体范畴,建好社区警务室。

        四、明确和规范社区民警的工作职责

        社区民警是社区治安的主要责任人,根据《人民警察法》授予警察的职责和权限,履行职责范围内的工作。各级民政部门和街道办事处、镇政府要支持社区民警忠实履行职责,不得抽调民警从事非警务工作。社区民警的主要工作职责是:

        (一)收集信息。主要通过依靠基层政权组织,建立以治保会、治安积极分子、信息员为主的情报信息网络,收集掌握影响社会稳定和社会治安的情报信息。特别是要建立好三本台帐,即:社情台帐,主要是及时发现掌握社区不安定因素方面的情况;敌情台帐,主要是及时发现掌握敌对分子、邪教组织分子和非法宗教人员等危害国家安全的活动情况;治安问题台帐,主要是及时收集和掌握辖区治安动态,发现可能引发治安、刑事案件的隐患和苗头。

        (二)搞好实有人口管理。主要是:1、彻底澄清辖区实有人口底数,建立人口分类登记卡。在核查登记时,做到不漏记,不漏人,在确保实有人口的人、证、簿、表、门牌和微机信息卡统一的基础上,按人在户在、户在人不在、人在户不在、暂住人口四类,用内卡登记清楚,按楼栋门牌编号装订成册,并建立每月统计一次实有人口的工作制度。2、认真管好常住人口(即人在户在人口)。建立常住人口登记表和居民户口簿,搞好门牌、栋牌管理,做到一户一牌一簿,一人一表。做好人口信息采集、录入和维护工作,及时办理户口异动及人口信息项目变更。熟悉常住人口中重点年龄段人口(指16-45岁的男性及有违法犯罪经历的女性)的身份和现实表现;重点掌握违法青少年和要纳入公安机关视线的人员的基本情况、现实表现及动态。3、加强对人在户不在和户在人不在两类人口的管理。人在户不在的,应当与其户口所在地派出所取得联系,查证其基本情况和现实表现,督促其尽快将户口迁入居住地;户在人不在的,应调查其在本地落户的原因,并请其居住地或工作地的公安机关核实其基本情况。4、重点管好暂住人口。要按照公安部《暂住证申领办法》和《租赁房屋治安管理规定》加强暂住人口和出租房屋治安管理,做好登记、办证工作,签订《治安管理责任书》,落实治安管理责任。掌握辖区内购、租、借房居住的境外人员底数,配合出入境管理部门做好日常管理工作,熟悉常住境外人员的基本情况、现实表现及动态。5、落实重点人口管理的各项措施。要按照《重点人口管理规定》及时列管、控制、教育重点人口,发现和打击违法犯罪行为。重点人口管理以现住地派出所管理为主,户口所在地派出所应当将重点人口的基本情况、现实表现和动态等函告现住地派出所。企事业单位内部重点人口由现住地派出所管理。社区民警应当定期深入辖区开展调查,澄清重点人口底数,熟悉每个重点人口的身份情况、别名、绰号和体貌特征以及主要问题、经济状况、交往人员、活动场所等基本情况,掌握重点人口的现实表现,及时做好信息采集录入和维护工作,发现新的列管对象。对有犯罪嫌疑的人员,社区民警应当采取公开和秘密相结合的方法,落实管控措施,及时掌握动态。6、严格按照《关于监外罪犯管理的暂行规定》加强对被管制、剥夺政治权力、缓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罪犯(含保外就医)、劳教所外执行人员的监督考察工作,落实监改措施,对发现有违法犯罪行为的,及时打击、处理。对人户分离的监管对象,户籍所在地社区民警应主动与现住地派出所联系,向其提供情况,由现住地派出所负责管理。

        (三)做好安全防范工作。社区是落实安全防范工作的主要载体。派出所要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搞好安全防范工作,创建安全文明社区。

        (四)加强社区治安管理工作。加强社区场所、特业、危险物品的日常管理,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规范行业、场所和危爆物品管理,每个季度进行一次治安检查。加强出租(借)房屋的管理,与户主逐一签订出租房屋治安管理责任状。积极做好发生在社区内治安(行政)案件的查处工作;积极提供刑事案件破案线索;协助抓捕隐藏在社区内的犯罪嫌疑人。

        (五)立足本职,服务群众。立足社会维护好辖区治安,确保发案少、秩序好;切实解决“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四难”问题和“冷硬横推拖”作风;推行“首问负责制”;及时接警、处警;主动听取群众意见,尽力为群众排忧解难;在规定期限内办结好有关证照;对辖区内的孤寡老人、残疾人员、烈军属等有特殊困难的人,提供上门办证服务;实行警务公开,定期向群众报告工作,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五、共同构筑社区群防群治网络

        警力有限,民力无穷。社区单位丰富的人才、物质资源是开展公安工作的基础和依托,也是开展警务工作的广阔舞台,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一定要把社区警务工作融入到整个社区建设之中,动员社区各部门、各单位和每个居民共同参与社会治安管理和防范,充分挖掘和利用社区资源,努力形成综合治理的工作合力,构筑起严密的群防群治网络。主要是协助综治部门逐步建好四支队伍:第一支是社区治保队伍(包括信息员、治安耳目、联络员队伍)。社区内每个治保会人员不少于3人。各治保会要做到组织落实、人员落实、活动经费落实,工作职责和工作制度落实、业务培训和工作实绩的考核落实;第二支是治安巡逻队。主要由社区领取最低生活保障金的人员和治安积极分子参与,由社区居委会组织,社区民警负责业务指导,发挥其控制犯罪、发现犯罪的作用。治保会和群众治安巡逻队的建设,要本着“谁受益,谁出资”、“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原则,由受益单位和个人适当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群防群治经费保障机制;第三支是社区治安专职辅助安保队。由社区内场所、行业、内保单位、保卫干部和社区物业公司保安组成,有条件的地方要由街道或社区物业公司出资雇请保安队员,组建社区保安中队;第四支是看门守栋队伍。由居民民主选举出楼栋长、巷长、院长、片长,组织退休干部、工人或下岗职工,义务开展看门守栋,发动群众搞好自防自治,有条件的地方可适当给予报酬。同时,社区民警要积极开展防火、防盗、防事故等方面的安全防范宣传教育,增强群众的自我防范意识和能力,组织、指导群众性治安防范活动;积极协助司法部门搞好治安纠纷调解中心的建设,做好治安纠纷的调处工作,预防民转刑案件的发生。协助安帮办做好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

     

  • 关 键 词:
  •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资料来自于作者发布、网友推荐和网络收集整理而来,本站文章仅供学习写作参考,请勿原版抄袭、发表!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您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更正。
  • 上一篇:浅析社区消防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 下一篇:关于推进社区警务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 相关文章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