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位置:公安文秘网 >> 办公文秘 >> 理论调研 >> 浏览公安
  • 关于当前禁毒现状及对策的调查思考

    时间:2011年05月16日 来源:其他 点击:收藏此文 字体:

        一、当前禁毒工作现状

        1、 建立禁毒机构。**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禁毒工作,专门成立了由**多个市直单位组成的市禁毒领导小组。每年年初,参与禁毒工作的各责任单位都签订了禁毒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强化了禁毒工作责任制,保证了各项措施得到落实。

        2、 强化禁毒意识。市公安局禁毒大队利用每年的“*.*”虎门销烟纪念日、“*.**”国际禁毒日、“**.*”世界艾滋病日,在市剧院、车站等公共场所开展形式多样的禁毒主题宣传活动,并不定期为娱乐场所、酒吧、易制毒化企业负责人举办《禁毒法》知识培训班,在全社会营造了浓厚的禁毒宣传氛围,进一步提升了广大群众识毒、防毒和拒毒意识。

        3、严打犯罪,遏制毒品蔓延。市公安禁毒部门坚持“破大案、打团伙、摧网络、抓毒枭、缴毒品、追毒资”的主攻方向,坚持把打击毒品犯罪作为有效减少毒品流入、供给的主要途径,始终对涉毒违法犯罪行为保持“严打”高压态势。积极开展涉毒娱乐场所专项整治、毒情大排查等行动,着力加强缉毒破案工作,加大对吸毒人员收教、收戒力度,有效地遏制了毒品的内流与贩卖。截至今年*月底,市公安禁毒部门已录入吸毒人员动态管理信息**人,行政拘留**人,破获贩卖毒品案**起,抓获犯罪嫌疑人**人,缴获海洛因**.*克。

        4、依法监管,规范药品管理。全市建立行政部门依法管理、娱乐场所自律管理和全社会共同监督相结合的娱乐场所禁毒监督管理长效机制,对娱乐场所业主及从业人员进行培训,逐一签订责任状,杜绝新型毒品在娱乐场所泛滥。坚持“破大案”与“打零包”相结合的原则,广辟案件线索来源,严厉打击吸贩毒违法犯罪活动,对全市娱乐场所开展不定期巡查 。

        5、借助载体,创建“无毒社区”。借助创建“无毒社区”、“无毒村”等活动载体,充分发挥村委会及社区工作主动性,全力推进村委会、社区干部、社区民警、帮教单位和家庭成员相互配合的“四位一体”帮教机制建设,从各个层面帮助吸毒成瘾人员戒除毒瘾,实现禁毒工作平衡发展。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6、禁毒工作难度大。一是吸毒人群扩张。目前,吸毒人员主要是社会闲散人员,但已有个别村干部、个体企业业主涉嫌吸食毒品,吸毒已在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人群中逐步蔓延。二是“以贩养吸”现象突出。全市流动的都是零包毒品,为“以贩养吸”的零包贩毒人员提供了“生存”条件。这些人依靠从事零包贩毒,获取吸毒资金。三是吸毒场所更加隐蔽。

        7、宣传帮教力度弱。一是宣传教育有待进一步深入。 二是社会帮教有待进一步加强。各乡镇(街道)对吸毒人员的帮教监管措施,工作没有全面开展。

        8、 经费不足工作难。毒品犯罪手段的高科技化趋势明显,多数毒品交易采用现代化通讯工具,但市公安禁毒部门的技术装备滞后、经费不足,很难适应缉毒侦查工作的需要。

        三、几点建议

        9、部门配合,科学管理。针对全市的毒情现状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打击毒品犯罪、加强禁毒宣传、强化禁毒管理、加强禁毒“三基一化”工作为重点,强化禁毒责任,进一步推动社会化禁毒的工作格局。

        10、堵源截流,净化环境。以社会面无失控吸毒人员为目标,加强经常性的收戒工作,并适时组织开展集中收戒、满员收戒行动,最大限度地收戒吸毒成瘾人员。探索高效、规范、科学的戒毒方法,增强科学戒毒能力,努力提高戒毒实效。公安机关对打击涉毒违法犯罪要坚持“露头就打”的方针,挤压毒品违法犯罪的空间,绝不能让其形成气候。强化大要案件的经营意识,提高攻坚破案能力。积极组织多警种参与缉毒破案工作,整合禁毒、刑侦、治安等多警种资源,完善工作机制,形成缉毒破案拳头力量。加大对歌舞娱乐场所、宾馆、酒吧等易涉毒场所的管理力度,及时打击处理涉毒场所吸贩毒违法犯罪活动。

        11、加大宣传,浓化氛围。提高全民识毒、防毒、拒毒意识,广泛发动群众参与禁毒斗争。针对禁毒宣传教育工作的薄弱环节,制定周密的禁毒宣传教育方案,加大对新型毒品的宣传力度,重点做好禁毒宣传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等活动。争取教育部门的支持,积极探索研究在学校开设禁毒教育课程。经常性加强对歌舞娱乐场所、宾馆、酒吧、网吧等易涉毒场所经营者和从业人员的禁毒知识培训。

        12、建好队伍,加大投入。配齐配强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禁毒队伍。禁毒部门工作人员要时刻以提升自身素质为目标,经常性地学习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行政案件程序、禁毒法等法律法规,切实推进执法工作规范化,提高禁毒队伍的正规化建设水平。

        13、与学科教学整合。 学科教学是毒品预防教育的主渠道,在学科中渗透禁毒教育是充分发挥主渠道作用的重要途径。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利用现有学科资源,结合毒品的产地,毒品的危害,中国禁毒的光荣历史以及相关禁毒法律法规等内容,在地理、心理健康教育、卫生健康教育、历史、思想政治等学科进行毒品预防教育知识的渗透,使毒品预防教育渗透到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成为学校素质教育的一个抓手,成为学校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

        14、与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结合。 毒品预防教育是学校行为规范教育的重要内容,其根本目的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方式和行为规范。因此,在行规教育中要加大禁毒教育的力度,并同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提高学生是非观念和审美情趣结合起来,同引导学生交友谨慎,不盲目猎奇,不涉足电脑网吧等未成年人禁入场所,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结合起来。

        15、与学校法制教育整合。 法制教育是毒品预防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减少乃至杜绝青少年吸毒的有力屏障。通过师生互动教育、体验教育、集中授课等形式,帮助青少年在实践中掌握禁毒法律法规。       

     

  • 关 键 词:
  •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资料来自于作者发布、网友推荐和网络收集整理而来,本站文章仅供学习写作参考,请勿原版抄袭、发表!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您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更正。
  • 上一篇:关于强制戒毒所开展深挖犯罪工作的几点思考
  • 下一篇:关于对遏制吸毒蔓延的几点思考
  • 相关文章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