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解决走访入户“三难”问题
采取群众易于接受的方式方法,使群众在较短的时间内熟悉、接纳、理解、支持民警工作,成为一个“走百家门,得百家情”的责任区民警是民警在“大走访”活动中追求的重要目标。在“大走访”活动开展后,由于本人不善于做“走访”工作、抱有畏难情绪,存在入户难、沟通难、记忆难的问题。通过不断总结经验,本人逐渐克服“三难”问题,主动拉近群众距离,增进群众感情,下面对本人如果解决“三难”问题,总结三点经验:
一、入户难,主动贴近群众就不难。少数民警不善于交际,见了群众的门不敢进,进去不会交流,自然群众不会与你深切交流。我采用两种方法克服“入户难”问题:一是利用“链条式”工作方法,入户前可先通过其邻居、治安员了解走访对象的基本情况,特殊状况等,便于在入户后可以有的放矢的打开话匣子,化解“尴尬”的局面。在走访谈话中,再问其邻居的情况,依次类推,形成“链条”传动每个走访户,“入户难”也便不难了。二是“亲和式”工作方法,警民第一次接触,民警要主动打招呼、问好、礼貌地向群众介绍自己的身份、姓名、来访意图等,并且注意尊重民俗习惯,保持良好警容,树立和蔼的形象,用真诚的笑容,化解群众的疑虑。 二、沟通难、设身处地为群众就不难。群众有什么事,有什么困难都愿意给你讲,有什么话都愿意给你唠叨,有什么情况都愿意告诉你,这是每个民警想达到的走访效果。我采用三种走访工作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是为增加与群众的共同语言,融入群众谈农村话题。在走访中要主动了解辖区群众的生活状况,熟悉了解群众收入,家庭困难、孩子教育、养生保健,找到其最关心、最感兴趣的话题,这样既能与群众深入交流,让群众感到没有生疏感,留下民警很可亲的印象。触及敏感话题时,一定要站在“我是驻地政府、边防派出所的警官,我是辖区群众的民警”这个高度谈论自己的观点。二是“留条子”工作方法,民警在走访中,在与群众告别时主动自然地重复自己的姓名,并在纸条上留下自己的电话、单位报警电话、监督电话等,便与走访的长效性。三是为群众办实事方法。民警在走访时可以带上责任区群众的身份证、代办的户口本等,宣传群众想要了解的法律法规,告别时可为群众办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更有利于再次走访入户。三、走访过后记忆难,多样记录就不难。由于走访人数多,民警在走访过后,可能几天之后就印象模糊。针对这一问题,我采用三种方法克服“记忆难”的问题。一是图文并茂记忆法。民警在下管区时可带上照相机,走访入户离开时,对走访对象的房屋进行拍照。全天走访结束时,对走访巷道进行拍照,回所后看照片进行回忆,增强了记忆的效果。二是“记录特殊标志法”,对走访对象家中有退伍军人、农机车、养殖大户、特殊房屋标志等进行记录,再次走访时便于回忆。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