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位置:公安文秘网 >> 交警管理 >> 安全天地 >> 浏览公安
  • 浅析如何规范县城区校园周边交通秩序

    时间:2011年07月21日 来源:其他 点击:收藏此文 字体: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广大群众在道路上通行的频率相应增高,而道路资源的相对有限,使得道路上车辆、行人的密度不断增大,各种交通的相互冲突也显现出来,特别是、各中小学校校园周边,交通密集、秩序混乱已成为交通管理工作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如何规范学校周边交通秩序,给广大中小学生创造平安畅通的通行环境,彻底解决高峰时段学校周边道路高峰时“肠梗阻”的问题,笔者作一简要分析。

        一、造成学校周边秩序混乱的原因分析。

        (一)学校周边无车辆停放位置,接、送孩子车辆占道是造成小学、幼儿园周边高峰拥堵的主要原因。

        城区中学学校大部分门口空间较小,没有接送孩子家长的车辆停放位置,造成大部分车辆停放在路面上,以实验小学为例,每天早上*点半左右,送孩子的上学的家长大部分都集中在学校门口放下孩子,短短几分钟内,各种自行车、电动车、摩托车、三轮车就将学校门口非机动车道占得满满的,开汽车送孩子的家长则直接将车辆停放在道路两侧,一时间,路面拥挤不堪,汽车喇叭声此起彼伏。与放学时段相比,上学时间还不算严重,拥堵时间较短,一般在**分钟左右,而到了放学时间,接送孩子的家长早早等候在校园外,路面拥堵时间要持续**多分钟,路面秩序才得以恢复。每天的早上*点半、上午**点、下午*点和*点,几个上学、放学时段,这种拥堵场面都会出现,在城区的其它小学、幼儿园周围,这种现象也普遍存在,令值勤民警大为头痛。

        (二)上学、放学时间集中,且与企、事业单位上下班时间冲突,是造成学校周边高峰时段秩序混乱的另一重要原因。

        由于城区学校大部分采用走读制,采用统一的作息时间,并且大部分中、小学校的作息时间设置和企事业单位是差不多的,因此,我们在上下班时常常会发现路面上满是身着校服的学生。在学校上学、放学时段,大量学生和接送的家长短时间内涌到有限的路面上,给周边道路造成了很大的交通压力,加之上下班的过往车辆,极易形成拥堵。以更生路为例,中午**点上下班高峰时段,本来过往机动车、上下班市民就已经给道路交通造成一定的压力,再赶上实验小学、*中学的学生放学,孩子们像潮水般涌出校园,道路负荷量太大,很容易造成秩序失控。

        (三)许多学生和家长不注意遵守交通法规,也是高峰时段学校周边交通秩序混乱的原因之一。

        上学、放学途中,许多孩子由于赶时间上课或着急回家,加之常期形成的不良交通习惯和“从众心理”,都不太注意交通规则,甚至可以说,很少有严格遵守交通规则的。例如,团结路、民政路上初中、高中的孩子上学、放学时,就经常有骑自行车并行、逆行、闯灯、越线的现象,对交通标志、标线熟视无睹,基本处于一种无序状态,人太多一窝蜂地往外冲,不算窄的马路也被占得满满的,给来往的机动车造成了很大障碍。有些家长也不注意交通规划,车辆在路上随便停下就放下孩子,既堵塞交通,又给自身和孩子的安全造成隐患。这些家长和学生并不是不懂交通法规,主要是交通安全意识比较淡薄,久而久之,形成了不良习惯。

        二、规范学校周边交通秩序的对策。

        (一)切实加强校园周边秩序管控,搞好“助学岗”建设。

        根据辖区各中、小学校周边上下学时段交通密集以及接送学生的车辆乱停、乱放的情况,我们基层交警部门应通过设立助学岗的方式,在上下学高峰阶段,安排警力,定点管理,每天派专人负责各学校门前的交通疏导工作,及时清理乱停乱放的放接送车辆,引导家长送到孩子后尽快离开。实践证明,“助学岗”建设,既是维护校园周边秩序的需要,也是交警部门变被动执法为主动服务的具体体现。“助学岗”的运行,能及时缓解校园门口因人多、车多引发的交通拥堵和秩序混乱。交警助学岗,也应做为一项常期制度加以落实和完善。虽然“助学岗”上岗时间和城区交通高峰在时间上相冲突,会占用相当警力,并且“助学岗”上岗时间相当分散,在很大程度上增加民警工作强度,但是,仍应做为一项行之有效的重要措施加以落实。

        (二)完善交通设施建设,尽量规范车辆停放。

        规范车辆的停放,是解决校园周边秩序混乱的当务之急,也是确保学生及接送家长的安全和附近道路的畅通的关键。我们可以针对校园的具体位置和实际情况,认真分析,研究学校周边实现车辆有序停放的最佳方案,尽量划定车辆停放位置,在此基础上,加大对乱停乱放、随意占道车辆的教育处罚力度。同时,加强周边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信号灯、安全标识和交通安全线,设立警示牌,及时提醒驾驶员前方学校,注意减速慢行,切实改善上、下时段学门口车辆拥堵现象,确保学生安全,同时,达到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目的。

        (三)加强安全教育,切实提高学生、家长的交通安全意识。

        目前,各基层交警部门都把中小学校的交通安全教育做为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坚持安全教育进学校,开展各种形式的交通安全宣传活动,值得注意的是,因为中小学生群体的特殊性,开展宣传教育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时间不宜太长,因为孩子的耐性和注意力必竟有限;二是形式要丰富多样,才能引起孩子的兴趣;三是教育孩子更要带动家长。家长,是更为广泛的交通参与主体,可以采取离子与家长一起上安全课的方式,提高家长的以身作责、给孩子做表率的意识。同时,我们应该积极建议教育部门,将交通安全法制教育纳入教学计划,拟定具体课程安排,定期组织学生上交通安全课。

        (四)开展学校与警队联合,共建校园周边和谐交通。

        学校周边交通秩序的改善,离不开学校方面的积极支持、配合与参与。主动加强警队与辖区学校的横向联合,在维护校园周边交通秩序上达成共识、在具体措施上互相配合,才能使校园周边交通秩序管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上措施,仅为改善校园周边交通环境的权宜之计,作为一个社会综合问题,学校周边交通秩序的规范有序,有待全社会的进一步关注和参与,作为交警,也会不断地探索,以不懈努力为创造良好交通环境增加更多的和谐音符。

     

  • 关 键 词:
  •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资料来自于作者发布、网友推荐和网络收集整理而来,本站文章仅供学习写作参考,请勿原版抄袭、发表!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您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更正。
  • 上一篇:浅谈正三轮摩托车、低速货车违法载人的原因及管理对策
  • 下一篇:浅议如何推进事故预防基层基础建设
  • 相关文章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