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思考
今年是“三项建设”和“三项重点工作”年,*公安机关在如何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从民族地区实际情况出发,大胆创新实践,打破保守、僵化、不思进取的思维定式,突破已经不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却又根深蒂固的习惯阻力,实现由过去在领导思想上突出强调专政职能向注重源头治理、化解社会矛盾的转变。为此,结合*公安工作实际,笔者谈点个人认识。
一、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必须把维护社会稳定置于公安工作的首位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公安机关所维护的稳定应当是与时俱进的稳定,是动态平衡的稳定,是伴随着和谐社会进程而和谐度不断提升的稳定。在工作实践中,要以理性思考指导维稳实践,以维稳理念的创新促进社会管理工作的创新。要进一步强化公安机关是维稳主力军的理念,强化维稳是公安工作主业的理念,强化维稳工作公安机关必须积极承担、主动作为的理念,强化维稳工作主要领导负主责、唱主角的理念,坚持系统治理,力求全面稳定;坚持矛盾调和,力促动态稳定;坚持人本为先,力图民心稳定;坚持强基固本,力保持续稳定。努力在后勤保障上抓持续求突破,在警务战略上抓持续求突破,在能力建设上抓持续求突破,实现由维稳理念的创新带动维稳能力的提升。 公安机关通过大力整合力量资源,要将维稳工作体系延伸到街道、乡镇、村组、社区及厂矿、学校、医院等基层单位层单位,建立起由政府牵头、维稳、公安、信访、司法、调解、综治、民政、劳动等多部门齐管的维稳工作大格局。在建立完善区域警务协作机制方面,建立*、*、*、*、*五区市县区域警务协作机制。要通过推行“大情报”平台建设、指挥调度平台建设和“网上作战”,实现五区市县警种、部门间“信息资源共享”;要建立各区市县之间网安与经侦、国保、禁毒等部门网上联合工作站,推动“全警触网”;要建立人才专家库,形成人才资源优势;要完善五区市县区域协作联席会议制度,合力解决影响社会稳定大局的重要涉稳问题,以西南区域的稳定促进全市的稳定。 *月**日,*在处置“*.**”抬尸滋事群体性事件中,创造性地实施了“早布警、准发现、巧带离”的工作措施,果断采取了“集中优势警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的战术策略,一举抓获了事件中挑头滋事的*名违法犯罪人员,群体性事件在**小时内成功处置,受到县委、县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 在开展的打击街面现行侵财违法犯罪专项行动中,采取案发地查,主要路口堵的工作措施,从报案到破案仅用**分钟,成功破获“*.*”抢劫轿车案,为失主挽回价值**.*万元的轿车、手机、现金、银行卡,受到了人民群众的高度赞誉。 二、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必须要以信息化应用为重要载体 当前,*公安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就是进一步强化应用和高端应用。既要注重用最先进的科技手段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加快形成全面覆盖、联通共享、功能齐全的社会管理综合信息平台,同时又要始终坚持用社会管理创新的理念去引领指导信息化建设,坚持以提升信息化高端应用水平为主线,以深化社会管理创新为契机,实现*公安信息化建设新的跨越。 一是局领导要带头用。公安工作要有新发展、快发展、大发展,就必须要有公安信息化作支撑,特别是在加强刑事技术、行动技术、网侦技术等侦查破案支柱建设上,必须要走以高端信息化为标志的科技强警之路。因此,局领导必须带头高端应用公安信息化,一方面自身要有“懂信息化”的眼界、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还要善于为信息化高端应用发现人才、聚集人才、培养人才,既让信息化高端应用有强大的人才支撑,又让信息化人才有良好的成长土壤和条件。 二是全警上下自觉用。公安信息化建设是具有系统性、关联性和整体性的全局工程。这就要求公安机关和广大公安民警在高端应用上必须上下、全员步调一致,在完成任务上必须高度协调,在实现目标上必须上下齐心、齐头并进。要靠信息化的先进性、适用性和实效性激发动力,让广大公安民警在实际应用中尝到甜头。****年*月**日,我县*镇*村发一起抢劫杀人案,经侦查,犯罪嫌疑人已逃往外省藏匿,案侦民警迅速启动全国跨区域协作平台,未去一车一人就将犯罪嫌疑人抓获,迅速破获了全案。这时我局民警自觉运用信息化的成功典型案例之一。 三是打防管控综合用。从战术上安排,信息化高端应用要按照“打、防、管、控”的次序来开展;从战略上考虑信息化高端应用要按照“管、防、控、打”的思路来谋划。应用信息化实现打防管控一体化综合应用,必须狠抓“信息采集录入”、“情报分析研判”、“服务实战应用”和“技术防控”四个方面。要坚决杜绝“垃圾信息”,从源头上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及时性。要严格落实奖惩措施,实行信息质量终身负责制,源头信息为破案追逃发挥作用的,采录民警与办案民警一样立功受奖;信息采集不及时或录入差错信息的,一律倒查问责。 四是多警种共享共用。高端应用的关键是对信息的高度共享。要紧紧抓住“大情报”系统建设的有利契机,大力整合交通、金融、工商、教育、民政、社会保障等社会信息资源,建立涉恐、涉稳等重大情报信息会商制度。要按照满足实战的要求,进一步拓展平台功能,开发业务应用,促进系统融合,为高端应用打牢坚实的基础。 五是现实虚拟社会统筹用。要统筹网上、网下两个战场,实行一体化管理,全警参与,专兼结合,将“全警触网”纳入规范化、常态化轨道,科学布建全警网上巡控勤务。加强网上工作队伍建设,积极培育互联网社会自治组织,开展网上诚信体系建设。将传统警务服务项目向网上延伸,推出具有地方特色的网络服务项目,加强重大涉案涉警舆情管控,开展网上集中攻坚和联合执法,形成现实社会违法犯罪行为和虚拟社会网络信息有机结合、综合治理的工作格局。 三、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必须牢固树立执法质量是公安机关执法生命线的理念 一是在提高执法标准上下功夫。标准化是规范化的前提。没有明确的执法标准,就不能保证执法行为的规范和统一。因此,迅速建立完善执法标准化体系,是加速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的基础和前提。要抓紧建立以执法岗位标准、执法业务标准、执法行为标准、执法裁量标准、执法保障标准这“五个标准”为内容的执法标准体系,通过明确每个执法岗位“干什么、怎么干、干到什么程度”,为民警规范执法提供明确的指引。在此基础上,要建立完善科学、系统、高效、规范的执法管理体系,明确岗位职责、执法标准、执法流程、岗位技能,严格过程记载、质量监控、考核激励、责任追究,使执法管理的各个环节逐步形成一个完整、系统、闭合的链条,实现对公安机关各项执法活动的即时性管理、过程性管理、系统性管理。 二是在加强执法监督上下功夫。要建立健全内外结合的执法监督制约机制,使错误的执法行为得到及时纠正,执法过程责任得到严格追究,执法奖惩措施得到全面落实。在内部监督方面,要建立“大法制”和执法“大监督”工作格局,法制、信访、纪检、政工、督察等监督部门和各执法警种共同监督执法工作;要充分借助信息化手段,加强执法监督系统建设,建立执法信息网上录入、执法流程网上管理、执法活动网上监督、执法质量网上考评的执法办案新机制,实现对执法办案的全程化、实时化、动态化监督。在外部监督方面,要进一步完善公安机关与检察机关相互配合、互相制约的工作机制,健全完善向人大、政府报告工作和接受质询制度。健全完善特约监督员制度,自觉接受他们的监督。 三是在增强执法能力上下功夫。公安执法工作集政治性、法律性、社会性和服务性于一体,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特殊性。要进一步规范执法主体,全面建立推行执法资格认证制度和案件主办、协办制度;要建立执法资格年检制度,实现执法资格动态管理,把主办资格与民警政治待遇、经济待遇和执法责任挂钩,建立褒优贬庸、能上能下的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促进民警自觉地提高法律素质;要加强对辅警力量的规范管理,严禁保安员、治安员等行使公安执法权,确保公安执法主体的合法性;要推行“上挂下派”“跟班学习”等体验式培训模式。努力使各个执法岗位的民警都成为自觉学法、真正懂法、模范守法、正确用法的执法者。 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必须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不断提升服务经济建设水平 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人民内部矛盾凸显、刑事犯罪高发和对敌斗争复杂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特别是*作为边远少数民族地区,遗留问题多、新增矛盾多、不确定因素多,社会矛盾尖锐复杂。在这种特定条件下,*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加速实现全面振兴新跨越的要求,给公安工作实现社会管理创新,带来了新的任务和要求,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重点建设突破年”工作目标,不断开启新思路,拓展新领域,提升新水平。 一是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坚持把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为*公安工作的新使命。实现*经济振兴,发展是县委、县政府的第一要务,也是*公安机关的最大警务。要把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为一条主线贯穿公安工作全过程。二是积极探索,创新举措,坚持把打造平安稳定的社会环境作为公安机关创新社会管理的主战场。必须用改革的思路来破题,用创新的举措来攻坚,做到经济建设发展到哪里,公安服务举措就要跟进到哪里,公安服务警务活动的触角就拓展、延伸到哪里。三是着眼发展,总结提升,努力实现公安机关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突破。*经济社会大发展,公安服务就不能小打小闹,必须要做大文章。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