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城区交通秩序管理的思考
城市交通环境是城市文明的“窗口”和“名片”,是城市文明的象征。它代表着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体现着一个城市的经济水平。岚皋县作为一个以发展旅游产业为主导的山城,在经济建设稳步发展,城区人流、车流、物流高速增长的情况下,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面临的压力进一步加大,如何切实加强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解决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建设与城市发展和社会生活不相适应的问题,成为摆在公安交警面前的一道重要课题。
近年来,县交警大队按照县委、县政府和上级公安机关的总体要求和部署,以创建“平安畅通县区”为契机,以“文明交通行动计划”为宣传重点,加大城区交通秩序专项整治。针对城区道路条件差、车流量大、车辆停放混乱的特点,专项进行调研,制定《交通分流方案》并组织实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笔者在从事道路交通管理中,结合本县的实际,就进一步做好城区交通管理工作谈一点认识。
一、当前城区道路交通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村村通工程的实施,农民赋*减免,老百姓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城区的车辆增速迅猛,城区的道路交通因诸多问题不堪重负,经常出现部分道路拥堵,车辆无处停放、无序停放等问题,城区道路交通管理形势十分严峻。
一是城区道路功能不全。因历史原因造成城区道路建设在设计初期没有充分预留公共区域,配套的停车场地严重不足,加之主要街道设计狭窄,通行量低,使得大量的车辆无法停放,只能就近停靠在道路两边,影响过往车辆正常通行。
二是街道是街道设计不合理。城区的断头路、瓶颈路较多,通行能力差。加之207省道穿城而过,使城区交通通行压力加大。虽然县委、县政府加大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造、修建、拓宽了城区部分道路,但是,仍然不能满足当前日益增长的交通流量需求。特别是职工上下班、学生上下学等重点时段、重点路段经常出现交通拥堵。
三是机动车数量迅猛增长。随着岚皋经济的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县各类机动车辆保有量达2.2万余辆,但道路建设跟不上车辆的增长速度,造成道路交通供需矛盾日益激化。在今后的几年内,岚皋的车辆数量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车辆的停放矛盾、车与路的矛盾,行人、非机动车与机动车辆的矛盾进一步突显。
四是城市公共交通建设有待规范。城区的公交线路和站点设置不合理。没有设置固定公交车停车站点,使其自由地停靠在街道两边。由于停车站点设计不规范,公交车成了招手停,极易造成交通拥堵。加上现有公交线路覆盖面窄,群众出行仍然依靠摩托车、电动车等交通工具。
五是交通参与者的素质有待提高。人是道路交通参与的主要元素,但目前大部分交通参与者文明素质不高,不能自觉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法规,交通违法行为较多。同时,行人、非机动车没有安全和守法意识,与营造文明交通环境的目标相差甚远。在日常的道路交通管理工作中,缺乏对交通参与者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个人诚信等教育培训,更缺乏相应的监督管理制约机制,造成交通违法行为难以根治。
六是队伍老龄化,警力和经费不足,科技装备应用水平低。目前,大队共有正式民警28人,共管辖全县道路2004.33公里,机动车驾驶人2.4万余人,机动车辆2.2万余辆,平均每名交警管理驾驶员785人,管理各类机动车辆857辆,管理道路71公里。但是,在队伍中年龄超过50岁的有8人,年龄超过45岁的有3人,年龄超过40岁的有6人,呈现显著的老龄化趋势,战斗力日趋下降。除了每天正常的维护秩序、疏堵保畅重任外,还要常年承担着各类大型活动和招商引资考察活动的警卫、勤务任务。虽然有多名协警上岗,但由于协警没有执法权,对于城区违法的机动车、行人无法处罚,遇到违法行为没有震慑力,很难应付随时突发的交通违法行为,常常造成工作疲于应付,故此失彼。此外,由于经费保障严重不足且无其他经济来源,常规工作运转、车辆维护、民警节假日补贴保障不足,更无专项经费投入购置新的科技装备,使道路交通管理水平难以适应当前迅速发展的道路交通现状。
二、应对措施
(一)以优化规划为先导,源头化解城区交通压力
规划的效力是最大的效力。要把城区交通规划放上重中之重位置,从源头上研究解决城区交通制约问题。一是优化城区功能规划。目前,我县老城区的党政机关、教育、卫生等部门过度集中,是造成交通拥堵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城市规划中要凸现现代化城市功能定位,充分考虑当前城区道路交通实际,以积聚人气、分散人流为原则,合理规划党政机关单位、住宅小区、休闲娱乐场所的选址和设计,以减轻过度集中造成的交通压力。二是完善城区道路规划。总的原则应提高道路规划标准。老城区尤其是新街、老街、神田路、莲花路等道路,要创造条件、规划先行,继续加快拓宽改造步伐或设计单向通行,以提高车辆通行率。三是严格停车设施规划。要尽快制定城区停车设施总体规划。首先,要规划大型停车场。在城区有建设条件的交通要道附近,要规划建设多功能停车场。其次,要建立公共项目停车设施准入制度。城区机关、学校、医院、宾馆、饭店、住宅小区等建设项目,必须把停车设施纳入规划的前置条件。尤其是对开发区和肖家坝的规划标准应更高,以满足长远发展需求。
(二)以健全设施为基础,构筑承载城区交通平台
健全的交通设施是优化城区交通秩序的基础。要积极谋划、大力推进,切实加快交通设施建设进程。一是加快畅通工程建设。把“保畅通”作为主要指标,尽快完善通行设施,加强对城区道路“瓶颈”的调查研究,尤其是重点地段、交叉路口等,加快拓宽改造,实行渠化管理,提高通行能力。二是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坚持“公交优先”原则。增加营运线路。根据城市功能、产业布局、人口集聚等情况,增加并优化营运线路,提高公交网络密度,分时段设置班次间隔,延长夜间营运时间,最大限度地满足市民的乘车需求。考虑开辟专用车道。根据公交车流量,选择具备条件的路段,可试行公交专用车道,以保证公交优先通行。同时,改善站台和车辆条件。继续加快定型道路和成熟线路站台建设;继续加快公交车辆更新。
(三)以强化管理为手段,有效规范城区交通秩序
加强管理是改善城区交通秩序的根本保证。要加大力度,完善举措,提高城区交通管理工作成效。一是突出管理重点。狠抓重点是管好城区交通的关键。要做到“三个”管好。即:管好重点时段地段。把上下班、上学放学、节假日等特殊时段以及容易引起拥堵的新街、老街和学校、医院等特殊地段作为管理重点,制定应急预案,增派管理力量,实行有效管理。管好重点违章行为。把猛拐掉头、逆向行驶、占道行驶、乱停乱放等交通违法行为作为管理重点,有针对性地扼制违章行为。管好重点车辆。切实加强机动三轮、农用、运输、施工等车辆的管理,在规定时段内,严禁驶入中心城区。即使持有通行证的运输、施工车辆,也要明令禁止驶入相关路段。二是创新工作举措。创新是提高管理层次的有效手段。力争做到“三个”推进。即:推进管理现代化。应用高新技术,创新管理手段。当前,要尽快建立全县交通智能管理系统,即时调控指挥道路畅通。推进管理精细化。科学测算车辆流量,完善车辆疏停方案。运用经济手段调控城区停车,通过中心城区提高停车收费、城区外围减免收费等措施,缓解中心城区的交通压力。推进管理长效化。车辆单行、车辆右转等交通分流管理措施是所有城市必须迈过的一道坎。要从长计宜,稳步实施。同时,所有管理举措必须坚持不懈、常抓常新。三是教育处罚并重。加强城区交通管理,既要加强教育,更要严加处罚。一加强交通安全教育。大力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市民的交通法制观念和文明交通意识。二现场纠正违章行为。处罚是手段,不是目的。对非机动车逆向行驶、摩托车驾乘人员不戴头盔等违章行为,要坚持现场纠违为主,以达到教育的目的。三严重违章处于重典。对机动车猛拐掉头、闯红灯、逆向行驶、乱停乱放等违章行为,坚持从重处罚。该扣分的扣分、该罚款的罚款,乱停车辆应以锁车或拖离现场为主,以增加违章成本。
四、以加强保障为前提,切实提高城区交通管理水平
城区交通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形成共识,营造各方配合、齐抓共管的大管理格局。一是加大投入力度。要继续加大城区交通事业发展的投入力度。尤其是交通管理和公共交通应坚持政府投入为主,并列入财政预算,建立健全城区交通投入、保障机制。研究完善城区特许经营制度,积极开放市政公用事业投资、建设、运营市场,稳步推进市场化进程;大力吸收民间资本、社会资本投资城区交通设施建设。二是整合管理力量。探索城区交通规划、建设和管理一体化合作工作机制,定期分析交通安全形势,研究制定管理措施,协调解决突出问题,进一步提高科学决策和协调管理能力。各有关部门应各司其职、发挥优势,深入现场、齐抓共管,切实提高交通管理的整体水平。三是提升队伍素质。要严格加强交通执法管理队伍建设,切实提高执行力和战斗力。尤其要增强文明执法理念和现场处置能力,以适应日趋繁重的交通管理任务同时,针对城区交通管理警力不增反降的现状,适当增加交通管理人员编制,充实城区交警和城管中队的警力,为维护城区交通正常秩序提供更好的人力资源保障。
总之,城区道路交通管理是一项长期性工作,任重而道远。维护城区交通秩序,仅靠交警一家“单打独斗”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政府统筹调度,各职能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才能做好的。只有形成了“交通安全从我做起”的社会共识,才能构建“各方配合、齐抓共管”的大管理格局,才能真正营造安全畅通、文明和谐城区道路环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