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环某某经济圈”政法维稳工作的思考
****年**月**至**月*日,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公安厅厅长*同志亲率环首都经济圈调研组赴*、*市*个县(市、区)开展调研。期间,组织了不同层面的座谈会,考察了一批政法基层单位,也走访了很多与经济发展和民生密切相关的重点项目、龙头企业和新民居建设现场;既探索政法工作的新理念、新举措,也着眼全局跳出政法看政法、站在全局看维稳;既研究明年的政法维稳工作,也着眼长远谋划今后*年的政法维稳工作。
*、*市对接*
以维稳保发展促发展
近年来,**、*两市在对接京津、加快发展、维护稳定中解决了一些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保持了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市积极推进“五大中心”建设,在县级建立了“三位一体”调解中心、联合接访中心、社区矫正中心,在乡镇和街道建立了综治维稳中心,在县、乡两级建立了流动人口服务中心和服务站,形成了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的上下联通、部门协同的规范化、立体化、全覆盖的维稳工作格局。 廊坊市围绕打造“智慧城市”,建设了全市公务网络平台,实现了政务信息资源的高度集成和共享。以香河县为试点,推行县级综治维稳社会管理服务系统建设,在防范化解矛盾纠纷上发挥了显著效益。廊坊市大力推进农村“平安互助网”和视频监控建设,“平安互助网”安装率达到**%,全市已建视频监控点**.*万个。 廊坊市坚持以社会化凝聚维稳合力,依托企业商会、行业协会、见义勇为协会、调解志愿者协会和治安志愿者协会等“五大组织”,打造了“夕阳红”调解志愿者分会、“伊秋玲调解工作室”等一批人民调解的特色品牌,排查化解矛盾纠纷****件,在维护稳定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廊坊市坚持以项目化推动工作落实,市委书记、市长与县(市、区)和市直各部门主要领导签定了以“三项重点工作”为核心内容的《综治维稳工作责任书》,做到工作任务项目化、项目管理指标化、责任落实具体化,专项督导,确保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保定市注重发挥党委、政府主导作用,深入落实“四个纳入”要求,加大“三项重点工作”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权重,将流动人口管理、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整治等内容列入了全市“十二五”规划。 保定市注重解决源头性、基础性、根本性问题,推进稳定安全预警、社会矛盾源头预防等*项机制建设,形成规范性文件;政府财政投资****余万元,将“平安城市”监控系统建设作为民心工程;将市维稳办列为正式机构,取得了体制上的新突破。 保定市注重回应人民群众对维稳工作的新要求新期待,推进涉法涉诉信访案件清积评查,对**起瑕疵案、错案进行了倒查问责。 保定市注重特殊人群的管理服务,抓住省综治办将保定作为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单位的有利契机,试点推行“一证通”制度,建立高危人群经常性排查摸底机制,开展重点青少年群体和弱势群体服务,推进社区矫正和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对特殊人群的管控能力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 保定市注重加强维稳队伍建设,出台加强政法队伍职业化建设三年规划,狠抓政法干警的教育培训;建立“一卡通”倒查系统,严格追究责任,增强了基层单位做实基础工作的责任心;全面落实“四个跟进”要求,提升了涉法涉诉信访案件评查的质量。 环首都地区政法维稳 工作面临的新挑战 省委“十二五”规划建议确定了打造“一圈、一带、一区”的总体战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这既给环京地区政法维稳工作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一)因土地问题引发的矛盾纠纷和群体性事件将大幅增多。各地普遍反映现在由征地拆迁等问题引发的矛盾纠纷高发,也是引发群众上访和群体性事件的首要因素。如果排查化解不到位,因征地拆迁引发的矛盾纠纷和群体性事件将呈猛增态势。 (二)流动人口犯罪增多将成为影响社会治安稳定的重点和难点。随着环首都经济圈的崛起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将带来人口的大迁移、大流动,由此引发的案件、事件也呈大幅上升之势。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将是政法机关改善治安状况、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内容。 (三)防范和打击经济犯罪将成为政法机关更加突出的工作任务。随着环首都经济圈经济活动的进一步活跃,将伴生大量影响市场经济运行秩序的违法犯罪活动。一些诸如金融诈骗、合同诈骗、偷*漏*等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犯罪行为,敲诈勒索、欺行霸市经济犯罪,将呈多发高发态势,涉案金额将大幅上升。 (四)为环首都经济圈建设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将成为摆在政法机关面前的严峻考验。省委要求,打造环首都经济圈要着力营造以良好的人文环境、宽松的政策环境、舒适的生活环境为核心的“软环境”。对政法机关来讲,如何塑造诚心、细心、热心、用心的服务理念,形成亲商、扶商、安商的浓厚氛围;如何树立创新意识和“特区”理念,如何强化“民生司法”理念,这些都将成为亟待解决的新课题。 由廊坊、保定两市政法 维稳亮点工作引发的思考 廊坊、保定市政法维稳工作通过在对接京津中涌现出一批亮点工作,为下一步推进政法维稳工作带来了一些有益思考。 思考之一:党委、政府要当好维稳工作的“总指挥”,职能部门要把好自家的“关口”,从源头上消除影响和谐稳定的因素。保定市、廊坊市的一些成功做法启示我们,做好政法维稳工作必须坚持“党政领导、政法牵头、社会协同、群众参与”的大维稳格局。抓好新时期维护稳定工作,要建立一个类似发改委在经济建设中所起作用的社会建设专门机构,发挥统筹调控作用,使各项社会建设工作有序有效进行,为维稳工作提供体制和制度保障。政府各部门应着眼大局,尽职尽责,公正执法,最大限度消除因自身执法问题引发的不稳定因素,切实把好自家“关口”,真正从源头上减少影响社会稳定问题的发生。 思考之二:夯实基层基础要突出规范化建设,创新体制、机制,用制度化的手段保证基础工作落到实处。保定、廊坊的做法启示我们,维护社会稳定,重心在基层。在体制建设上,应该尽快规范基层维稳的机构设置和职能定位;在机制建设上,要抓紧建立健全社会治安联防、矛盾纠纷联调、突出问题联治、重点工作联动、基层平安联创的“五联”运行机制。 思考之三:维稳工作必须回归群众路线,充分发动和依靠社会组织、广大群众,使之成为维稳的主体力量。安次区建立了“伊秋玲调解工作室”等**个调解室和“夕阳红”、劳资纠纷、医患纠纷、房屋拆迁、消费权益等*个调解志愿者分会,将全区**%的矛盾隐患吸附在基层,做到了**%的纠纷一次性化解到位。维稳工作涉及千家万户,政法部门乃至政府不可能包揽一切。必须要回归群众路线,坚持正确的群众观,破除政府和政法部门包打天下的心态,树立人民群众是维稳主体的新理念,坚持走维稳社会化之路。 思考之四:维稳必须依托科技手段,最大限度整合信息资源,提升维稳工作效能。廊坊市围绕打造“智慧城市”,由工信局牵头,按照统一公务网络平台、统一互联网出口、统一线路通道、统一管理的模式,建设了廊坊市公务网络平台,实现了部门信息的同城交换,极大地提升了工作效率和水平。张越书记常说,信息化是一场革命,必将撬动整个社会管理及政法维稳工作体制、机制的重大变革。各级政府和政法机关。要打破部门利益下的系统分割,走集约化发展之路,由政府相关部门牵头,统筹规划、统一建设基础信息平台,各部门按照需求,依托这个平台建立相应的门户网站和应用系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平台共建、系统互联、信息共存、资源共享,最大限度发挥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效益。 服务十二五,推进大维稳,各级党委、政府要将政法维稳工作与经济发展摆上同等重要位置;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政法维稳工作的体制机制;必须大力加强政法队伍的职业化建设,全面落实政法队伍建设三年规划,下大力提高队伍素质,向素质要警力、要战斗力、要服务能力。 推进三项重点工作 努力构建大维稳格局 赴“沿海经济隆起带”调研组 ****年**月**日至**月*日,省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傅剑仁同志带领“服务十二五、推进大维稳”第二调研组利用*天时间,赴沧州、秦皇岛、唐山三市及县(市、区)进行了调研。 基本工作情况 调研中看到,各级各部门对维稳工作比较重视;“党委统揽、政府负责、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社会管理维护稳定工作格局已经基本形成。这些,都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在推进社会矛盾化解方面,一是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基本建立。三个市都出台了重大决策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办法,并严格把关,对可能影响稳定的项目予以暂缓或取消立项。****年以来,沧州市完成风险评估项目**个;唐山市对**项重大项目实施了评估;秦皇岛市评估了**个重点项目,**个已完成评估报告。二是创新了矛盾纠纷调解工作模式。各地在充分发挥“三位一体”调解体系优势的同时,不断创新调解体系方式方法,更加贴近了群众的需求。秦皇岛中院积极推进能动司法,指导各基层法院建立了交通事故赔偿、资源权属、劳动争议等专业化法庭,专门审理同类案件。此举,使法院对同类案件审理更加专业化,提高了审判能力,缩短了办案时间,节省了司法资源。三是应急处置机制建设得到加强。各市完善了应急处置预案,维稳、宣传、公安、军队、武警等有关单位之间建立了协调处置机制。四是唐山市发展与稳定动态平衡机制进一步完善。唐山市在不断深化社会矛盾综合调控机制建设的同时,探索建立了社会稳定指标评价体系,并已在部分县区进行试点。 各市在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方面取得了很大成效,主要以沧州运河区“居代会”管理模式、沧州肃宁县农村社会管理“四个覆盖”工作模式、沧州盐山县边界地区平安创建模式、秦皇岛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模式、唐山虚拟社会管理模式为代表。 在推进公正廉洁执法方面,秦皇岛市深入推进政法队伍职业化建设试点工作,沧州市积极开展和谐政法文化建设,唐山市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执法监督制约机制。涉法涉诉案件责任倒查取得进展。各级政法部门反映,实行信访案件责任倒查,是提高办案质量、源头治访的重要举措,增强了政法干警公正廉洁执法的自觉性,起到了警示作用,下一步要继续强力推进,进一步完善执法行为监督问责机制。 思考与建议 尽管各地各部门在推进三项重点工作、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从实际情况看,无论是在工作体制还是机制方面,都亟待改进和加强。随着“十二五”规划的实施,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构建组织领导有力,反应迅速灵敏、指挥运作高效的大维稳格局,是政法工作的迫切要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级部门要具体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致力于实现党委、政府对维稳工作的统揽。从调研情况看,当前,各级党委政府,特别是县乡党委政府对维护社会稳定重视程度还不够,在解决深层次的体制、机制和保障性问题上还有待突破。构建大维稳格局,首当其冲的就是要进一步强化各级党委政府,特别是一把手的维稳责任,把第一责任变为统揽稳定工作的实际行动。要把统揽体现在经济社会统筹发展上,各级党委政府要把社会建设摆在与经济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去谋划、去推进,大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不断创新完善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加大民生投入,提高预防和处置稳定风险能力,夯实维稳工作基础。要把统揽体现在政绩评价上,要把统揽体现在党委、政府议事日程上,要把统揽体现在重大决策上,把稳定风险评估作为作决策、出政策、搞改革、上项目的前置程序,由政府牵头实施,制定更为详细的评价指数体系,实行量化管理,要把统揽体现在工作保障上,对维护稳定工作给予更加充足的支持和保障。 第二,推进三项重点工作,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构建维稳大格局,事关所有行政执法部门。比如,大量土地违法案件涌入法院,给法院工作造成很大压力。土地违法的原因主要是行政执法部门发现、制止不力,源头预防不够。这就要求,行政执法部门必须认真履职,强化社会管理职能,将工作做在违法事实形成之前。 第三,致力于增强政法机关担当能力。政法机关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必须勇于担当,而且要有能力担当。一要牢固树立党委的中心工作就是政法维稳工作中心,党委的工作重点就是政法维稳的重点工作的服务意识,主动担当起维稳主力军的使命。二要在提升执法质量上着力。综合运用人大监督、法律监督、群众监督等多种方式,采取信息化的手段,建立对执法司法活动全过程、全方位、闭环式的法律监督体系,切实提高政法机关的执法司法水平。三要在担当的能力水平上着力。重点是抓好政法队伍职业化建设。提高政法部门维稳工作的担当能力,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应继续着力抓好政法队伍的职业化建设与和谐政法文化建设。 第四,要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是构建大维稳的紧迫任务。一是必须大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和群众自治组织建设。应总结推广沧州运河做法,延伸城市社区管理触角,实现基层党组织对居民小区、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的全覆盖,实现“居代会”与业主委员会有效衔接,把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的神经末梢延伸到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二是大力度整合基层维稳力量和资源。重点抓好乡镇(街道)综治维稳中心建设,把综治维稳中心建设成为集矛盾纠纷联调、社会治安联防、突出问题联治、重点工作联动、基层平安联创、社会管理联抓的基层综治维稳大平台。第五,要进一步完善发展与稳定动态平衡机制,向五个方面延伸。一是向源头的认真履职延伸。把各相关部门在维稳工作中的职责进一步明确起来,形成相应的评价指标,定期考评要账,保障工作落实。二是向源头的依法行政延伸。围绕相关部门依法依规行政,建立相应的评价指标,定期进行考评。三是向源头的工作合力延伸。有些矛盾预防化解需要几个部门共同负责。在事关部门配合的工作上,也要建立评价指标,督促大家共同来做,形成合力。四是向源头的责任压力延伸。通过责任压力的传导,让各相关部门从履职的一开始就有压力,防止各类问题的发生。五是向源头的实绩评价延伸。政法机关要会同组织、纪检、信访等部门,研究制定具体办法,把年度评价结果纳入到党政主要领导和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任期目标考核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