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公安民警心理素质状况的调查与思考
公安工作是一种特殊的职业,它具有危险性强、压力大等特点。这一特殊性决定了广大民警必须具备健康、合格的心理素质。特别是当前日益严峻的社会治安形势,十分繁重的公安保卫任务,加之公安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客观上对公安民警具有过硬心理素质的要求更加迫切。为了摸清当前民警的心理素质现状,找准提高民警心理素质的切入点,我们对民警的心理素质开展了深入地调查研究。
一、当前公安民警心理素质现状 (一)公安民警心理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 通过召开各种形式的座谈会和研讨会,我们充分体会到,面对错综复杂的执法环境,面对繁重的公安保卫任务,面对执法过程中遇到的各类意外事件,公安民警心理上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 1、民警忍辱负重的心理占主流。从一线执法民警的反映中,执法过程中遭遇群众围攻、殴打、谩骂、污辱、诬告的事时有发生,但民警们基本上做到了忍耐克制,沉着应对。据统计,自****年初至****年*月间,全市公安机关执法受阻达****余次,其中有***次受到不同程度的群体性围攻,最严重的受到了***余人的围攻。基层民警反映,执法中面对老百姓的群体性围攻、污辱、谩骂,绝大多数民警抱着极大的忍让克制的态度,不敢在行为上、语言上有任何过激的表现,只怕引起影响社会治安稳定的群体性事件。 2、公安民警怕“引火烧身”的慎重心理突出。近两年来,民警合法权益遭受侵害的事实越来越多,得不到有效保护的例证也为数不少。所有这些,均给公安机关全体民警工作上带来了影响。调查中,大部分民警对执法问题持谨慎态度,常常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尤其对公安机关非警务活动,尽量能躲则躲,执法心理步入了低谷。 3、委曲求全已成为公安民警的心理支撑点。在调查中,大多数民警反映公安工作越来越难干了。普遍的感受,当民警的合法权益遭受各种侵害的时候,有时感到无助;当工作中遇到困难或问题渴望得到帮助时,有时感到无援;当家人渴望得到自己的温暖和照顾或者希望自己与家人团聚时,有时感到无奈;当工作和生活中遇有不顺心、想不通的事情,渴望找人勾通时,有时感到无诉,民警只能采取一味的压抑、克制的办法,委曲求全心理严重。 (二)公安民警的心理应激反应表现各异 心理应激是指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出现的与民警有一些利害关系的事件而引起民警生理、心理和行为上的诸种变化。心理应激反应在**岁以下战斗在一线的公安民警身上反映明显。这些民警由于工作负担重、面临危险的机会多,生活压力大,精神高度紧张,因而心理应激反应强烈。大致有以下具体表现: 4、工作负担过重,民警存有厌倦和逆反心理。由于公安机关的特殊性,民警不但要做好自身的工作,还要协助所在地的党委、政府落实大量工作。如有些派出所协助乡镇搞催粮收款、计划生育等工作。这些额外的工作使得本来就人手不够的公安机关显得更为紧张,有些时候不得不疲于应付。从分析测试的情况看,**%的一线民警认为工作负担过重,面对永远干不完的工作,民警身心疲惫,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调节,厌倦、逆反心理较重,出现工作推推动动,消极被动地应付。 5、执法危险性大,公安民警心理抑郁感增强。民警反映,在抓捕犯罪嫌疑人过程中,除杀人等暴力性犯罪案件外,经常会遇到被群众围攻、殴打等方面的突发情况,有时甚至将公安民警扣为人质,处于这种情况下,公安民警感到孤立无援,存有强烈的抑郁感。据基层刑警队同志们反映,进村抓逃犯犹如抢人,必须趁夜深人静瞬间完成,稍有耽搁,就可能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 6、强烈的责任感,致使民警常常处于持续的焦虑状态。从对***名不同警种的公安民警的心理测试中发现,有**%的民警自身干工作的愿望是良好的,但遇到种种障碍阻止了愿望的实现或者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加重了原有的心理焦虑;有**%的民警受强烈的责任感所支配,想努力做好工作,处于持续的焦虑状态。 7、民警身体健康状况下降,心理上产生了恐惧感。由于超负荷的工作压力,休息时间难保障,生活无规律,身体长期得不到休整,使民警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据调查了解,当前民警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主要有:心脏病、肠胃病、高血压、颈椎病等**余种。有的民警长期战斗在第一线,患了绝症来不及检查和诊治,最终牺牲在工作岗位上。据统计,自****年以来,全市已有*名民警患绝症病故在岗位上,平均年龄**岁。由于受工作环境、工作条件、工作性质的影响,民警患病率正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使民警对自己的身体状况产生了恐惧。 (三)公安民警的生活心理压力负荷过重 8、工作时间过长,民警存有困顿心理。通过调查,公安机关民警的工作时间具有超常性和逆反性两大特点。事实上民警的平均工作时间均超过了*小时,平均每天至少加班工作*-*小时,节假日很少休息。****年是严打整治年,严打战役一个接一个,公安民警几乎没有星期天、节假日。调查问卷中,**%的民警在工作时间一栏里填写了**小时。特殊的工作时间特点,对于民警的身心健康以及家庭生活均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 9、承担家庭责任少,民警存有负疚心理。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民警家属承担的家庭责任重,抱怨多。从对年轻民警的调查看,有**%的民警与家庭之间误解较深,有**%的年轻民警家庭由于沟通少或生活不适应而曾出现过危机。在与民警座谈中,大家普遍认为从心理上对家庭有一种负疚感。 (四)民警心理自控力有待加强。 在基层公安民警中,由于工作性质决定,会经常接触一些阴暗面。在这种不良影响的诱惑下,在一定程度上,会使自控能力较差的民警走上歧途。主要表现在: 10、面对各种诱惑,存有侥幸心理。调查中,有的群众反映个别单位和民警在执行任务中,有罚没款不开罚款单和接受当事人吃请的现象,这说明公安民警在执法过程中,出于无人知晓和摸清当事人犯罪心理的前提下,存有违法违纪的侥幸心理和行为。 11、面对犯罪分子的可恶行为,存有泄愤心理。在与民警座谈中,全体民警对犯罪分子抢劫、偷盗、抢夺等犯罪行为深恶痛绝。面对犯罪嫌疑人在审问过程中表现出的沉默、抵赖、顽固等方面的对抗行为,**%以上的民警控制不住自己的愤怒情绪,易产生过激行为。 12、面对亲朋好友说情求助,存有义气心理。严格、公正、文明执法,依法办事是对民警的基本要求。事实上,少部分民警因“哥们义气”心理较重,往往在执法或办事中,丧失理智,有悖于法纪。而不少民警认为这是最起码的“人情味”,正是这种思想导致少数民警顶不住说情风,在执法过程中出现了违纪问题,甚至违法受到惩处。 13、面对警察岗位,存有特权心理。从调查的情况看,特权思想严重的人中,年轻民警居多。这部分民警从心理上认为自己身着警服八面威风,在被管理者面前,常以管人者自居。正是这种特权思想,使民警心理上发生畸变,自控能力减弱,同时也暴露了部分年轻民警的不成熟心理。 二、民警心理素质障碍形成的原因 造成民警心理素质障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4、民警心理训练不到位,导致了民警心理障碍调整不及时。从当前教育培训工作的现状看,加强民警心理素质训练,还没有引起各级公安机关的足够重视,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一是训练内容不到位。当前的教育培训工作,从内容上,心理素质培训还属于“冷门”,各级在对心理素质课题的把握上重视不够,还没有正式纳入到正常的训练轨道。二是师资力量达不到标准和要求。从教师队伍的现状看,称职的心理素质教员缺乏。目前全市公安机关还没有能担当此重任的人员。另外,**%以上的政工干部在培养和提高民警心理素质上缺乏经验,满足不了民警心理素质的需求。三是缺乏深入地调查研究。由于各级公安机关在日常的工作中,忽视了对民警心理素质的研究,真正对民警在工作、生活等方面产生的心理障碍把握不住,致使民警的心理障碍问题得不到及时调整,负面结果渗透到了工作中,影响了公安工作的效率。 15、内外因素交错并存影响,冲击了民警的健康心理。由于当前公安工作面临着许多新的情况和问题,公安民警也面临了前所未有的心理压力,这对于警察身心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一是来自社会因素的影响。影响民警心理素质的社会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社会上存有的不正之风,部分人的法制观念淡薄,法制不健全,新旧价值观的冲突,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等因素。二是来自工作因素的影响。工作因素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工作中有不如意的事,工作时间长、任务重,上下级关系紧张,职务得不到及时调整,工作不符合个人的特点,成绩得不到肯定,工作困难重重、不好开展,民警的合法权益遭受侵害得不到有效维护等,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民警的心理健康。三是来自家庭因素的影响。家庭不幸往往会使民警产生心理障碍。从调查的情况看,家庭因素主要包括:恋爱、婚姻受挫,子女的工作、升学等存在困难,家庭经济困难等,都无形中加重了民警的心理负担,使民警产生了心理障碍。四是来自个人生理因素的影响。民警自身的健康状况是引起心理压力的重要诱因之一。 16、民警的思想素质和驾驭自身的能力偏低,也是导致心理障碍产生的直接诱因。从调查掌握的情况看,有少数民警思想素质和驾驭自身的能力与合格民警的素质要求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由于他们不注重加强自身的思想修养,思想基础不牢,人生观、价值观发生偏移,面对各种诱惑,遇到各种错综复杂的情况,认识问题的视线模糊不清,心理自控力明显降低,致使他们很容易步入心理上的误区,产生不健康的心理。另外,少数民警思想素质不高,自身要求不严,习惯于耍特权、抖威风,也是影响民警自控力的重要因素。 三、全面提高民警心理素质的基本对策 基于公安系统的实际情况,全面提高民警心理素质已成为公安机关的当务之急。当前应突出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彻底转变思想观念,把提高民警心理素质作为重要工作切实抓紧抓好。公安机关各级领导要彻底转变思想观念,真正把全面提高民警心理素质摆在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上,切实纳入到党委的议事日程,落实到公安机关的年度规划之中,扎扎实实地抓到位。 (二)采取有力措施对在职民警进行有针对性地心理训练。各级公安机关对现有的在职民警,应当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进行心理训练,确实加大培训的力度。*、成立心理援助机构,设置专业人员从事心理训练工作。心理援助机构主要承担起所属公安机关人员的心理援助工作。工作范围包括:开展心理咨询工作,对心理障碍者进行治疗,对需要心理援助的人员给予必要的援助;要配好配强专业人员,专业人员主要负责本单位民警心理训练工作。同时对从事心理训练的专业人员要经常组织培训,不断提高心理训练人员的专业素质。*、精心设置心理训练近期和长远计划。长远训练计划应详细规定出每年训练的时间、内容及要达到的标准等;临时训练计划应针对不同时期公安机关开展的不同特殊活动制定相应的计划。*、科学安排训练内容,建立相应工作制度。心理训练的内容要做到有针对性,因人施教。对于各项训练,应当制定相应训练标准,建立相应工作制度,鼓励民警参与心理健康咨询活动。 (三)实施“暖心”工程,切实把从优待警的政策落到实处。认真落实从优待警的政策,对提高公安民警的心理素质必将起到有力的促进和保障作用。为此,各级公安机关在落实从优待警政策上,应着重做实以下几件事:*、切实建立起维护公安民警合法权益机构,并督导职能机构充分发挥作用,确保民警个人及家庭的合法权益免受侵害,积极为民警创造敢于严格执法、秉公办事、放开手脚干工作的良好环境。*、建立完善民警定期体检制度。保证民警在一年内能够享受到身体健康全面检查,做到有病早治,无病早防,切实让民警从心理上减轻顾虑和压力。*、认真落实保证民警休息制度。民警应享有的休息日、节假日、年休日,各级公安机关应予以保证。因工作任务需要占用的休息时间,应想方设法予以补休,确保民警身心能得到及时调整。*、竭尽全力关心民警的家庭生活,积极为民警家庭分忧解愁,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四)加大思想政治工作的力度,确保民警思想素质过硬。提高民警思想素质,是保持民警良好心理素质和提高驾驭自身能力的重要基础,必须扎扎实实地抓到位。一是认真抓好民警经常性思想教育和警示教育。通过经常性的思想教育,切实帮助民警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和职业观,用正确的思想观念来保证民警始终具有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要通过警示教育,让民警在工作和生活中,始终做到警钟长鸣,防微杜渐。二是要加大先进典型的宣传力度。各级公安机关要把发现、培养、宣传方方面面的先进典型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抓到位。要通过典型引路,让广大民警学有榜样,赶有标兵,做有范例,遇到各类意外事件,面对各种困难,沉着冷静,信心十足,从容应对,高标准地完成好各项公安工作任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