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位置:公安文秘网 >> 消防管理 >> 队伍管理 >> 浏览公安
  • 谈消防部队如何培养和使用大学生干部

    时间:2011年06月07日 来源:其他 点击:收藏此文 字体:

        为了改善干部结构,提高干部队伍素质,近年来,消防部队加大了接收大学生的工作力度,大学生在干部中的比例大幅度提高。大学生投身到祖国的消防事业中来,为部队建设注入了新鲜血液,对加强队伍建设、改善知识结构、促进工作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科学合理地培养和使用好入警大学生,可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有利于部队长远建设和发展。本文就如何培养和使用入警大学生谈几点自己的认识。

        一、入警大学生干部在队伍中的特点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的巨变为世人所瞩目。这里有表层的、感同身受的变化——经济大发展、信息大爆炸,物质丰富,科技进步,城市和乡村日新月异,时空的距离可以说是天涯咫尺,生活方式已与父辈大不相同;但更有深层的、不易察觉却将辐射未来的变化——改革开放的高速前行正带来全社会价值观的重要改变。社会价值观,是社会变迁的“风向标”,也是时代精神的“晴雨表”。在享受发展成果的同时也要咽下相生相伴的苦果,不能回避一些人精神追求低俗、价值观出现扭曲的现实。积极乐观、独立思考、创新思维、心怀理想……这些大学生身上闪烁的优秀品质,与社会环境中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的甚嚣尘上相互参杂、相互影响,在入警大学生身上留下了鲜明的时代烙印。

        入警大学生干部在消防部队队伍中有着自身的优势和特点,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着所学专长,已逐渐成为工作岗位上的业务骨干,对部队现代化、正规化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是文化基础扎实,专业知识丰富。大学生干部经过高等院校的系统培育,都具有本科以上学历,文化基础扎实、知识面宽、专业性强、理论功底深,普遍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较为丰富的专业知识,对事物的见解独特、观点新颖,能理性地分析问题,在政工宣传、普法宣传、信息化建设等具体工作中,都能较好地发挥自己所学知识和技能,大学生扎实的理论基础与工作中的不断创新,已经成为消防部队科技强警的排头兵。

        二是学习能力强,接受事物较快。地方入警大学生干部脑子灵活,思路开阔,他们都能很快适应岗位,进入角色,能够保持学生时代思维活跃的特点,接收新事物快,工作适应周期短,对一些业务上、工作上的新要求、新规定能很快地进行消化理解。在法律知识、公文写作等方面都有较强的优势,执法办案和服务群众的标准比较高,从而推动了消防业务水平的普遍提高。

        三是工作干劲大,服务热情高。许多地方大学生入警后,能结合消防实际,很快地把自己的聪明才干充分应用到部队管理、政治工作、消防业务、后勤保障中去。不少大学生干部在技术通信、宣传报道、法律咨询等专业性强的岗位已经成为骨干力量,特别是有的已成为科技强警的带头人。

        大学生干部尽管有着先天优势,但自身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整体的军事素质较差,不熟悉消防灭火抢险救援方面的知识。由于地方大学生在总队转现培训的时间比较短,又缺乏在基层的长期实践,因此刚到部队常常适应不了部队雷厉风行、摸爬滚打的生活,而且不能带兵,不会组织训练,各项活动不能得心应手地开展。在掌握和提高军事素质、警容警貌、消防业务技术水平、执勤备战等方面还比较欠缺。与部队“土生土长”的干部相比,综合素质和能力有差距,不能很快适应基层中队一线工作生活,容易产生退缩心理。二是缺乏实际工作经验,不能很好的处理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地方大学生干部刚到部队,在各项纷繁复杂的工作中,由于缺乏实践经验,在校所学的知识仿佛一下子没了用武之地,有时在常人看似极简单的工作也完成不好,特别是当得不到战士的理解或受到领导的批评以后,更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对现实工作中遇到的一些棘手的问题更是束手无策,情绪低落,久而久之产生自卑心理。三是心理承受能力差,找不准自己的坐标。很多大学生干部在地方过惯了松散式的生活,初涉警营,面对紧张有序的训练、学习、生活环境,一时不能适应。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大学生干部在部队工作时间短,对部队的一些规章制度不了解,在工作和生活中出现一些问题,受到领导的批评也理所当然。但遇到这种情况后,有些大学生干部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不是认真查找自身的错误之处、虚心接受批评,而是找各种理由解释、争辩;一旦他们遇到挫折,就会垂头丧气,甚至产生不良的思想情绪,更不利于个人的成长进步和部队各项工作的开展。

        二、如何培养和使用大学生干部的几点思考

        1、加强对入警大学生干部的培训

        一是抓好职能使命教育,增强他们扎根部队的原动力。打牢思想政治素质基础,是地方大学生干部实现由一名普通大学生向一名合格消防警官转变的关键。培训初期,应把地方大学生干部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做为培训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在教育中,强化公安消防精神、当代军人核心价值观等教育,帮助地方大学生干部铸牢“警魂”意识,增强从警报国的光荣感和使命感,坚定热爱警营、扎根部队的志向。

        二是加强对实际工作的认识,增强培训工作的实践性。入警大学生培训的目的就是要把地方大学生领进警营之门,使地方大学生早日完成“两个转变”,培训结束后,能迅速投入工作、开展工作。因此,培训工作必须“贴近工作实际,贴近部队需要,贴近社会发展”,切实提高培训工作的实践性。同时,要科学安排理论学习和军体训练的时间分配,提高地方大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加大实践课目的时间,组织大学生干部分批协助基层大中队灭火、防火战线的干部深入工作一线,增强对消防工作的感性认识,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

        三是抓好条令条例教育,增强他们遵规守纪的约束力。大学生干部自我意识强、吃苦耐劳精神差、适应环境能力弱。面对部队紧张的生活节奏、艰苦的生活环境、陌生的环境,常常会产生思想波动,容易产生挫折感和自卑感。对他们的培训应从严格遵守部队的条令条例和各项规章制度着手,认真规范一日生活制度和执勤训练秩序,使之坚决摒弃各种与部队格格不入的想法和做法。同时,积极教育和引导他们从思想上、行动上实现转变,牢固树立军人意识,着重培养和锤炼作为一名军人所应具备的顽强工作作风以及严明的纪律观念,生活上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作风上遵纪守法,雷厉风行,真正实现地方大学生到合格消防军人的转变。

        四是加强心理素质的培训。新形势下,保卫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对现代消防官兵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心理素质是军人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是构成部队战斗力的重要因素。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和利益关系的调整失衡及艰苦紧张的警营生活,使现代消防官兵的心理压力明显增大,特别是地方大学生入警年龄小、个性强、阅历浅,思想不成熟,遇到挫折自我调节能力弱,容易产生心理冲突和失衡,所以在培训中强化入警地方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尤为重要。

        2、加强对入警大学生干部的引导

        一是坚持“任职补训、传帮带”的原则,使大学生干部在工作实践中得到锻炼。要认真开展好岗前培训之后的任职补训工作,扎实做好传帮带工作。岗前培训是空对空,从理论到理论,距离部队工作还有很大差距,必须做好上岗后的接轨培训,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用什么练什么”的要求,加大消防专业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军事训练力度,要让有丰富带兵经验的老基层和他们搭配,言传身教,手把手的教,点点滴滴的带;要让具有同样经历的大学生干部相互交流,谈体会讲经验;要经常组织战术研讨和指挥培训,帮助他们提高胜任本职工作的能力,明确目标要求、训练内容、考核标准。

        二是坚持“强化引导,用其所长”的原则,促使大学生干部充分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完成本职工作的优势。根据新入警大学生自身能力和岗位胜任现状,把做好见习干部的培养工作纳入重要议程,从思想、工作、学习等方面加强对入警大学生进行引导,着力提高新入警大学生组织指挥、部队管理和实际工作能力,以树立和增强他们的信心,解决好个人定位不准的问题,逐步适应本职岗位需要。同时在安排使用大学生干部时,要尽量做到专业对口,在满足部队建设岗位需求的前提下,尊重大学生干部的个人选择,用其所长,慎重对其进行“定位”。同时要及时进行跟踪调查,按照实事求是的方针,根据其任职表现和特长,及时进行必要的调整,为其提供施展才能的平台,确保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三是坚持“考核机制,长期性培养”的原则,强化大学生干部个体的韧劲,激发向上斗志。在行为牵引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面对面的帮、手把手的教、事对事的讲,更要注重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不断完善奖惩机制,以奖优惩劣激发斗志,查找差距,增强忧患,弥补短板,强化个体的韧劲。坚持教育培养、跟踪考察的长期性。《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官职务任免条例》中明确指出:德、能、勤、绩、体,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工作实绩和作风情况是考察干部的主要方面,所以,在入警大学生干部的培养过程中,大力培育健康向上的警营文化生活,丰富部队的人文内涵,来提升大学生干部的部队情缘,增强归属感、依赖性,增进战友情谊,智商情商共同发展,从各个方面推动综合素质的完善与开拓。

        随着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走进警营,他们将成为我们消防部队全面建设的主力和栋梁,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只要加强引导,大胆地培养、适时地使用,就能充分地发挥地方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在部队这个大舞台上有更为广阔的空间,发挥其优势,将部队各项建设工作推向一个新台阶。

     

  • 关 键 词:
  •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资料来自于作者发布、网友推荐和网络收集整理而来,本站文章仅供学习写作参考,请勿原版抄袭、发表!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您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更正。
  • 上一篇:浅析新时期消防部队管理工作
  • 下一篇:市公安分局完善“四项机制”扎实推进队伍作风建设
  • 相关文章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