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位置:公安文秘网 >> 办公文秘 >> 理论调研 >> 浏览公安
  • 浅议基层民警如何做好群众工作

    时间:2011年05月13日 来源:其他 点击:收藏此文 字体:

        近年来,公安机关相继部署开展了“争优创先”“大走访”开门评警等一系列活动,不断地推动和促进新时期和谐警民关系建设。就基层民警而言,如何把新时期群众工作做细、做实、做活,构建和谐的警民关系,是当前面临的重大课题。

        首先,群众工作是一篇常做常新的“新”文章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种法律政策不断健全,人们的生活环境、思想意识发生了很大变化,人民群众和人民警察这两个群体对各自所处的角度和认识也就产生了新的想法。

        (一)人民群众寄予新期望。一是由原来单纯追求结果到过程、效果并重的新期望。现实中,群众不仅关注案件办理结果也重视案件办理过程,要求公安机关不仅做到惩治违法犯罪,更是通过打击违法犯罪实现社会平安,做到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相统一,保护人权和打击犯罪并重。二是由改变执法形象到提升执法水平的新期望。群众希望派出所在改变“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基础上,提供环境舒适、态度和蔼、服务周到的办事效果。不仅要做到出警迅速,还希望提高侦查破案能力;不仅要求矛盾纠纷得到平息,还希望能彻底消除隐患、不影响生活。三是由单纯强调职能诉求到提供优质服务的新期望。人民群众不仅对派出所维护社会治安能力提出新要求,同时希望进一步强化社会服务功能,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将管理寓于服务之中,变“为了治安管人民”为“管好治安为人民”。

        (二)基层民警产生新困惑。一是对群众工作存在迷茫感。基层民警认为群众要求派出所解决的大多数困难,虽与派出所职能相关,但绝非凭一家之力所能解决,有时确实是爱莫能助,却遭到群众误解甚至投诉。二是对群众工作存在失落感。基层派出所民警中大多是来自高校毕业生、转业军人,他们怀揣着一腔热情投身警营,渴望建功立业,入警后却发现整天与群众家常琐事打交道,存在一定失落感。三是对群众工作缺乏成就感。基层派出所民警普遍认为群众工作是一项艰苦繁琐的工作,也是耗时耗力难以“出彩”的工作;群众工作是解决纠纷、化解矛盾的重要载体,如处理不好也极易影响警民关系、遭到投诉;群众工作是民警提高素质、锻炼能力的舞台,但同时也难以引起关注、得到重视、发展受限。这三种认识严重影响基层民警心理,使基层公安机关群众工作大打折扣。

        (三)群众工作有了新内涵。随着社会形势发展变化,人们的价值观念、意识形态较以往发生了很大变化。基层民警靠“两本”(户口本、笔记本)进千家、“打天下”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在现实中也很难组织群众开展有效的治安管理活动。因此,基层民警要不断研究群众工作新变化,善于运用新时期公共关系理念、信息化技术破解群众工作难题。

        其次,群众工作是一块需要精心耕耘的新田地

        古代管子在回答“安始而可”问题时说“始于爱民”。深怀感情、善待群众,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基础;对群众的态度和感情,是做好群众工作的立场问题,也是最起码要求。要精心耕耘群众工作,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加强感情投入。要继续发扬警民“鱼水关系”,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思想认识,坚持不厌其烦、不为其惧的工作态度,切实按照串百家门,认百家人、知百家情的管理理念。多与群众打交道,拉家常,从化解社会矛盾入手,从关注群众言行出发,从提高见警率、管事率、满意率做起,不断赢得群众对公安工作和公安民警的认同感。

        (二)拓宽群众工作渠道。积极联系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区干部和在社会上有一定威望的人士,邀请他们担当警务监督员,通过他们在群众中的“影响”、“人缘”,协助派出所调解民间纠纷,化解社会矛盾。开展“警民共建、警企共建”活动,加强与辖区企事业单位联系,积极营造良好经济发展环境。加强与学校联系,选派派出所民警担任法制副校长,对在校学生开展法制教育,通法制课堂教学,影响法律意识淡薄的学生父母和家庭,转化社会风气。

        (三)提高群众工作能力。一是端正民警思想认识和工作态度,教育引导民警热爱群众工作;二是认真做好“传帮带”工作,通过老民警传授工作经验体会,促使新民警掌握做好群众工作的技巧和经验;三是大力开展“大走访”开门评警活动,培养挖掘做群众工作的能手,树立群众工作能力突出的先进典型,激发民警热情,营造“实干得实惠,有为方有位”的环境,使民警体会到做好群众工作的成就感,增强进取心。

        再说,群众工作是我们开展警务活动的风向标

        “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历来是我公安工作的总体目标,也是我们开展警务活动的风向标。要想使这个风向标按我们的既定目标前行,就要从下面几个方面下工夫。

        (一)健全长效工作机制。要结合开展社区警务、和谐警民关系建设等活动,结合“争先创优”、“大走访”开门评警等活动,通过内评与外评、工作能力与工作绩效相结合的方法,细化原则要求,量化具体工作,探索建立符合实际、群众拥护、公平公正的群众工作考评体系,并作为民警评优评先、立功受奖、提拔晋升的主要依据,奖优罚劣,奖勤罚懒,切实解决“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

        (二)筑牢警务工作堡垒上下功夫。一是进一步明确警务室职能定位。坚持“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的目标,把开展群众工作、掌握社情民意、管理实有人口、组织安全防范、维护治安秩序作为社区警务基本职能,固强补弱,查漏补缺,全面规范警务室建设,切实建成维护稳定的第一道防线、服务群众的第一个平台、巩固基层政权的第一层基石。二是进一步完善工作制度。进一步完善动态警务机制,做到“警力跟着警情走”;结合警务室工作特点,建立完善弹性管理机制,确保民警工作不失职,管理不失控;把民警工作实绩、发案率、群众满意度三者结合起来,确保绩效考核结果全面、真实反映民警工作情况。三是突出实战性,把警务室建成“五站”。物建一批治安信息员和隐蔽力量,把警务室建成信息收集站,拓展情报信息收集渠道;开展安全防范宣传教育,把警务室建成防范指导站,指导群防群治力量开展安全防范;对辖区行业场所开展经常性的治安检查,把警务室建成治安检查站,及时发现消除各类隐患;串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把警务室建成便民服务站;以暂住人口和重点人口为重点,加强实有人口管理,把警务室建成人口管理站,做到提名知人、知情、管控到位。

        (三)建强群众工作队伍。一是建设一支愿做群众工作的民警队伍。重点解决基层民警对群众工作的认识问题,引导他们从“警务”还是“非警务”的迷茫中跳出来,牢固树立一个观念:群众要求我们做的,职权范围内的是职责,职责范围外的则是责任。坚持把握一个原则:对属于职责范围内的工作要全力而为;对需要我们配合协作的要积极作为;对需要我们支持其他行政管理部门执法的工作,要依法作为;对党政有需要、人民有呼声的工作,要主动善为。二是建设一支想做群众工作的民警队伍。制定社区民警考核奖惩、提拔重用的具体办法,对工作业绩突出、表现优秀的民警要进行奖励,符合提拔重用条件的民警,要为他们提供平台、创造条件提拔重用。三落实从优待警政策,积极创造栓心留人的工作、生活条件。改善基层派出所的硬件设施和办公条件,关心、关注民警的身体健康和家庭困难。在对工作业绩突出的民警实施必要的物资奖励的同时,还需关心他们的身体健康,适时安排民警的休假、体检和疗养,帮助他们解决住房、小孩入学、家属就业等困难,使其无后顾之忧,安心开展群众工作。

     

  • 关 键 词:
  •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资料来自于作者发布、网友推荐和网络收集整理而来,本站文章仅供学习写作参考,请勿原版抄袭、发表!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您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更正。
  • 上一篇:提高效能创优环境推进“发展提升年”活动的理论思考
  • 下一篇:浅谈基层民警调解矛盾纠纷应掌握原则、方法和注意的问题
  • 相关文章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