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公安交巡警服务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
在全市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集中力量帮助宿迁实现更大突破”、“积极支持宿迁实现更快发展”的大环境下,公安交巡警部门应进一步统一思想,务实苦干,全力维护道路交通安全,服从服务于泗阳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一、正视交通安全工作现状,提高服务经济建设的自觉性 近年来,公安交巡警部门以“压事故、保畅通”为目标,加强路面交通秩序整顿,强化驾驶人及车辆的源头管理,深化交通安全社会宣传,有效地推动了交通安全管理。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当前交通管理工作中的问题。 (一)机动车总量大幅增长与警力不足的问题日益突出。近年来,全县机动车和驾驶人总量成倍增加,而同期公安交巡警警力却未能得到相应增加,警力不足的问题日益突出。****年,全县机动车总量*.*万辆,到****年已达**.*辆,三年间增长**.*%;****年,全县驾驶人*.*万人,到****年已达**.*万人,三年增长了**%。就交巡警警力而言,****年到****年三年中增加不足**%。警力不足的问题造成了路面管控不到位。 (二)科技运用和管理水平不高。近年来,交通科技运用和管理水平虽然得到了快速发展,但除了城区外,境内省道和县乡道路交通科技运用管理水平仍然是空白,管理手段落后,管理水平不高,如何实现向科技要警力、向管理要警力,更好的服务泗阳建设是新时期公安交通管理工作面临的严重课题。 (三)农村道路和人口分散,管理难度大。农村地区人口分散,道路线长面广,难以实现集中管理,部分地区存在管理“死角”和“盲区”,无牌无证上路、超载滥载、非客运车辆违法载人等严重交通违法现象屡见不鲜,加上部分路段交通安全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公路等级低、路窄弯急等原因,给道路交通管理工作带来压力和困难。二、围绕经济发展,更新交通管理理念。
随着交通事业的高速发展和群众法律法规意识的不断提高,公安交通管理工作原有的旧模式、旧思想、旧观念已不适应新形势下的需要,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与时俱进,更新理念,准确把握和找准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更直接、更主动、更高效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一)树立“交通事故减少就是最好的服务”意识。交通管理工作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减少交通事故,维护路面交通安全和社会稳定,为地方经济建设创建更加安全、有序的道路交通环境。要把预防和减少事故作为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的最高目标,牢固树立“交通事故减少就是最好的服务”意识,运用各种公安交通管理工作措施,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全力保持交通事故四项指数平稳下降的良好局面。 (二)树立执法为民理念。坚持公安交通管理工作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和谐稳定人民共享,把保护好、维护好、发展发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的终极追求,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进一步打牢执法为民的思想基础。深入开展社会主法治理念教育,坚持对法律负责与对党负责、对人民负责的一致性,为建设和谐社会创造公正高效的法治环境。 (三)树立改革创新理念。坚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动公安交巡警工作发展,大力克服按部就班、因循守旧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善于从纷繁复杂的动态环境中把握交通规律特点,从丰富生动的公安交通管理工作中总结经验,不断发展警务理论,大胆推动警务创新,努力使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理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有创造性。 三、改进工作策略方法,提升服务发展效能。 (一)要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基层基础工作是整个交巡警工作的根基础,也是全面提升道路交通管理水平、为经济建设创建安全有序的道路交通环境有效途径。当前,要以基础工作信息化、实战化、规范化为目标,以创“平安畅通县区”为载体,大力夯实各项基础防范工作,要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支持,充实基层警力,缓解基层警力不足的问题,推动民警沉得下、留得住、干得好,履行为公安交通管理职责任务。 (二)要大力实施科技强警战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机动车驾驶员数量大幅攀升,交通管理日益复杂,特别是在警力普遍不足的情况下,经验型、粗放型的管理模式已越来越不适应现代化交通管理的需要,大力实施科技强警战略、向科技要警力、要战斗力是做好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的必然选择和趋势。同时,科技强警战略必须结合本地实际,因地制宜。要防止贪大求洋、搞大而全,要注重科技资源的综合利用,要突出应用,重视科技人才,抓住培养、引进、用好人才三个环节,健全和完善科技人才队伍管理机制,提高公安交巡警队伍的科技素质和应用水平。 (三)要改进工作作风,注重管理方式。要把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衡量工作的第一标准,进一步提高民警的思想素质,增强服务社会发展、服务经济建设、服务群众需求的意识。要学会换位思考,设身处地的解决群众的困难,在执法工作中坚持说服教育,以理服人,坚决杜绝暴力执法、野蛮执法的现象。开辟群众投诉或建议的“绿色通道”,广纳群言,使交巡警执法工作贴近民情,合民意,顺民心。要深入基层,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社情民意,积极关心群众生活,落实各项便民、利民措施,多办、办好让群众直接受益的事。 (四)要强化宣传,提高群众的交通安全意识和遵守交通法规的自觉性。一是确保“五进”宣传工作的持续性,把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家庭的交通安全宣传模式作为宣传工作的基本模式。通过创建交通安全文明社区、学校、乡村、单位,树立群众遵守交通法光荣,违反交通法害人害己的观念。通过与学校相关部门密切合作,在学生中深入开展交通法律、法规宣传,将遵规守法观念从小植根于其心灵。鼓励青少年学生利用节假日走出课堂,争当小交巡警,通过以“小手”牵“大手”,以“小人”感化“大人”的活动,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二是加强执法宣传力度。对违反交通法的单位和个人,在给予必要处罚的同时,通过教育,以理动人、以法服人,使其深刻认识到违法、违纪的危害性,降低重犯率和累犯率。三是加强队伍形象宣传,密切警民关系。要通过创模、创优、大走访爱民实践活动,在人民群众心中树立公安交巡警爱民为民的良好形象。 (五)要规范管理,将依法行政作为交巡警工作制胜的法宝。保持队伍旺盛的战斗力,一个重要的手段就是规范管理。规范管理关键就是加强队伍制度建设。加强对交巡警的制度约束,促进交巡警工作依法、规范、有序、高效运行。窗口单位要积极推行“阳光作业、一站式服务”办公模式,提高办事效率。健全服务公示、服务承诺和限时服务制度,完善警务公开体系,提高依法办事的透明度,强化执法质量管理,教育、引导民警由“他为”、“他律”转向“自为”、“自律”,真正实现以制度管人、以规范管事。同时要建立行之有效的督察制度和责任追究监督机制,把制度的规范性、程序的严密性和纪律的约束性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最大限度的调动民警的工作积极性,加强广大民警依法行政的能力,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更好的为人民群众服务。 (六)要拓展警务协作领域,服务大局发展。公安交巡警作为维护道路交通安全、促进社会稳定的重要警种,要充分认识到交通事故预防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警种、社会各部门齐抓共管,狠抓落实,要主动拓展警务工作领域,延伸警务工作触角,要打破“划地为界”的传统观念,强化“一盘棋”的思想,积极探索建立区域警务协作新格局,提升协作层次,实现优势互补,形成全面、深入的区域协作态势,不仅要在警力调配、技术装备支援、布控堵截、追逃等方面加强与其它警种的协作配合,更要在交通宣传、道路隐患治理、路面秩序维护等方面加强与其它部门的协调和沟通,密切工作联系,协调落实交通安全工作职责,切实形成社会各界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工作格局,在更广阔的范围内促和谐、保稳定,服务大局发展。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