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位置:公安文秘网 >> 办公文秘 >> 经验交流 >> 浏览公安
  • 以“三项重点工作”为依托  开创警务体制改革后公安工作新局面

    时间:2011年08月01日 来源:其他 点击:收藏此文 字体:

        切实做好“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是关系全局、涉及全局、牵动全局的重大任务,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公安工作的重点。特别是我市警务体制改革后,党和群众更是予以了我们新要求,新期望,结合当前客观工作实际,公安机关要坚持以“三项重点工作”为依托,严格按照政法部门和上级公安机关工作部署,充分挖掘自身主观能动性,全力做好新时期下公安工作。

        当前,文明、和谐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主导思想,大势所趋,由此决定了公安工作要不断加强社会矛盾化解能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规范执法工作建设,但由于历史原因,工作中还存在个别不合时宜的现象制约了公安工作质的突破。

        (一)部分公安民警宗旨意识不强。近年来,由于经济转型期各种原因和矛盾逐渐显现,受一些不良思想的影响,少数民警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有所动摇,为民思想和公仆意识淡薄,不能摆正自己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不是为人民管治安,而是为治安管人民,本末倒置,甚至舍本求末,存在“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等四难现象,伤害了群众感情,使人民警察的形象在群众中有所削弱。

        (二)公安工作中不能正确处理严格执法与热情服务的关系。严格执法,热情服务是公安机关和公安工作的根本和基础,两者相辅相成,互为依存。但实际公安工作中,部分民警片面地认为严格执法就是打战役,破大案,多抓犯罪嫌疑人。这些都是硬指标,硬任务,必须千方百计,不遗余力。而服务是软性的,是次要的,又没有具体明确的操作性。因而在工作中往往重打击,轻服务,甚至将全部的工作重心放在打击犯罪上,对群众反映的影响生产生活的民生问题重视不够。而这些问题得不到有效的处理,人民群众就不能感受到公安机关的热情服务,一种被冷落的感觉油然而生,由此产生对公安机关的不满。

        (三)公安工作任务繁重,诱发民警急躁情绪。公安工作的指向是社会治安,而社会治安问题千头万绪,错综复杂,从专项治理到严打斗争,从节日安全岛抢救险情,公安机关任务异常繁重艰巨,加之警力不足,经费严重紧缺等制约因素,广大民警常年超负荷运转,超强度工作,身心极度疲惫,容易产生急躁情绪。公安机关的性质决定公安民警又时时事事都要与群众打交道。在接待群众中,有的民警对待群众不能提供耐心细致的解释和热情周到的服务,甚至态度粗暴。上边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大量繁重艰巨的工作最终都要具体落实到民警身上,手忙脚乱之际,难免情绪急躁,顾此失彼,热情服务便无从谈起,时间久了,人民群众难免对公安机关和民警心存看法。

        (四)个别民警的违法违纪行为破坏了公安机关形象。公安机关的绝大多数民警是为党和人民所信赖,但由于公安机关队伍庞大,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极少数民警不能抵御不良风气的侵蚀,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和约束,“吃、拿、卡、要”甚至徇私舞弊,贪赃枉法,成为公安机关的害群之马,严重诋毁了公安民警的形象,损害了公安机关的声誉,引起群众的不满。实际工作中,人民群众对公安民警违法违纪问题反映为直接和强烈,人民群众对公安机关的不满意也主要集中于此。

        如何才能化解矛盾,得到群众满意,实现社会管理双赢效果,下面,结合当前我市警务体制改革工作新局势,就如何做好“三项重点工作”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通过开展专项行动,提高应对能力,全面化解社会矛盾。当前,大量社会矛盾以案件的形式不断汇集到公安机关,大量社会矛盾纠纷因涉及社会稳定最终进入公安工作领域。必须严格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抓紧健全完善社会前端管理工作机制,确保在调解人民内部矛盾中能够主持公道、以理服人,最大限度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一是深入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化解活动。认真总结“大接访”、“大走访”成功经验,积极探索建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和“大调解”工作体系,把工作着力点更多地放在准确掌握社情民意,及时掌握情报信息上。高度关注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群体的动向,及时发现可能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问题,积极配合有关部门缓解、化解矛盾纠纷。社会管理非常复杂,更容易反映到社会治安上,及时化解矛盾是全区公安机关必须承担的责任。二是切实提高处置重大突发事件能力。按照扁平化的要求,明确指挥体系的指挥跨度和递阶层级,增加指挥跨度,减少指挥层级,缩短响应时间,提高机动能力。积极探索建立重大突发事件应急指挥处置机制,建立完善规范的应急处置预案体系,对各警种、各部门在应急处置工作中的职责、任务进行明确规定,确保一旦发生重大突发事件,能够迅速启动应急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整体作战优势,及时、准确、高效地进行指挥处置。坚持因情施策、分类处置,切实加强对重大突发事件规律特点的研究。

        (二)开辟新思路,改进作战方式,实现社会管理工作的新突破。一是切实提高人口管理水平。积极推进人口管理工作创新,通过人口的信息化管理和社区警务工作,对流动人口开展经常性的身份证查验,及时进行信息查询比对,做到对外来流动人口真实身份了解、基本情况了解、现实表现了解。积极探索建立“居住证管理制度”和“房屋租赁许可制度”,着力加强重点人口的管理,对有现实危害和暴力恐怖动向的高危人员、有前科劣迹和报复社会动向的刑释解教人员、容易肇事肇祸的精神病人等,建立常态化的管控机制。二是全面深化科技强警。一方面是强化警务信息平台、“大情报”和“新警翼”信息系统的应用,充分利用信息化系统挖掘案件线索,全面提高破案效率;另一方面加强影像监控设备建设,在大型商场、社区、企业、金融网点等地点兴建监控设备,对社会治安进行实时监控,通过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有效地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积极构建社会大局稳定。

        (三)通过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建立监督机制,确保执法公正廉洁。一是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积极引导民警积极适应全面开放、高度透明的社会环境,注重把握社会心理和群众心态,进一步改进执法方式,既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又理性、平和、规范执法,紧抓住接警、受理、立案、调查取证、伤情鉴定等最容易出问题的执法环节,有针对性地建立健全各个执法领域、执法环节的程序性、实体性规定。通过信息化提升执法质量水平,把执法监督从事后处罚转移到事前预防。二是加强执法监督制约。进一步强化执法监督检查,加强执法质量考评,通过建立完善以执法责任追究为核心的监督制约机制,努力把每一个执法行为、每一个执法活动纳入制度、规范的有效约束之中,从源头上杜绝执法的随意性,确保各项制度、机制真正落实到位。要依托警务平台执法办案系统,大力推进网上执法管理监督,形成执法信息网上录入、执法流程网上管理、执法活动网上监督、执法质量网上考核的执法办案新机制,实现对执法办案的全程化、实时化、动态化监督。三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要教育广大民警牢固树立“从警一日、廉洁一生”的理念,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谨慎交往圈,净化生活圈,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经得住诱惑,管得住小节。对易发生问题的重要岗位,加强监督、及时交流,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对民警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在公安队伍中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警风。要在两个方面继续下功夫。一方面,要加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执法监督,针对制度上缺失的地方,加快项目建设、用权、用钱的制约制度建设,让这些岗位上的人想坏事坏不了,想做违法事发生不了。另一方面,要狠抓制度的执行力,提高执行力首先从制度执行上开始。

     

  • 关 键 词:
  •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资料来自于作者发布、网友推荐和网络收集整理而来,本站文章仅供学习写作参考,请勿原版抄袭、发表!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您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更正。
  • 上一篇:加强公安机关效能建设的几点思考
  • 下一篇:市公安局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的突破与探索
  • 相关文章

    我有话说