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警察文化建设与公安事业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和公安事业的迅猛发展,警察文化作为一种非物资的精神力量和文化现象越来越被有识之士所关注、所重视。加强警察文化建设已成为推动公安事业科学、全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一、警察文化的基本概念及表现形式 警察文化,作为一个明确的概念,是近年来随着文化作用的凸现而逐渐被人们所认识。但警察文化并非在今天突然产生,而是有一个历史的生成和演进过程,并形成了其鲜明的特征。中国的警察文化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公安机关和民警在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之上,融合警察工作实际,长期浸润、磨合、提升而形成的具有鲜明警察特点的独创文化。它包括内涵和外延两部分,体现着中国的警察力量和精神,是公安事业科学、全面、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动力。正是这种鲜明的特征,警察文化又具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 1、在语言层面上表现为幽默风趣与严正谨慎的统一。由于办事办案高度的紧张,由于破案过程的寂苦,民警们往往在闲暇之中,在夜深人静等待案情发展和结果之际,用幽默风趣的语言休闲和打发时光,已成为警察缓解压力的一种自然表现形式。但一旦进入紧张的工作状态,由于工作的高要求、执法办案的严肃性,对当事人和相关人员的谈话却又表现为严正、谨慎,尽可能滴水不漏。由而形成民警在不同场所语言风格的多重性,使之也成为一种独特的警察文化现象。 2、在文字层面上力求简炼、达意、实在。由于公安工作专业性非常强,因而领导的工作报告、对上的工作汇报、对下的指示指令、上报下发的简报以及各类公安刊物等,均要求观点鲜明、文字言简意赅、内容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力避隐讳难懂、故弄玄糊虚的生词生句,由而形成了从建国之后到今天,从公安部到基层派出所一种独有的文风。 3、在精神层面上注重传统文化和现代理念的结合。由于公安工作的特殊性,从中国传统文化的“嫉恶如仇、见善若惊”、“清正廉明”、“严以律己”等儒家思想,到建国之后的“热爱人民、打击敌人”,“严格执法、热情服务”,“立警为公、执法为民”、“从严治长、从严治警、从优待警”、“先敬礼、后纠章”等现代观念,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国警察。特别是这些现代警察理念,作为一种标识性的文化现象,它所涵盖的扶正祛邪、爱民亲民、无私奉献、公平公正等精神文化元素,已深深地刻印在、充实着每个警察的精神世界,同时也形成了一种警察的精神追求。 4、在外在层面上追求醒目、独特、统一。建国以来,各级公安机关一直追求警察这一特殊职业的外在美、形象美。特别是近些年来,公安部提出的“人要精神,物要整洁,说话要和气,办事要公道”等口号已成为一种醒目的特征性的文化景观呈现在每个公安机关,这既是警察内在素质的基本要求,也是公安机关以及民警外在形象的具体要求。同时,各级公安机关、尤其是派出所统一的服装、统一的外观、统一的标识标物、统一的警务室,作为一种醒目、独特、统一的外在文化现象,受到社会公众的高度关注。此外,各级公安机关特别是公安部经常举行的新闻发布会、定期发行的人民公安报刊、一年一度在正月举办的警察文艺晚会等,将警察的人文精神、整体形象、警民关系等通过晚会、发布会、刊物等外在形式释放出来,已成为全*警察乃至于社会公众认识警察文化、接受警察文化、深化警察文化的文化大餐。 二、警察文化是公安事业的重要构成 警察文化与公安事业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在开始重视警察文化建设的今天,已成为公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是警察文化可打实公安事业的基础。当今的警察文化是人文精神、专业知识、执法素质的有机结合。作为警察文化的基本立足点,警察文化的核心包括人的智力、科学、管理、言语文字、人文资源等要素,而这些警察文化的主导要素,正是公安事业发展的基础。 二是警察文化可影响人文精神。警察文化是对公安事业内涵的扩大和深化。警察文化包含的素质能力,充满了文化因素和人文精神。警察文化的内容不仅有科学技术、法律业务知识等智力因素,还有理想信念、人格品行、职业操守、价值观念、文化涵养等人文因素。随着警察文化建设的加强,人文精神在公安事业中的作用将日益突出。 三是警察文化可突出以人为本的思想。警察文化的内涵和外延本身就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发展观,代表了公安事业发展的科学性、全面性、可持续性。警察文化要素的不断增多,意味着公安事业发展的质的变化;警察文化优秀、科学的成分吸纳得越多,意味着公安事业成本消耗的减少;警察文化的人文价值取向趋于统一、规范、科学、合理,意味着全警素质的全面提高;警察文化的开发利用,意味着公安事业发展理念的根本转变。这些因素正是以人为本思想的体现。因此,可以这样认为,警察文化不仅是公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应该成为公安事业发展的主导因素。 三、加强警察文化建设,促进公安事业的科学、全面、可持续地发展 如何快速有效地加强警察文化建设,关乎着公安事业能否实现科学、全面、可持续地发展的目标问题,应该成为当前公安事业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 ——要树立全新的公安事业发展观,强化全警警察文化意识,力求在观念上有新的突破。在重视公安基本业务建设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警察文化建设,把工作重心真正转移到“文化兴警”、“文化建警”的轨道上来,在全警形成重视警察文化建设,促进公安事业科学、全面、可持续地发展的浓烈氛围。应该认识到,加强警察文化建设,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满足警察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实现警察的全面发展,充分激活警察的发展潜能和创造精神,已经科学合理地内化于公安事业发展之中,也是公安事业科学、全面、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加强警察文化建设的过程,就是推动公安事业发展的过程,在推动公安业务工作发展进步的同时,自觉地在业务工作和队伍建设中注入警察文化内涵,使公安事业的发展不仅实现量的提高,而且实现质的飞跃提升,走上一条人文化、效益高、成本低、社会公众满意的良性健康发展轨道。 ——不断提升警察文化的内涵和外延,打造公安事业发展的文化氛围。警察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工作千头万绪,关键是抓住主要环节,找准着力点和切入点。首先是要把警察文化建设纳入公安部和地区的整体规划,消除警察文化建设影响公安业务工作的观念鸿沟。再是要加强警察文化内涵和外延工作的战略研究,制定深化警察文化建设的办法和措施,不断更新、推出具有时代特点、警察特点的标识性的、容易被每个警察所接受、所运用的警察文化体裁。要重点强化人文环境建设,从思想、工作、制度等各个层面优化人文环境,增强领导与民警、机关与基层以及部门与部门之间的沟通,努力形成团结友爱、奋发进取、无私奉献、互信互助、民主平等的人文关系,引导民间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提高民警的人文心里素质。其次是明确实施警察文化建设的职能部门的职责和任务,确保警察文化的内涵和外延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再其次是要拓展警察文化的发展空间,利用多种渠道、多种办法推介警察文化、强化警察文化,积极营造公安内部、公众社会吸纳运用警察文化、感受体验警察文化的氛围,促进警察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积极建构发展警察文化的载体和平台,实行警察文化建设与公安事业发展同量化、同检查、同考核。警察文化的潜移默化作用,影响着公安事业发展的进程和质量,成为公安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因此,文化搭台显得尤为重要。过来开展的执法为民理念教育活动等,实际上就是加强警察文化建设的一个载体,就是一个文化搭台行为。要想方设法通过这些警察文化建设的载体和平台,推进民警素质的增强、整体形象的改观、公众满意率的提升。要多层次、立体化地运用警察文化的载体和平台,不断充实、创新警察文化,实现公安事业发展的既定目标。要注重将警察文化建设的载体和平台纳入公安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积极构建从机关到基层的警察文化体系,促进各级公安机关将表面上虚化的警察文化建设变为自觉行动,变为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一项重要工作。——造就文化人才,提高全警的综合素质。人才和智力是警察文化发展和进步最重要的因素。要加快公安事业的科学、全面、可持续地发展,必须有高素质人才资源来支撑,造就大批的文化人才。要重视对知识的投入,使知识在公安事业发展中所占比重大幅增加。要牢固树立“知识是第一资源”的观念,高度重视人才对于加强警察文化建设、提高全警的综合素质、推动公安事业发展的巨大作用,焕发人才活力,让人才创造力得以充分发挥。要积极探索人才管理制度,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以“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理念大力引进急需的优秀人才。要加大培养人才的投入力度,把学校教育、培训教育与警察文化的灌输教育有机结合起来,积极探索警察文化教育与弘扬警察文化的有效途径,用先进的警察文化教育熏陶民警,用共同的警察职业价值观凝聚警心,不断增强民警的警察自豪感和集体归属感,全方位、多层面地提高警察文化品位、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营造警营浓烈的警察文化氛围,推动公安事业科学、全面、可持续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